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国际新趋势和我们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趋势论文,企业管理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际新趋势
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在企业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新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全球着眼,从当地着手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新技术革命的深入,特别是通讯网络覆盖面遍及全球,使信息传递日益迅速。现在在不足一秒钟时间内,我们就可了解世界另一端正在发生的事情。在人类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即人人生活在“现在”。过去,当你得到一个来自遥远国家的信息时,那在时间上已成为历史。而现在,我们全都生活在同一个时区。这样就使世界各地变得越来越接近,于是出现了生活在这同一星球上的人类,成了都是“地球村”村民的说法。对各国企业来说,其经营的目标与范围,也由以往仅着眼于本国或本地,扩大到了要着眼于全球。这不仅由于交通与通讯为此提供了物质上的可能性,尤其是国际间的贸易协定,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到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更为打破或限制关税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国际间法律上的保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速。这些都为各国企业走向世界,从全球着眼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正反映了这一趋势。到1994年全球跨国公司有3.7万家,雇佣了7300万人,拥有资产3.7万亿美元,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世界各国中小企业也不断向外投资,扩展其经营的生存空间。在这一形势下,出现了这样一种经营方针,即到原材料最便宜的地方去采购,到加工最便宜的地方去生产,然后到最能卖得出好价钱的地方去销售。换句话说,就是要巧妙地利用全球的资源去经营。这种认识正是以全球经济一体化为前提的。
从全球着眼是让企业扩大视野,把经营眼光放宽到整个世界。但与此同时,则又要从本地着手,从本企业所处的实际环境与实际情况出发去考虑问题,才能实事求是,谋求实效。
企业在向海外扩展的同时,也正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对手。这一点,不论企业是否跨出国门,自觉还是不自觉,愿意还是不愿意,都是九十年代对企业无可争辩也是无可抗拒的现实。因此企业必须充分作好不仅与国内的同行,还有和来自国外的更强大的竞争对手进行较量的思想准备与实力准备。否则只会陷于被动。
企业要向外扩展,还有一个如何适应当地经营环境与经营文化的问题。以往跨国公司的经验已经证明,把公司总部一套管理模式照搬到不同地区子公司往往行不通。还必须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所需要的不同方式。因此九十年代培养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经营管理的人才也成了对外向型企业的一项关键要求。
竞争的焦点集中到要尽量使顾客满意
以往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价廉物美上。你生产的标准化大路货产品,可以满足一大部分顾客的需要,如果价格比同行稍低,而质量也过得去,你就能比同行略胜一筹而在市场上站住脚。但是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这就使顾客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广阔。九十年代的竞争,在产品和服务上,出现了日益向多样化与个性化发展的趋势。顾客已不再满足于商品紧缺时代的那类大路货,而是要能反映与适应特定顾客的具体要求。怎样千方百计使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成了企业的追求目标,也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立足之本。
使顾客满意,这既有产品的价格、质量、外观等有形的方面,也有企业声誉、产品商标,尤其是服务态度等无形的方面。有时后者比前者对达到使顾客满意更为重要。例如,在对待产品质量上,很多企业都在为做到“零缺陷”而努力,可是摩托罗拉公司的目标则是使顾客的抱怨降为零。这就不只是对产品质量,更涉及其服务以及企业对待顾客的一切方面要使顾客都感到满意而毫无怨言。正是为达到顾客满意这一目标,企业以此为出发点来改进其现有产品与服务,并在这基础上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或新的服务项目。
全球企业出现小型化趋势
企业发展得越大,管理层次越多,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成本上升,以及官僚主义等“大企业病”的弊端也就越明显。现在国际上一些大企业正在缩小,小企业在结合成联盟网络。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通用电气公司(GE)、通用汽车公司(GMC)等,纷纷解体为小公司联盟,成为自我管理的独立公司,但在这些小公司之间既竞争又合作。过去IBM比苹果(APPLE)公司大25倍,比数据设备公司(DEC)大6倍,但这两家都是IBM可怕的竞争对手,就是因为IBM太大了。后来它解体为13个各自独立的小公司,使它们拥有完全自主的决策权,以放手让它们在市场上与所有电脑公司竞争,并接近顾客,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通用电气公司1981年拥有40多万职工,到1992年精简为26万人,可是其营业额却由1981年270亿美元,上升到1992年的620亿美元,利润则由同期的15亿增加到47亿美元。这家公司在改革前的40多万职工中,有经理头街的就多达2.5万人,而副总以上的阶层就由130人组成,其冗员之严重可见一斑。
