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土建筑蕴含了深厚的传统民族与民俗文化,体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智慧.虽然近年来,我国城镇建筑规模上发展迅猛,但是在建筑设计层面,还缺乏原创性与自身特色,导致各种建筑形式趋同、缺少文化内涵.在现代建筑设计上,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试图从乡土建筑装饰中寻找灵感,以更好地营造建筑空间,并提升建筑的人文气质.本文在分析其现存的一些装饰构件及题材的基础上,探求一些乡土建筑装饰风格的问题.
关键词:乡土建筑;装饰;风格;题材;构件
乡土建筑,是指民间自发建造的传统风土建筑,具有民间浓厚的乡村农家小院气息。中国乡土建筑包括乡土住宅、祠堂、寺庙、文教建筑、商铺、作坊等。这些建筑都与几千年来中国各地的乡土生活密切相关。乡土建筑及其装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从封建社会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化命运.乡土建筑作为农村文化发展的见证物 ,而对其细部的装饰风格的探求 ,则更具现实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乡土建筑装饰的特征
由于物质生产持续推进全面实施,人们对建筑的审美要求也明显提高 ,原来的具有构造功能的细节部件在保持大致不变的前提下也通过某种程度的艺术加工 ,逐渐形成既有物质性也有审美性的房屋装饰构件.我们把这种最初的装饰形式称为建筑装饰的原创型.建筑装饰和其他人造物装饰一样 ,其最初的形态是为适应建筑构造的需要而产生的 .换句话说 ,建筑的细节装饰部件形态随功能的变化而变化 ,不具独立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建筑技术的水平的基本提高 ,建筑装饰这种特点逐渐被淡化了 ,古建筑上不少装饰构件慢慢失去了原来的结构作用而附加在建筑上成为纯粹的装饰构件了 .这种现象在宫殿、皇家园林等建筑中显著、,并在乡土建筑中却保留着不少这种具有原创型的装饰 .
1. 1钉
门钉 起初是在制作板门时连接木板与横串的铁钉的钉子头 . 这种钉子头由于沿着横串上下左右排列整齐且加上人为地修饰 ,慢慢地成了门上的一种装饰 .之后门钉用在宫殿、寺庙等大门上 ,它的作用就超出装饰这一层面了—— 逐渐多作为封建等级、佛教圣地、肃穆庄严的象征.在那些红色宫殿大门上门钉以九乘九排列 ,而且大小、颜色、质地已权贵化.可是在农村的许多大门上门钉主要还是固定门板的构件 ,不过在此基础上稍作修饰作为门上的一种朴素的装饰罢了,并没有赋予任何特定的象征意义.
1. 2门环
起初的门环是用来关门与叩门用的 ,在宋代称为铺首 ,清代称为门钹.在宫殿大门门环一般做成一个兽面 ,嘴里衔着圆环.红门上这种兽面后来成了九龙之子 ,逐渐失去了最初的物质作用成了纯粹的装饰物及封建皇家大门的象征.而在农村住宅大门上 ,门环还保留着原来的特点及作用.门环有正圆、长圆、讹角圆等多种形式 ,主要有铁环、兽头及铁环下面的小铁钉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 ,门的各个部件的花样也有所变化 ,被加工成门上的一种装饰了 ,但只是在原创型的基础上作简朴的而已 ,无论从色彩、大小等方面看 ,它还保持原先朴素的形式 .
1. 3雀替
雀替是古建筑短梁下的支撑构件 ,起初是为了节省木料缩短柱间的过梁而设的方形木垫块 ,之后失去了结构作用成了固定的独立的装饰物.在许多宫殿、皇家园林建筑室内 ,雀替一般被是色彩鲜艳的彩画且比较程式化 ,逐渐成了皇宫专用样式.但在农村的一些地区的民房上 ,雀替尽管变化多样 ,但还保留昔日作为支撑构件的形式.
