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开拓高校人事工作新局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学习贯彻论文,工作新局面论文,人事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高校人事工作面临的基本形势
高校人事工作所处的宏观背景,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我国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两个战略对高等教育的影响非常深刻。没有高等教育的发展,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就很难谈得上,即使发展,也很难持续。两个战略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很高,提出的任务也很紧迫。这种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规律提出的要求。人们已经把教育看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发展教育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必须把教育纳入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的战略,强调要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对全国教育工作者寄予了历史的重托。九届人大和政协会议以后,在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中央又决定成立科教工作领导小组,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决心。“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与教育有直接关系的人力资源的配置以及目前不断发育的人力和劳动力市场必将对教育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要求我们积极做好新时期的高校人事工作,主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在跨世纪的新征途上占据有利位置。
第二,我国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经济的发展,体制不断完善,为高校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产生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高等教育不可能自我封闭,一定会受到市场的影响。价值规律、市场法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工作。我们的工作要考虑价值规律、市场法则,乃至整个经济规律。我们的所有政策,包括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都要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但是教育又有自身的特殊性,不可能完全市场化。因为教育追求的是长期效益,教育事业是一项最大的公益性事业,它的效益不是即时的、短期的,而是在若干个教育过程之后才能看到,甚至不是在教育过程中看到,是在科研领域、生产领域里看到。这样教育本身的效益很难在市场上直接体现出来。教育事业要想完全靠市场的自发力量得到社会的承认,求得自身的发展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教育一方面要考虑市场的因素,教育改革与发展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要承认价值规律;另一方面,教育又不能市场化,不能完全由市场自发的力量起作用。国家要对教育进行强有力的干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管好市场不管或市场管不好的事,教育就是属于这一范畴。
第三,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意味着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含量越来越多。世界上不少经济学家预测,到2010年,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科学技术中的软件产业、生命科学技术产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产业、新材料科学技术产业、海洋科学技术产业和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将全面超过汽车、建筑、石油、钢铁、运输和纺织等传统产业。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以“知识经济”即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空前广泛、深刻。产业结构、知识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职业的转移、知识的更新,既为我们提供了机遇,也使我们面临各种新的挑战,我们的教师不掌握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研究方法,就很难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第四,高教事业的改革发展,高校管理体制、办学体制的改革,教学改革,学科专业的调整,都对高校人事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工作要与之相适应。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首先应该是教师队伍内涵的发展,要提高素质,提高效益。
第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除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之外,还是发展社会文化,引导社会潮流,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基地。
当前,我国各个领域的改革步伐明显加快,这对深化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人事工作要适应这个要求,根本出路在改革。我们要将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纳入教育改革的整体布局,进行积极的探索。教育部已将广东高校确定为改革的联系点,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改革思路,确定工作目标,精心设计方案,认真组织实施,不断完善办法,积极总结经验。各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工作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积极组织改革试点工作。
二、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 规划跨世纪的高校人事工作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这是我们党经过近2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而作出的历史性决策,表明了我们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决心。
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关键在人,人事工作负有重要责任。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多次对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提出要求。新时期的高校人事工作要按照江总书记报告的要求,根据跨世纪宏伟目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把人才资源开发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全国教育人事工作会议提出高校人事工作改革的重点是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大量的优秀人才能不能脱颖而出,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能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关键在制度。因此,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重点。
(一)深化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
——积极试行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任制,逐步建立一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竞争机制。
目前,用人制度是制约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瓶颈”。我们要在加强定编、定岗、定责和考核工作的基础上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任制,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
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聘任教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相适应、有利于高校师资合理流动、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教师任用制度。当前,我省正在加快建立社会主义保障制度,应该讲实施这一制度的外部条件逐步成熟,即使尚未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学校也可以实行内部的流动与待业机制。高校用人要切实破除职务终身制,已聘教师凡不能履行职务职责或者达不到学校规定工作量80%的应坚决缓聘、解聘现任职务,直至辞退。教授、副教授必须上教学第一线,从事本、专科的教学工作,教学工作量不能低于总工作量的50%。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激励机制。
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工作待遇随岗位变动,按贡献大小确定,合理拉开差距,理顺分配关系,注意分配的政策导向,强化分配的激励功能,鼓励教职工为教育事业多作贡献。当前学校可以继续实施工资总额或人员经费包干的办法,以此推进校内综合改革,实施目标管理,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水平的提高。
——深化编制管理制度改革,提高学校用人效益。
高校编制改革的总原则是“总量控制,微观放权,规范合理,精简高效”。改革的主要思路是提高学校教职工与学生比和师生比,以及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对行政管理、后勤人员,编制配置要从严控制。精简学校内设机构,加大后勤改革力度,促进学校后勤服务逐步社会化。充分发挥编制的经济属性,政府控制编制经费的总量,控制教育经费中人员编制经费的比例。
(二)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我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主要存在七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亟待提高。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偏低,总体水平差距大。