现在“精简经营”已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原则。这就必须同时维持公司的整体性及其许多事业单位的个体性。企业小有利于更贴近市场,接近用户,对市场变化更灵敏,因而也更有应变能力,并且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决策迅速,也更易发扬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因此为了保持大企业的活力,就需要层层权力下放,划小核算单位,使基层成为更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单位,成为利润中心。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司内部,以形成这些独立核算单位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局面。同时在大中型企业内部实行“企业重建”(注),使组织结构实现扁平化、信息化、并开始转向“学习型组织”。《大趋势》的作者,未来学家奈斯比特1994年出版了一本新书,名为《全球的矛盾现象》(Global Para-dox),认为世界经济规模越大,则越小的经济实体越有力量。
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显突出
企业不同于其它组织或群体,企业是一种既承担风险,又追求利润的经济组织,而且把寻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其努力目标之一。企业要是不能创造价值而长期亏损就将难以存活。
但要是在过去,企业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到怎样为自身谋利,那么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企业的存在已越来越需要除考虑自身利益外,还要重视对社会能否作出积极的和有益的贡献。也就是说,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企业的活动是和它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
企业在所在地方经营,当地政府的职责是为企业创造正当的、自主经营的各种必要条件,如建设各类必需的基础设施,建立各项法律、法规,以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制约企业的不轨行为等等,而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不作任何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企业则通过其生产经营,为国家和当地创造财富,为劳动就业提供机会,并向各级政府照章纳税。这是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上世界各国的共识。
可是战后几十年来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技术所促成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国与国之间在经济发展上的相互依存与相互补充关系日益密切,同时又出现了不少属于全球性的问题,不再是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所能单独解决,而必须通过国际合作。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当今世界一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的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正起着最基本的关键作用。如果说过去企业可以关起门来生产,只要产品有销路,企业能盈利,就可以“两耳不闻天下事”而万事大吉,那么现在,即使它的生产对企业有利却对环境带来危害,其排污对周围的空气、河流、土壤等的污染,危及四周居民的健康与安全,以及动植物的生存,甚至祸及子孙后代,那么这样的企业在现在世界潮流中就根本不应该也难以再存在下去,因为它所造成的祸害远远大于其单个企业的收益。
九十年代以来,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正在兴起,并在市场走俏。产品的无污梁性也正在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保护环境,就像企业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一样,是企业应承担的一项重要社会责任。但除此而外,企业对怎样为当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谋福利,使人民得到实惠,实质上也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延伸,例如为提高当地人民的文化、教育、娱乐等提供某些设施,为加强当地基础设施作出某些贡献,以及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等等,这些都是当代企业视为己任并乐于从事的。
正是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企业同时也树立和提高了自己在人民及消费者中间的企业形象,而这正是近些年来各国企业所重视和追求的目标。企业形象是企业在顾客心目中对其地位与声望的评价。这种无形资产有时创造着比其有形资产更大,更持久的价值。
企业形象的树立,一方面主要靠企业的产品与服务质量、企业的信誉,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不能想像,一个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损害着社会利益和道德价值标准的企业会在社会上形成好的企业形象。反过来,企业为社会作出的贡献越有实效,它的形象就越高大,越完善,到头来还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家的作用愈益明显
1973年石油危机引发的西方经济衰退曾长达10年之久,到1984年才开始进入经济复苏。1985年国际上提出了企业家精神新时期的来临,即企业的兴衰成败,在经济衰退的大环境好转之后,在更大程度上该取决于企业自身,尤其是企业领导人的才干与素质。近些年来,有关如何造就企业家,如何发扬企业家精神,成为管理学界与企业界所关注与讨论的热门话题,西方有的大学还设立了这方面的研究机构。
