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对农户经济行为影响分析——以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吴起县)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退耕还林论文,为例论文,农户论文,吴起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退耕还林这一系统工程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自林业“三定”后,农户成为集体林区森林经营的主体,而农户经济行为又是退耕还林工程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退耕农户的经济行为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投资行为、收入分配行为、消费行为等。退耕农户作为经济行为的主体,在一定条件下采取一切可能的行为追求经济利益目标。对退耕农户经济行为的考察和分析,可以更好地诠释中国退耕还林工程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亟须解决的难题。
本研究以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陕西省吴起县作为研究样本,在吴起县所辖的12乡镇的23412退耕户中随机抽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619户,数据的获取采取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
本研究主要采取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农户退耕还林前后的劳动力资源利用、物资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利用、收入来源、消费支出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相应的分析结论。
二、退耕还林前后农户经济行为的实证分析
(一)样本农户的基本情况
样本农户的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成员数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退耕农户的户主年龄大多分布在40~50岁,50~60岁的比例次之,而20~30岁的比例最低;从户主文化程度上看,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户主所占的比例最高,文盲或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户主的比例次之,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户主的比例最低;农户家庭成员数在5~7人的比例最高,3~5人的比例次之,3人以下的比例最低。由此可以得出,留守在本乡本土的退耕农户大多是户主50岁左右且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户。
(二)退耕还林前后农户种植业生产情况
样本乡镇的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以及产量的变化情况如表2、表3所示。
从表2和表3的对比可以看出,各乡镇的户均耕地面积从退耕还林前的平均52.03亩下降到退耕还林后的平均11.94亩。分品种来看,玉米、土豆、杂粮的户均播种面积均减少了,其中,播种面积减少最多的是杂粮。而退耕还林后,玉米、土豆、杂粮的单位面积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平均来看,玉米的单产退耕后是退耕还林前的1.3倍,土豆的单产退耕还林后是退耕还林前的1.2倍,杂粮的单产退耕还林后是退耕还林前的1.2倍。
在吴起县,上述三种主要农产品基本上退耕户都种植。玉米主要是作为饲料;土豆相对于陕西省其他县(市)而言,产量最高,价格也高,有比较优势;杂粮的比较优势低于玉米和土豆,退耕还林后,在耕地有限的情况杂粮种植就让位于玉米和土豆。
(三)退耕还林前后农户种植业农用物资投入情况
退耕农户种植业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之所以提高,与退耕农户的投资行为是分不开的。表4和表5展示了退耕还林前后农户种植业农用物资投入的变化情况。
由表4和表5可以看出,吴起县退耕还林前种植业的化肥施用量很低,农用机械和种子的使用量基本为零,反映出该县农业现代化水平程度很低。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有些农户在1998年时几乎没听说过化肥、地膜这类现代农业所必不可少的农用物资。退耕还林后,农户才慢慢倾向于精耕细作,农业现代化水平才有所提升,那种靠天吃饭和广种薄收的观念正在慢慢转变。
退耕还林前,吴起县农民主要以农家肥为肥料。尽管退耕还林后农家肥仍被作为主要肥料,但是,化肥的使用明显增加。退耕还林后化肥的单位面积施用量是退耕还林前的2.4倍,投入量最少的乡镇也达到了1.6倍,最高的竟然达到了3.1倍。退耕还林后地膜的单位面积使用量是退耕还林前的11.5倍,最高的乡镇达到了26倍。
对比表4和表5可以看出,退耕还林前,农户基本上没有对耕地进行燃料投入。退耕还林后,农户在单位耕地面积上所投入的该项金额平均为13.73元/亩,最少的乡镇为1.3元/亩,最多的乡镇为33.1元/亩。至于种子,退耕还林前,农户所使用的种子是上一年预留的,没有专门购买优质、高产的种子;退耕还林后,农户在单位耕地面积上所投入种子的金额平均为2.15元/亩,最少的乡镇为0.6元/亩,最多的乡镇为11.1元/亩。
(四)退耕还林前后农户畜牧业饲养情况
样本乡镇退耕还林前后饲养业的变化情况如表6、表7所示。
