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 四川 成都 6105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肾衰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与年龄、性别等的关系。结果:实验显示:女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几率为73.33%(11/15),男性形成几率为33.33%(5/15),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糖尿病及血管病变是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血管外科操作技术因素。结论:慢性肾衰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与性别、糖尿病及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应给予其相应治疗措施来降低血栓形成几率。
【关键词】慢性肾衰;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6-0178-01
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血栓是该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占据血管通路丧失功能原因的90%。继发性肾脏疾病造成的终末期肾衰数量增多,这些患者的血管条件也比较差,临床治疗比较困难,容易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影响其生活及生存质量。对此应认识了解该病患者血栓形成特点,并给予其早期预防与治疗,减少患者血栓发生几率。本文将重点探讨分析下慢性肾衰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原因及临床特点,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女各15例,患者年龄在24~72岁之间。实验所选患者原发性疾病有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等。所有患者都实施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一周进行2~3次血液透析,造瘘后4-6周实施穿刺血透,血栓形成时间为4~32个月。
1.2 分析方法
将患者全身情况、原发病、实验室检查及手术中操作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对已知危险因素实施评分:每个因素是1分,1~3分是低危,4~5分是中危,大于6分是术后内瘘高危患者,详情如表所示。
1.3 统计学分析
此次实验研究采用软件SPSS18.0统计处理数据资料,计数资料使用%表示,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男女性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几率比较
女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几率为73.33%(11/15),男性形成几率为33.33% (5/15),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
2.2 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主要原因
糖尿病及血管病变是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血管外科操作技术因素。
3.讨论
慢性肾衰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时,应使用良好的血管通路来获取更好更成功的条件,血管通路功能也会影响患者病死率、住院时间及费用[2]。晚期的动静脉内瘘形成血栓常常是因为低血压,较早使用动静脉内瘘会止血不当时,会使得血液过于粘稠。当患者血压过低时,流经吻合口的血液流速相应减慢,容易造成血栓,过度脱水也会加重低血容量,血液粘稠度随之增加,由此导致血栓形成,临床医生应重视患者血压变化情况[3]。针对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过度降压,控制超滤量不多于体重的2%,降低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几率。本次实验研究还发现女性血栓发生几率显著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静脉管腔直径比较细有关,与手术方式及术后是否使用抗凝治疗没有明确的相关性。慢性肾衰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术多数是肾脏内科或血透中心医生实施完成的,这些医生并不是专业的血管外科医生,且这些患者的血管条件普遍差于外科患者,手术中会加重血管壁损伤、吻合口漏血等,这些都会增加血栓形成几率与可能性[4]。正确穿刺及护理也是防止形成血栓的重要因素,不适当的穿刺会导致血肿,从而损伤血管内膜,血小板生长因子由此被激活,并移位到内膜,进一步导致内膜增殖与在细胞外基质沉积,导致静脉栓塞与狭窄,最后会造成血管通路失去功能。有相关文献资料表明:血液高凝状态是人造血管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与原因,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有利于预防发生血栓。小部分患者在使用促红素过程中,贫血症状改善,血液出现高凝状态,其内瘘出现堵塞或透析器形成血栓等等。此次实验病例没有表现出显著的血液高凝状态,这与其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较低相关。本次实验研究中,将患者全身情况、原发病、实验室检查及手术中操作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对已知危险因素实施评分:每个因素是1分,1~3分是低危,4~5分是中危,大于6分是术后内瘘高危患者,得出结果:实验显示:女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几率为73.33%(11/15),男性形成几率为33.33%(5/15),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糖尿病及血管病变是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血管外科操作技术因素。
综上所述,慢性肾衰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与性别、糖尿病及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应给予其相应治疗措施来降低血栓形成几率。
【参考文献】
[1]范玉平,朱易华,赵枰,等.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血栓形成中的变化[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16(3).
[2]张癑.浅析慢性肾衰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血栓的形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5(3Z):92-92.
[3]李莉,代伟.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及血栓形成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西南军医,2008,10(3):144-144.
[4]张瑞斌,隋桂媛,朱彬,等.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原因分析[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0(9):403-403.
论文作者:郑佳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1
标签: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血栓形成论文; 动静脉论文; 血管论文; 血栓论文; 肾衰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