1. 4 吊脚楼
在一些山区农村就如四川、湖南、贵州为例 ,为了节约用地 ,减少气候炎热潮湿的影响 ,当地建筑多为两层 ,而且楼层多向外出挑 ,使楼下变为空廊 ,以使住宅通风阴凉.这样 ,造成楼层外的柱子不落地而成为悬在空中的垂柱 . 当地把这种住房称为吊脚楼.这些垂柱的下端略加工作成圆形、方形、多面形 ,成了一种很自然的装饰 .一排垂柱的形式并不求统一 ,有方有圆 ,美丽如花 ,所以又称垂花柱.这些垂花柱成排并列 ,在空间组合中秩序感较强 ,使垂花柱艺术体现更有优势 . 这是它保持原创型生动自然形象的原因之一.
二、装饰构件
从遗留下来的建筑及其装饰构件来看 ,中国各个朝代建筑风格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不过在某一历史时期内 ,却出现数量诸多的装饰题材或者装饰构件 .在宫殿等建筑中 ,惟有为数不多的所谓成熟的装饰一直被程式化地应用着 ,可在大量的乡土建筑上 ,这些装饰构件由于所受限制较少 ,它们能自由成长 ,它们只要写实、与变异 ,没有一定之规.因而 ,乡村的建筑装饰有如自然界的花园,虽不是修揖整齐的花坛 ,却百花丛生;奇花异草各尽其芳 ,尽显自然之美 .
龙 ,作为“天之真子”,使中华民族的象征 ,因而 ,龙的形象不只是大量出现在宫廷建筑上 ,同时也出现在乡土建筑的装饰里.但在皇家建筑上 ,龙的形象几乎是小异大同 ,早已被程式化 .但在各地乡土建筑上龙的装饰形象却不受此限制 ,在不同部位、不同构件上 ,龙可以呈现千变万化的形态.在屋顶的正脊和戗脊上 ,可以由双龙仰头戏珠 ,有数条龙伏于屋脊上;在屋内的梁枋上 ,又木雕的行龙和游龙;也有把整条短梁雕成龙形 ,龙头伸出檐外 ,龙尾藏在檐内;还有似龙非龙的“猫梁背”.在窗和雀替、梁托上见到的多为只有龙头而以植物卷草作龙身的“草龙”和拐子回纹作龙身的“拐子龙”.植物卷草和回纹构图的自由度很大 ,可以随着建筑构件的不同形状而灵活组成装饰纹样 . 在这两种纹样上加上龙头 ,不但使龙纹的装饰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而且使龙的形象有威严的神兽而变成了可亲的灵兽 .
狮子 ,兽中之王 ,常见与建筑大门前 ,左右各一只 ,左雄右雌.在宫廷建筑前狮子常表现为威武凶猛仰首挺胸状 ,但在乡土建筑中 ,却另一种情形 ,农家住宅前的狮子多无凶狠之像 ,或和蔼可亲、或顽皮可爱.狮子不仅用在门前 ,而且由于狮子是力量的象征常作为牛腿上的装饰题材 .在这里 ,狮子形象更生动活泼 ,有的双狮耍球 ,有的头朝上尾朝下支撑着屋檐 ,有的被漆成彩色.无论在门前还是在牛腿上 ,狮子作为乡土建筑的装饰题材由于脱离了宫廷建筑装饰那种程式化的限制 ,使其呈现出多姿多态 .
兽吻作为建筑屋顶正脊两端装饰物 ,最初多为鸱尾 ,使传说中的一种海中神鱼.这种鸱尾装饰到了明清时代已变成龙头形的兽吻了 ,名为螭吻 ,为九龙之子之一.但是在乡土建筑上的鸱尾 ,在许多地方还保留着鱼的形状 ,在浙江、安徽一带 ,当地称之为“熬鱼”.这种熬鱼除了头朝下 ,身尾在上以外 ,其形象也是多种多样 ,自由多变 ,有的接近鱼形 ,有的为龙头鱼身 ,有的甚至使鱼头蛇身了 .
三、装饰的因素
3.1历史因素
在古代 ,由于各地战争此起彼伏 ,社会治安混乱 ,贼寇杀人越货之事常有发生.因此 ,各家各户特别是有钱的大户人家所建的房子都以安全、坚固、易守见长.这样的房子通常墙体较厚 ,开窗尺度不大或不开窗.在这里 ,牢固、实用成了装饰的基本方针.往后,这样的建筑做法成了当地的一种传统 ,即便在和平年代 ,其装饰风格也变化不大 .