草畜产业是吴起县农业的主导产业,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养羊。退耕还林后,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他们改变了传统的饲养方式,将散养转变为圈养,劳动力和饲料的投入相应增加了,羊的饲养成本也加大了;加之在羊的品种选择上尚不成熟,相应的加工产业发展滞后,因而2004年年底的户均羊出栏量低于1998年的户均羊出栏量。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退耕还林后,尽管户均羊出栏量下降了,但是,出现了许多养羊大户,而04号样本乡镇则成为养羊专业乡镇,该乡镇的户均羊出栏量在退耕还林后大幅度提高。至于生猪和鸡,各乡镇退耕还林后户均生猪出栏量是退耕还林前的3.28倍,最少的乡镇为0.58倍,最多的乡镇为12.83倍;各乡镇退耕还林后的户均鸡屠宰量是退耕还林前的1.14倍,最多的乡镇高达7.26倍。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生猪和鸡的商品率很低,但退耕还林前后其饲养数量变化很大,这表明,退耕还林后农户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五)退耕还林前后农户农业现金收入情况
退耕农户的农业现金收入总体上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的现金收入三部分。种植业的现金收入主要是出售玉米、土豆和杂粮的收入;畜牧业的现金收入是出售羊、生猪、鸡、大牲畜和其他产品(例如兔子等)的收入;而林业的现金收入主要是退耕还林的补贴款。农户退耕还林前后农业现金收入的变化情况见表8。
从种植业来看,种植业户均现金收入从退耕还林前1998年的平均4818.65元下降到退耕还林后2004年的平均2863.78元。尽管退耕还林后农作物各品种的单产在提高,但耕地面积的大幅缩减使得种植业现金收入减少了。从畜牧业来看,吴起县12个乡镇中,有5个乡镇的畜牧业户均现金收入在退耕还林后出现下降,而有7个乡镇的畜牧业户均现金收入出现增长。从平均来看,畜牧业户均现金收入从1998年的平均1960.52元增加到2004年的平均2175元。退耕还林后,吴起县的种植业与畜牧业现金收入之和下降了,但是,退耕农户的农业现金收入还是高于退耕还林前的收入,其原因是退耕农户的农业现金收入中包含了退耕还林补贴款。
(六)退耕后农户消费支出情况
退耕农户的消费支出总体上包括食品支出、燃料支出、水支出、衣物支出、通信支出、教育支出、医药支出、送礼支出、家电支出、房屋修理支出及其他支出。
表9显示,退耕农户的消费支出主要是食品、教育和医药三项,它们分别占总支出的26.51%、23.43%和19.09%;在这三项中,食品支出的比重最高,在12个乡镇中,平均水平最高的乡镇,该项比重达到了29.98%,平均水平最低的乡镇为22.86%;处于第二位的是教育支出,平均水平最高的乡镇,该项比重达到了32.30%,平均水平最低的乡镇为18.77%;排在第三位的是医药消费支出,平均水平最高的乡镇,该项比重达到了25.39%,平均水平最低的乡镇为14.53%;接着是衣物支出、通信支出和送礼支出,它们在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依次为4.67%、4.37%和4.04%,在总支出中的排位为第四、第五和第六;燃料支出、家电支出和房屋修理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依次为3.89%、3.59%和3.59%,在总支出中的排位为第七、第八和第九。
三、结论
1.对农作物品种选择的影响。由于退耕还林后耕地面积远少于退耕还林前,所以,退耕还林后农户尽可能选择单产高、比较优势明显的农作物品种,单产低的农作物基本上不种了;而在退耕之前,在大面积的耕地上,各种品种的农作物农户多多少少都要种一些,只不过单产低的少种,单产高的多种。所以,退耕还林后农户种植的农作物更多的是玉米、土豆,至于小麦、杂粮之类的农作物,农户基本上不种了。
2.对种植业投入的影响。退耕还林前,农户基本上是以农家肥为主要肥料,而退耕还林后,由于耕地面积减少,要在少量的耕地上有更多的产出就需要具有高肥力的化肥来替代农家肥,例如,退耕还林后化肥的单位面积施用量是退耕还林前的2.4倍,其相应投入增加了27.24元/亩;地膜、燃料、种子的情形也类似。
3.对农作物单产的影响。由于退耕还林后户均耕地面积远少于退耕还林前,所以,农户的耕种行为由广种薄收转变为精耕细作,使得退耕还林后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比退耕还林前有所提高。
4.对畜牧业养殖的影响。退耕还林前,农户基本上都是依赖坡地、山地放养羊群;退耕还林后,封山了,饲养方式由散养变为圈养,这种饲养方式的转变要求投入更多的劳动力、饲草和饲料,有些退耕农户难免因人力、物力达不到这种要求(例如那些人手少、圈舍小的退耕农户)而放弃饲养,所以,退耕还林之后一个地区的羊出栏量或存栏量在总数上可能会比退耕还林前要少,但出现了许多养羊大户,还出现了养羊专业乡镇。对于生猪和鸡,退耕还林前后,大多数农户饲养都是用来满足自己的生活消费的。
5.对退耕农户收入的影响。退耕还林后,由于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尽管单位耕地面积产量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比起退耕还林之前还是大大减少了,所以,退耕还林后农户从种植业中获得的收入比退耕还林之前减少了;退耕还林后从畜牧业中获得的收入基本上比退耕还林前有所增加;对林业而言,农户除了从国家获得退耕还林补贴款之外,基本上没有收入,有时甚至有负收入。所以,退耕还林后农户从种植业、畜牧业获得的收入和从国家获得的补贴款加总起来的总收入高于退耕还林前的总收入。
6.对退耕农户消费支出的影响。退耕还林后,教育支出和医疗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在上升。这说明,农户生活方式由注重吃、住向注重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方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