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两个转变加快交通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个转变论文,交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 为了推动交通系统实行“两个转变”, 今天我们开设了“方方面面话转变”专栏,欢迎广大交通干部职工踊跃来稿。今天推出首篇文章,权作抛砖引玉。
实行“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先后通过的《建议》、《纲要》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必须把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作为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战略任务,认真、积极、扎扎实实地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
交通运输业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交通部门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行集约化经营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和探索,为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交通主管部门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交通行业管理不断加强。各级政府交通部门的职能已基本上从主要抓直属企业,转到面向整个交通行业,加强对全行业的管理和指导;从直接抓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转到从宏观上对运输经济进行间接调控。同时,加强了交通产业政策的研究和交通法制建设。通过发挥政策指导、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服务等方面的职能,使交通行业管理得到加强。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由普及向提高转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适应程度逐步提高。在“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方针的指导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由部门行为开始转变为政府行为,由行业行为开始转变为社会行为,形成了投资来源多渠道、投资结构多元化的新机制,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加,速度加快。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重要干线的通过能力大大提高。在港口建设中实行“大、中、小并举,新建与改造相结合”,使我国沿海港口压船压港的状况有了明显缓解。
国有交通企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企业管理水平和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大多数交通企业在走向市场以后,经营观念和经营方法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得到发展。同时,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入手,强化了各项基础性工作,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了提高,涌现了像青岛港那样苦练内功、加强管理、搞活企业的先进典型。组建了一批跨行业的企业集团,在实现规模经营、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交通运输格局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正在培育和发展。一是打破了单一经济模式和交通部门包办公用运输的封闭性,允许和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社会各界参与交通运输业的劳动,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办运输的新格局;二是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运输管理体制,取消了“三统”,打破了地区和航区的限制,并在缩小计划运输范围的同时,逐步扩大了市场调节份额;三是在允许外国企业在规定条件下进入我国运输市场从事经营活动的同时,交通企业积极开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许多交通企业到世界各地从事揽货运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
交通运输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交通事业的发展开始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交通是一个传统产业,长期以来基本依靠传统的技术构成,发展较为缓慢。改革开放后,交通部门把交通科技教育摆在交通发展的突出位置,增加了科教投入,加大了工作力度,通过软科学研究、科技攻关、工业性试验、重大装备开发、成果推广应用、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多种形式,为交通发展提供了先进适用的成套技术和装备。
实行转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只有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才能促进交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变交通滞后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事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交通滞后的矛盾仍然未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不仅发展的总量和规模不足,更主要的是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一是交通基础设施仍然相当落后。公路里程少,等级低,质量差,通过能力小,混合交通严重。沿海港口深水泊位和专业泊位少,内河航道多数处于自然状态。二是交通运输网密度低,通达的深度、广度不适应需要。我国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只有12.05公里。沿海港口布局不尽合理, 致使有的港口能力闲置。三是交通运输的规模效益差。我国至今尚无一条贯通南北、东西的高等级公路,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尚未联结成网。不少船公司只有两三艘二手船,根本谈不上规模经营。四是车船运力技术状况参差不齐,运力结构不合理,运输效率和效益比较低。上述问题的存在,固然有基础差、底子薄、欠帐多的历史原因,但从根本上讲,是由交通运输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造成的。
只有实行两个转变,才能顺利实现交通发展规划目标。今后15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交通运输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这是中央提出的既定目标。如果沿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粗放型增长方式继续走下去,交通发展的规划目标是难以实现的。首先,交通运输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需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扩张,资金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必须通过深化交通投资体制改革,讲究投入产出比,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投资效益。同时,我国耕地、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人均拥有量不足,在实施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实行集约化增长,才是唯一的出路。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多种多样的高附加值和保鲜保活商品的大量出现,对运输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基础设施不仅要上规模而且更要上档次,动力结构不仅要调整优化更要升级换代。第三,我国居民人均收入上升较快,城乡人民消费选择性增强,运输需求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因而,对交通运输来说,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既是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根本途径,也是其内在要求。
