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论文_余超源

试论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论文_余超源

摘要:当前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对城市各项工程项目的控制和管理。众所周知,城市发展与交通建设息息相关,而加强城市交通质量管理无疑是促进城市获得更快更好发展的关键。当前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我国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却频频出现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控制着手,重点分析了现阶段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常见问题,并针对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展开了细致论述,旨在促进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的显著提高。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0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呈现非常好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当前市政道路工程的路面施工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我们常见的公路工程的施工相比较,沥青路面的施工所需要的各项指标都是非常的严格,而且从整体来看其优越性也表现的较为明显。目前市政道路主要采用两种路面施工方式:①水泥混凝土路面;②沥青混凝土路面,两者各有其优缺点。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一种采用无机凝胶材料的刚性路面,耐温性较好,能长时间保持路面的平整度,使用寿命长,但减震性能不好,易发生裂缝、脱空等现象,修复难度较大。沥青混凝土路面属柔性路面,虽然在温度稳定性和水稳定性上较差,但能够较好的适应路基的沉降,因此不易出现裂缝、脱空等现象,同时也具有行车舒适度高、噪声小、容易修复的特点,另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环保性较好,适应了资源型社会的发展,在市政道路的建设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下文对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和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综述。

1常见问题分析

1.1材料质量问题

在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质量问题中,由于材料质量控制不严而导致路面出现问题的比例较大,若沥青混凝土路面所采用的原材料出现质量问题,极容易使得路面无法满足设计的承载要求,且防水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在过往车辆长期的施加载荷或者雨水的冲刷下,一触红线龟裂及破损,影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因此我们应当根据施工现场的环境和道路等级,选取合适的原材料,并严格控制质量,使用前做好分析检测,如沥青的化学成分分析、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指标,一经发现原材料有质量问题,严禁进场使用。

1.2施工现场监控

由于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特殊性,需要在室外进行长期的施工操作,在此过程中会在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影响下,使路面的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需要及时的做好质量监督和技术管控工作,减少环境因素对路面施工质量的影响。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周期较长,现场施工的监控工作往往会出现疏忽,无法动态的对其进行监控,使得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质量隐患,影响了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整体质量,在使用时给出行车辆带来了不便和安全性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施工技术问题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对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施工组织的合理性要求较高,如在摊铺步骤中,既要保证摊铺的温度,还要做到摊铺的连贯性,同时备料、运输、摊铺等各个操作环节要有很好的协调性,否则极容易发生停工待料的事故,这就极大地影响了摊铺步骤的施工质量。另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也较为重要,如过不能对环境条件做好分析,及时的对施工技术做出调整,就会使得施工后的路面达不到质量要求。

1.4施工人员问题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是一项操作环境较为恶劣的工程项目,工期长、工作任务繁重,长期的户外工作使得人们从事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积极性不高,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大,人员流失严重,特别是有一定的施工经验,技术好的人员流失,会对路面施工的质量稳定性造成影响,而新入职的施工人员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和培训,如果人员的管理出现了松懈,更加影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

2质量控制要点

2.1施工准备阶段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准备阶段应当使施工现场具备较好的施工条件,其质量控制的工作重点是原材料的准备和质检,内容如下:①要对采购的沥青等原材料做好质量检测,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严格控制好沥青的各项指标,如发现质量不过关的情况坚决不予以进场;②做好原材料的存储,如按照沥青的规格、原产地等的不同分类存放,避免使用时混用,还要严格保证好沥青的存放条件,如沥青的密封保存要求和排水措施,避免沥青中掺入水,降低沥青的性能,并保证好沥青的储存温度,防止沥青出现性能上的变化;③做好沥青采购和施工的衔接,一般来说,沥青不应长期存放待用,否则不但消耗过多的能量用以沥青的保温,还会使沥青的性能发生变化。其他的原材料如矿物、各种集料需要保证其洁净度和湿度,并根据级配要求做好选料,还要做好防雨等措施。

2.2沥青混合料拌制

沥青混合料拌制站应当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并充分考虑拌制站与施工现场的距离问题,保证从拌制到运输到施工现场的温度损失不超过10℃。沥青混合料的拌制设备应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等级进行选择,连续拌制机械对原料的质量稳定性要求较高,如果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原材料进料来源不一,质量不稳定,则一般不考虑连续拌制机械,通常一级公路、高速公路等质量要求较高的路面采用间歇式拌制机械。拌制温度应当根据沥青的类型加以控制,一般在约70℃。间歇拌制后的混合物存放时间也要符合要求,普通混合料在3d以内,改性沥青混合料在1d以内,SMA混合料在同一天内使用,OGFC混合料则尽量在拌制后立即使用。

2.3沥青混合料运输

使用车辆运输时,应当做好防止粘附的措施,提前喷洒油水混合物,并做好保温措施,装料时控制好装料顺序,采取先装首尾,再装中间的顺序,防止发生含泥量离析的现象。装好后运输过程中应当保温,可以使用篷布、棉被等保温性较好的物件覆盖严密,进场时保证温度不低于130℃,同时将轮胎上的泥土等杂物清理干净,防止污染。进场后在离摊铺车10~30cm处停止,防止撞到摊铺车,保温篷布的撤离也需要根据施工现场技术人员的指示来进行。运输车的数量应当根据运输距离和工程量来确定,防止断料。

2.4沥青混合料摊铺

摊铺前应当彻底的清理现场,并对现场进行整平工作,并匀洒透层油。沥青混合料摊铺一定要保证均匀性,并且需要连贯的进行摊铺,这就需要控制好摊铺的速度,这才能够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初始压实度。另外尽量不要采用过宽的摊铺方式,两机摊铺时注意坡度和摊铺机运行参数的一致性。摊铺时注意厚度的控制,松铺厚度误差不应超过3mm。检测人员应当做好现场的摊铺温度、厚度的检测工作,发现不合格处,及时要求整改。

2.5沥青混合料碾压

沥青混合料的碾压工作有温度和次数的要求,这与施工环境温度、碾压机械类型、沥青标号有关,检测人员应当做好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工作。通常来说,初压温度比复压温度高,一般在120~150℃,而复压一般在45~90℃,在进行初压时,碾压速度较慢,经过初压后后面几次的碾压可以适当的提高速度,以避免影响施工进度。碾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填补,碾压机械也会留下痕迹,应当及时的予以修复。

2.6接缝处理

由于一台摊铺机械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宽度有限,不可避免的留有缝隙,这就需要进行修补接缝,通常首先使用热接缝方式进行接缝摊铺,再通过跨接缝碾压方式予以平整,注意控制摊铺时的厚度,应当高于已压实的路面,随后进行反复的碾压,直至达到路面平整的要求。

3结语

市政部门是整个施工的监督者和控制者,需要在硬件设备和整个操作流程加以监管和合理安排,以此保证施工的正常运行和工程如期交工。相对于水泥地面尽量选用耐用结实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故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从施工准备阶段、沥青混合料拌制、运输、摊铺及碾压和接缝处理等方面严格控制,确保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为国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金庆顺.城市市政道路施工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3):34~36.

[2]黄勇.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成因及有效防治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1):312~313.

[3]政春娟.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3,03:213~214.

论文作者:余超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  ;  ;  ;  ;  ;  ;  ;  

试论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论文_余超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