3.2民风、民俗因素
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 ,民俗、民风之丰富是世界上少有的 .民俗、民风是地方性的风尚习俗 ,贯穿人们衣食住行各方面 . 就建筑来说 ,从房屋的选址、动工破土、到上大梁等都有一套风俗约定.当然 ,在各地乡土建筑上 ,民风、民俗的表现更是集中在房屋的大门部分 .在这里 ,除了门钉、门狮等装饰构件外 ,在门板、门头上还有不少附加的反映民间习俗的装饰 .其中 ,最常见的是门神.最初的门神据说是神荼、郁垒这二位专治恶鬼的神将 ,之后 ,各地相继出现了一些历史名将作为门神.为此同时 ,还出现文官门神 ,与武将门神不同的是 ,它们专管主人升官发财、延年益寿的 .所以文官门神一半多贴在住宅院内.此外 ,也有些地方以动物作门神
门上除了门神外 ,常见的还有门联 (也称对联 ).每逢新春佳节 ,张贴对联成了村民主要的迎新方式之一 .一片片红色对联给古朴的乡村增添了许多佳节喜庆的氛围 ,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向往美满幸福生活无限的希望.对联的内容有生意人的 “户纳东南西北财”,也有世俗人的“天增岁月人增寿”等.此外 ,与此相关的门上的装饰物还有点香敬神的“香抽”、元宝等.
四、 装饰题材多元化
4. 1 内容多样化
乡土建筑装饰所采用的题材和所表达的内容既有民族传统的 ,也有地区的与民间的.装饰内容动物中有龙、狮、麒麟、鱼、蝙蝠等;植物的牡丹、
梅、竹等也常见;同时 ,那些民间题材 ,如孔雀、百灵、蝴蝶、白兔也被用在建筑装饰里 ,有些地方甚至才子佳人、小姐丫环、瓜果蔬菜也作为装饰题材.这些 ,无不表现中国乡土文化的多元化 ,同时也表达普通老百姓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心态.
4. 2 形式多变,多彩
在题材的表现形式上 ,既有原创性的 ,又有纯装饰性的构件;既有程式化的 ,又有自由多变的.宫殿建筑装饰中常用的象征天子的以及皇权力量的龙、狮子在乡土建筑装饰中却大大的乡土化了: 原来腾云驾雾的龙变成了草龙、拐子龙、猫梁拱背龙等;原来威武雄壮的狮子变成活泼可爱的灵兽了.在南方的一些乡村建筑屋顶正脊的装饰更是自由多变 ,丰富多彩 ,装饰物不仅有龙、熬鱼等 ,而且还可以见到仙禽走兽 .此外 ,在正脊中间有时还用葫芦、镜子作装饰.
五、结语
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生产力发展非常缓慢 ,儒学、道学、佛学思想终究还是统辖着中国社会 ,这造成了建筑装饰内容及形式一直没有打破某种“范围”,具有持久的稳定性.古人对天、地、日、月、山、川的膜拜 ,对祖先、神灵的祭祀 ,对忠、孝、仁、义的忠信 ,对福、禄、寿、喜的渴求 ,这些自然成了建筑装饰长期表达的主题.龙、虎、凤、龟、狮子、麒麟、鹿、鹤、鸳鸯等动物以及松、竹、梅、莲、桃、牡丹等植物成了装饰的主要题材了.在中国一些宫廷建筑及园林建筑因为受到外来文化的熏陶,其装饰风格有时会超出中国的传统界限 ,可在乡土建筑中这种熏陶很少 .建筑装饰和其他人造物一样 ,它们都是某一特定社会的文化载体 .从表层上看 ,农村建筑装饰由于地理以及诸多因素的影响 ,呈现丰富多彩 ,但它的思想基础是相同的 ,那就是落后的生产方式、腐朽的封建教条 .这不只反映了人们在物质技术方面受到制约 ,而且在思想自由方面也受到种种羁绊 ,匮乏无比 . 但这刚好反映我国劳动人民巨大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 [M ]中国工业出版社 . 1995.
2.叶建功建筑美学形式初探[J] 河海大学,2003.(3)
3.郑军中国装饰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沈福煦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史[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论文作者:李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建筑论文; 乡土论文; 构件论文; 成了论文; 建筑装饰论文; 中国论文; 门上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