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 158100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工作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本院进行急诊急救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整体护理组)40例和对照组(普通护理组)40例,后将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从病患的满意度、抢救成功率和预后情况等指标来看,两组急救患者护理效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5.32%,对照组为87.65%(P<0.05);观察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90%,低于对照组的19.00%,满意度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急诊急救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缩短急救时间,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整体护理;急诊急救;应用效果
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根据病人身心、社会、文化需要而提供的优质护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将护理程序系统运用护理管理和护理工作中的一种模式,国外医院已经大范围使用。经过几年来的试行,不少医院取得可喜的经验,护理质量得到很大提高。急诊科室面对的疾病大多数为危急重症,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的时候往往太过急迫,对新人院的危重病人整体情况得不到迅速评估,仅着重局部病变进行护理,病人在病情稳定时进行后续治疗,护理工作出现脱节,使病人得不到完整系统的科学护理。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进行急诊急救治疗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整体护理组)40例和对照组(普通护理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26-78岁,平均(52.6±3.5)岁;其中交通事故20例,急性中毒6例,心脑血管急症10例.急腹症4例。实验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25-82岁,平均(54.8±5.8)岁;其中交通事故18例,急性中毒3例,心脑血管急症5例,急腹症14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相关临床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及观察组患者均应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整体护理,具体方式如下。院前急救护理:患者均具有发病急、病变快、死亡率高等特点,院前急救目的就是缓解患者危险态,尽量争取抢救时间,医务人员首先观察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初步了解患者病情以及相应急救措施;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等,对于出血患者紧急止血等,基本措施完毕后合理的对患者进行转运治疗。接诊病人以后,立即对其资料进行收集,利用望诊、问诊以及常规的护理检查,例如,脉搏、瞳孔、四肢活动、末梢循环以及血压等,要立即评估病人呼吸情况和各个脏器损害情况,并寻找相关诱因,并立即报告临床医生,以及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在作出护理诊断后,护士依据科学理论和医学护理知识为基础,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优先解决现存的、危重的、紧迫的护理问题;非紧急情况者排后;潜在的危险因素同样按轻重缓急的顺序进行优、次预防。在实施过程中应以不给病人带来任何程度的伤害(生理、心理)为前提。对急诊后的患者要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不可以有任何的疏忽,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呼吸、意识、瞳孔变化,以动态信息及早提示是否出现并发症。尤其是要严格预防并发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还要注意患者皮肤的完好程度,避免在常规的救治过程中产生压疮,要注意保持患者呼吸的顺畅。对患者的呕吐物质进行留意和观察,对患者病情的发展进行密切的留意,待患者清醒以后,临床护理人员要高度重视病人以及其亲属的情绪变化,由于急诊病人以及其亲属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问题,例如,紧张、暴躁、焦虑以及害怕等,然而临床医生和护士的一举一动都会对病人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临床护理人员要保持冷静、沉着以及有序的工作态度,并向病人耐心讲解其相关病情,进而使病人情绪保持稳定,帮助病人和其亲属正确对待自身疾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进而使其能够主动配合临床医生和护士的工作,使其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当中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量数值均采用平均数(士)和标准差(X士s)表示,组间比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病患的满意度、抢救成功率和预后情况等指标来看,两组急救患者护理效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5.32%,对照组为87.65%(P<0.05);观察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90%,低于对照组的19.00%,满意度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
3.讨论
普通护理工作的重点是以疾病为中心的,将病和人分离了;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急诊急救护理工作逐渐意识到整体护理理念的意义,于是,工作的重心便落在了患者身上,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工作模式,护士除了应加强对病人自身的关注外,还需要把注意力放到病人所处的环境、心理状态、物理因素等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因素上。对临床上进行急诊急救的患者进行准确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患者是否能够急救成功的关键,整体护理的模式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护理的,相对于传统的护理方法来说,护理更为周密。在急诊急救工作中,整体护理的实施是确保出血性脑血管病急诊急救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出血性脑血管病急诊急救整体护理模式主要体现为,现代护理程序是其基础,执行和建立以现代医学科学发展是其主要指导,应用整体护理模式能够使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保证,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减少和控制。在本研究中,从病患的满意度、抢救成功率和预后情况等指标来看,两组急救患者护理效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5.32%,对照组为87.65%(P<0.05);观察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90%,低于对照组的19.00%,满意度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说明建立整体护理模式对急诊急救护理质量确实有明显提高,能够抢救病人生命,减少和控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原来的护理是以疾病为中心,只见病,不看人;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从身体到心理的全方面,对患者关注多了,沟通也就增加了,医患关系也就更和谐了。将整体护理实施到急诊护理当中,护士不再是机械性地执行医嘱.而是主动和病人沟通。对病情进行评估。有条不紊地做好协调工作,主动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这种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能确保急救每一阶段的连续性、整体性,提高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和工作质量。通过工作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的升高能够激发起护士的学习热情,增强了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自我的观察能力、系统思维分析能力及应急应变处理能力。
综上所述,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使急救护理的各项操作快速,准确,有重点,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进行,及时解除了威胁患者生命的危险因素,保证了患者呼吸和循环的稳定,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而降低了伤残率和病死率,提高了医疗救护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欢欢.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整体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药前沿,2016,6(21):303-304.
[2]李晓梅.探讨整体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2):00116-00116.
[3]陈绪琼.整体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5):667-668.
论文作者:张环宇,田磊,冯丽,陈春玲,李鹤,李绍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3
标签: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病人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满意度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