(2)教师队伍结构问题不少。高职称教师老龄化,56 岁以上教授占70%,基础课教师缺乏,职工的比例愈来愈大。
(3)新老交替问题严重。“九五”是教师退休高峰期, 后备力量明显不足,有的学科面临断层。
(4)师德建设亟待加强。
(5)教师待遇偏低,有待改善。
(6)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7)法制建设任务还很艰巨,真正做到依法治教更难。
这些问题的解决,出路在于改革。我们要积极探索深化改革的新思路,尝试完善管理的新举措,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新的突破。要不失时机实现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两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教师管理体制的转变。由高度集中、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传统教师管理模式转变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富有生机活力的管理体制。从封闭管理(人才单位所有)转为开放管理,实现人才公有,承认人才对自己劳动的自主权和工作的选择权,做到人才开发利用,合理配置人才资源。要鼓励人才流动,控制人才流失,积极探索出一条在流动中稳定骨干、在竞争中吸引人才的新路子。
第二个转变是教师管理工作重点由单纯的行政管理职能转变为教师资源的保障和开发,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开发的有效机制。
实现这两个转变,应该在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方针上作一系列调整。
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依法治教、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改善待遇、内涵发展的方针,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开发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目标:
(1)法制建设目标。制定和完善《教师法》配套法规, 基本形成科学规范的教师管理制度体系框架,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依法管理教师队伍。
(2)教师总量和人员效益目标。根据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到 2000年全省高校教师总量基本保持现有规模。在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高校师生比应达到1∶10以上。
(3)结构与素质目标。职务结构,到2000年, 教学科研型(两个中心)高校,高级职称占35~45%,少数学校可达50%;教学为中心的本科高校占25~35%;专科学校占15~25%。学历结构,到2000年,教学科研型高校研究生以上学历达到60%,其中博士学历达到15%;教学为中心的高校达到40%,专科学校达到20%。
(4)学术梯队建设目标。 要培养十名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带动一批学科达到和保持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他们中的杰出者成为有重大影响的院士或学术大师、教学名师;培养百名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带动一批学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他们中的出众者成长为杰出的专家、教授;培养千名优秀年轻骨干教师,承担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任务和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他们中的优秀者成为教学、科研成绩卓著的学科带头人。
(5)待遇与保障目标。在工资分配、住房、 医疗等方面均要有较大改善。
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
(1)大力推进高校教师工作的法制建设。 在《教师法》颁布之后,教育部又颁发了《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规程》、《〈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规程〉实施细则》等法规与规章。近年内又将颁发《教师职务条例》、《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办法》、《教师申诉办法》、《〈教师资格条例〉实施意见》、《高等学校编制管理规程》、《教师考核规定》等法规与规章,在教师资格认定、遴选任用、职务聘任、培养培训、流动调配、考核奖惩、工资待遇、申诉与仲裁等主要环节上实现政府依法治教、学校依法管理、教师依法执教。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职责,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围绕学科发展,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要紧紧抓住新老交替的契机,围绕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根据加强基础学科,重点发展应用学科,有针对性地发展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实行政策倾斜,通过多种方式,加速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要强化政府行为,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基金,促进人才成长。各学校要设立专项经费,用于骨干教师队伍和人才梯队建设。要特别注意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学术氛围和工作环境。
(4)调整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要积极适应人才竞争流动的形势,因势利导,加大调整教师队伍结构的力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要适应学科发展的趋势,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改革、调整教学科研组织方式,加强校际合作,加大学科交叉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组建以学科群为基础的高层次人才协作组织。要进一步加强高校与产业部门和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要通过聘请高水平专家任教,组织联合攻关,鼓励高校教师主持校外重点项目、重点实验室等多种途径和方式,使教师队伍始终保持活力。要十分重视加强基础课教学力量,教授要承担基础课教学任务,知名教授要为本科生授课。
(5)加强教师考核,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 各校要积极探索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考核办法和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使教师考核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考核的重点是“师德”和“实绩”,考核结果要作为教师聘任、晋升、奖惩的依据。要坚持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要根据教师职务结构比例的规定以及学科建设的需要,科学设岗,形成合理的职务结构。在重点学科和重点课程,试行首席教授和核心课程主讲教授制度,实行严格的定期聘任,择优上岗。要加强教师聘后管理和履职考核。教师考核和职务聘任实行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或教学管理部门“一票否决制”,要强化政策导向,充分利用聘任这一政策杠杆,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政治业务素质。
(6)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要认真落实《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规程》,教师培训要从基础性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逐步转为着眼于更新知识、全面提高素质的继续教育,从主要依靠政府行为逐步转为政府行为、学校行为和个人行为相结合,完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教师培训要坚持立足国内、在职为主、形式多样、加强实践。要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着眼于加强师德教育、更新和拓展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各学校要根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规程》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政策措施。省高教厅要增加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各高校应在教育事业费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要充分发挥省师培中心的作用,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三、加强高校人事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高校人事工作担子很重,各方面的要求也非常高。从事高校人事工作的同志不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且要勤于学习,刻苦钻研。工作中要有改革、创新精神,要有服务意识,使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重视自身建设,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这里着重强调两点:
第一要加强学习。首先是理论学习问题。高校人事干部的素质应该说是比较高的,有比较好的理论根底。当前尤其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针对性强,内涵深刻,往往几句话就包含了许多内容,我们必须深入学习、研究和领会。特别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真正把邓小平理论贯彻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其次是业务知识的学习。作为人事干部,我们不仅要学习人事领域的知识和业务,还要拓宽知识面,要研究我们的工作对象,要学习与我们工作领域相关的知识。新一代的人事干部,要做到既是人事方面的专家又是教育的专家。否则我们和自己的工作对象就没有共同语言。
第二要树立新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要认真贯彻《组织人事干部行为若干规范》,加强人事部门的思想作风建设和人事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人事部门的干部要以同不正之风作坚决斗争的实际行动,树立维护组织人事部门的良好形象。一要严格自律。首先自己作风要正,对人事部门个别人员违反纪律,搞不正之风的问题要坚决查处。二要坚持原则,敢于抵制来自各个方面的不正之风。我们必须按照江总书记关于要把组织人事部门建设成为“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出色的部门”的要求,继续抓好人事部门的自身建设,以适应高教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