九十年代初,美国好几个跨国公司如IBM,GE,GMC,AT&T等都出现连年巨额亏损,企业的主要领导人都进行了更迭,新领导上任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扭转乾坤,得以转危为安。这也再一次证明企业家对主宰企业命运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奈斯比特认为:企业家虽是最基础的成员,却是建立全球经济的主要角色。许多大企业都在分散、重组,形成由企业家组成的网络。面临当前急剧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要引导好企业乘风破浪前进,对企业家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练好内功是企业家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环节。1994年美国学者彼得·圣其(Peter Senge)出版新著作《第五项修练》(Flfth Di-scipline),提出了“五项修练”。这是指:
──训练系统思考的能力。要扩大我们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以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片面地或只从一个局部去观察处理问题。而要高瞻远瞩,从发展趋势去考察未来,以利于抓住机遇和防患于未然。
──要从实际出发,同时培养生命的创造力。立足现实又不是安于现状,要自我超越。要踏踏实实地不断向理想目标前进。
──不要受我们习以为常,认为理所当然的思维方式所束缚,而要在企业内部与全体职工一起,以坦诚和求实的态度,解放思想、换脑筋,去共同寻求更好的发展途径与问题的答案。
──充分发扬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集思广益,并使群众真正参与,使之感到共同的事业也正是自己的事业而愿为之献身。
──与职工深入交流。真正启发与汇集群众的聪明才智,形成集体学习的气氛,这是拟订企业各种新的策略,尝试新的组织结构,不断提高现在管理水平等的重要群众基础。
在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逐渐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形势下,了解一下企业管理在国际上的新发展趋势,对我们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定将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二、我们的思考
现在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与国际经济接轨这双重的全新任务面前,企业管理的国际发展趋势将引发我们对以下一些方面的思考:
1、首先我们对面临的国内国际新形势向企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与新任务还认识不足。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近些年虽已使很多企业感受颇深,可是竞争对手将由国内扩大到全球,这仍是很多企业意识不到或认为是遥远未来的事。因此如何抓紧时机,千方百计“夯实”企业的管理基础,不断提高企业素质与企业竞争能力,往往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而缺乏真正的危机感、紧迫感,并抓紧采取具体的有力措施,去转换经营机制,把企业内部的潜力与能源充分释放出来。
2、受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多年来追求小而全,大而全的思想影响,形成企业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弊端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为数不少的企业仍在不断追求从中型向大型,从大型向企业集团发展。与此同时却忽视如何避免机构重迭与臃肿的问题,也没有很好研究怎样保持企业活力,做到“大而活”而不是“大而笨”。
3、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更是法制经济,从宏观上说,我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还正在加紧进行中,尚未完全配套,但就企业来说,总体上法制观念还不强。真正做到一方面企业要严格按已公布的法律、法令行事,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进行一切经济活动;另方面则用法律为武器来保卫自己的应有权益。从这一要求来说,广大企业尚有很多事情要做。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既不同于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也不是完全仿效国外的市场经济。在企业管理上必然要反映出中国特色。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其它任何社会经济现象一样,它也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广大企业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在同样的客观环境或是客观困难面前,同一地区或同一行业的企业,其经营效益却存在着明显差别,究其原因,从深层次来说,实际上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遵照了或者违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某些客观规律。但是对大多数企业而言,还并非都能主动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对他们经营的成功或者失败往往是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为迎接新的更大挑战,我们的企业需要更自觉地通过市场经济与市场竞争的实践,去总结、思索、提炼、归纳出其所以成功或者所以失败的深层因素,从而逐步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并以此来指导今后的经营实践,以利于少走弯路,而赢得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
(注)请参阅本刊1994年第12期,本文作者所写《企业重建── 一场新的管理革命》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