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地铁运营;安检;委外管理
引言:
天津地铁根据新的反恐法工作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安检管理能力和夯实反恐工作,通过优化安检合同条款、研究安检委外管理工作模式和完善安检工作标准,从公司架构、管理制度、安检合同、绩效考核、综合评价和现场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委外管理工作体系。但目前安检管理依然存在很多客观问题,如何有效的落实监管责任,依然是所有地铁运营企业的难题。本文分析了安检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以天津地铁安检管理为例论述具体措施。
一、地铁安检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地铁安检的管理,一般采用委外招标的委托管理模式,安检企业和运营企业为合同关系,运营企业作为合同甲方,由于诸多客观问题的制约,在委外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限制,其主要面临的问题可分为安检企业管理模式问题和设备设施约束问题。
安检企业的问题主要是,安检员的普遍待遇不高导致入职人员的素质较低、安检员平均在职周期短导致安检人员流动性大、安检企业用人模式局限性导致管理机构不健全、安检员入职目的不明确导致整体责任意识缺失、安检企业内部管理能力不足导致对人员整体上缺乏有效制约。
安检设备方面,目前天津地铁安检点位配置的主要安检设备包括安检门、X光机、手持探测仪、炸检仪、液检仪和其他附属设施。设备的功能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安检门的检测主要是提示金属物品携带,对于其他材质违禁品无法提示,只能通过手检进行查验,但手检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存在漏检的风险;配置的单视角X光机对金属物品的成像有角度的限制,并且不具备危险物品的辅助提示功能,只能通过值机员观察进行确认,值机员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同样存在误判的可能性;配置的炸检仪需要对粉末进行直接检测判断,但未识别发现的粉末物品无法进行有效拦截并检测。因此,在常规的安检设备技防能力上,对安检人员的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存在设备功能的局限性和精准度不足的问题。
二、地铁安检管理的对策
(一)管理架构优化
考虑安检工作的专业性和管理标准的统一性,考虑建立公司层级的两级管理架构。第一,从集团或运营公司层面,独立设置负责安检管理的职能部门,确保从公司层面安检工作能够依法依规有序开展。该部门主要负责公司内安检工作总体牵头和对安检企业的主体管理,签订安检合同,建立健全集团安检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实施细则、考核办法。第二,负责属地管理的车务部门,建立对应的安检管理室,配置专职安检管理人员,负责属地层面监督管理工作。该部门主要负责安检现场属地监督管理,各站区、车站负责安检工作日常管理,结合每个车站特点,制定并实施相关工作方案及预案。
(二)考核管理机制优化
制定严格的公司内部考核制度体系,科学归纳集团所辖范围内发生的各类安检事件,精确划分事件等级,评估事件风险。将安检考核指标依照问题严重程度、发生概率、次生影响等因素,划分为安检事件考核指标与安检日常管理类考核指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项指标单独考核,合并计标,并以季度为单位进行统计汇总,兑现考核。
其中,安检事件考核指标是指因安检标准执行不严格、处置流程不规范,致使危险品漏检,造成严重安全隐患的,或线网安检工作在各级别检查中暴露漏检问题的事件。可将安检事件考核指标按照严重程度进行分级,针对不同等级事件,制定对应的公司内部考核标准,约束职能监管部门和属地管理部门。
其中,安检日常管理类考核指标是指属地部门的现场工作标准。安检日常类管理指标按照问题导向原则进行设计,内容覆盖11个方面,分别为人员岗位资质、考勤管理、现场作业、形象卫生、设备管控、岗位纪律、查获违禁品管理、信息上报、安全教育、预案演练和监督考核。
(三)安检服务评价机制优化
根据安检合同标准,在合同考核条款的基础上,对安检企业施行工作成果的量化评价,通过设定指标和考核分值,实现安检企业表现的整体量化,有助于帮助运营企业掌握各安检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进行必要的预警。服务评价的指标可包括7个主要方面,分别是人员管理、上岗情况、督导检查、投诉反馈、信息报送、重点事件和企业内部管理。根据7个方面的表现,以月度为单位进行打分评价,对评价总分值较低或重点指标分值过低的企业进行约谈,以数据为手段有效掌握安检企业情况。
(四)属地管控模式优化
安检的车站属地管理是安检管理不可或缺且直接决定最后管理效果的重要部分。作为属地部门,对安检管理主要可分为4个主要环节,包括人员基础管理、业务培训管理、现场作业管理和监督考核管理。
第一,人员基础管理主要包括安检员基础情况管理和背景资质审查两个主要部分。其中基础情况管理要明确安检人员标准配置数量、现有在岗比例、固化人员比例和周期性换手率等标准,从数据层面有效掌握安检企业实际情况。此外,为了有效解决一线车站对安检人员上岗资质审核缺乏把控的问题,可建立“人员资质卡”机制,对符合上岗人员颁发资质卡,资质卡可包括人员基本信息、取证情况、背景审查情况和基础业务评价4个部分,作为上岗资质的有效验证手段。
第二,业务培训管理主要包括人员安全教育、业务培训监管和培训效果考核三个主要部分。其中业务培训监管包括常态化培训和临时性培训。常态化培训需要注重新入司队员的系统性业务培训,包括行业法律法规、手检和值机基础技能、突发事件处置和岗位纪律意识等,侧重点是基础性上岗业务培训;临时性培训注重上级精神传达、工作流程变更和阶段性要求等,侧重点是在现有业务层面的加强和提升。
第三,现场管理主要是值班站长层级对现场安检队员的把控,包括上岗人员资质审查、班前会、岗前业务考核、岗中巡视和应急演练五个部分。其中岗前业务考核和每日应急演练是让安检形成常态化能力标准的重要手段,业务分为手检互查考核和值机识图考核,主要考核安检员最基本的业务技能是否合格;应急演练主要练习查获重大违禁品的处置流程,训练安检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监督检查管理主要包括各级监督检查问题调查、漏检调查、管控措施制定和考核确认四个部分。监督检查分为外部督导检查和内部督导检查两个主要方面,针对各级检查暴露的问题,明确针对性的调查办法,可通过召开专题会议,调看现场视频和约谈问题员工等方式,查找现场问题和管理原因,畅通信息公开渠道,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并形成机制约束,推动现场执行标准的固化和提升。
结语:
从目前的行业特点来看,安检仍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未来想根本上解决安检管理问题,提升安检标准,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对安检委托模式进行优化,增强安检队伍的稳定性,保证安检工作能够可持续性的发展。同时在安检设备上,引入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思路,实现集成智慧安检,才能彻底改善目前行业存在的困境和难题。
论文作者:顾鉴超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8
标签:安检论文; 人员论文; 工作论文; 属地论文; 企业论文; 地铁论文; 标准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