只有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才能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交通行业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市场条件。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政府交通部门职能转变不彻底,交通管理体制尤其是水运管理体制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市场交易不规范;市场对运输资源配置能力差,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没有完全确立;地区封锁、部门分割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市场基础条件跟不上市场发展要求,有的地方有市无场,有的地方有场无市。这些问题的存在,根子在体制,与粗放型增长方式也有关系。
只有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才能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提高交通运输的国际竞争力。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贸易和资金、技术流动加快,各国经济和市场相互开放、依存、融合,以经济、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而市场竞争的法则,不仅是数量上的较量,更是质量、效率和效益的较量。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一方面要扩大交通领域的对外开放,引进吸收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发展壮大自己;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公路运输、海运和交通建设市场的开放度也将越来越大,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我国交通企业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必须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大幅度提高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产业素质和总体发展水平。
只有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才能加速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我国交通运输的现代化进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是交通科技总体水平不高,除少数公路路段、运输装备、远洋运输船舶、部分从事外贸装卸的港口泊位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外,我国公路科技总体上只达到发达国家80年代的技术水平,水运科技总体上只达到发达国家70年代中后期技术水平,分别落后10到20年。二是交通科技对交通发展贡献率比较低,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交通发展的贡献率已达60到70%,而我国交通科技的贡献率只有30%左右。三是在世界交通科技精尖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大规模地进行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被称为“智能车辆道路系统”(IVHS)的公路交通运输智能化研究,而我国尚未起步。因此,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加速发展交通科技和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交通产业,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成为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关键。
实行转变的主要任务
根据中央关于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和交通运输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交通行业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主要任务应当是:按照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部署,围绕实现“九五”和2010年交通发展目标,推进和深化交通体制改革,理顺各方面关系,为交通事业的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体制基础;努力转变交通运输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主要依靠外延扩张,转到主要依靠内涵挖潜、提高质量和效益的轨道上来,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高质量和效益的交通发展新路子,为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突出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解决好思想观念问题。
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无论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国有交通企业的生产经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们不能依赖国家对交通建设再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七五”、“八五”期间,国家和地方政府实行的“取之于车,用之于路”等政策,也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采取多种形式盘活存量资产,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探索新的筹资融资渠道,才能解决资金困难问题。企业要生存发展,也必须更新观念。老企业不能以包袱重、过去贡献大为理由,等待政府去扶持,而必须立足于自己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求得振兴和发展。再如,在过去运力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企业单纯凭借增加车船数量就能盈利赚钱。现在如果再沿袭过去的做法,不加速技术改造步伐,优化运力结构,企业就很难占领市场,取得好的效益。只有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注重技术进步,上规模、上档次,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解决好体制问题。
从宏观上讲,交通体制要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此,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转向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研究交通发展战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引导运输生产力合理布局,促进运输结构优化,抓好法制建设,管理好运输市场,搞好服务,为交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具体来讲,交通管理体制内外关系不顺,职责不清,矛盾扯皮现象很多,影响了两个转变的顺利推进。首先,我们要把交通行业自己的体制理顺。一是要深化水运管理体制改革,解决港口、水上安全监督、船舶检验和长江航运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政企不分、职责不清、机构重叠、互相扯皮等问题,以进一步理顺体制,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促进水运生产力更快更好地发展。二是要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深化公路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公路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解决好与有关政府部门存在的职责交叉、多头管理问题。
第三,解决好市场问题。
到2000年要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为此,一是必须进一步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分割和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反对为保护本地车船营运而垄断客货源,排挤、歧视外省、市运输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致使车船回程空驶的不正常现象。二是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尽快实现交通运输市场的有序竞争。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使市场主体的进入和市场交易行为,都能按照公平竞争的原则有序地进行。市场主体在市场中的交易行为,都要遵守市场规范准则和宏观调控政策。三是要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抓好运输交易市场的软、硬件建设,发展和规范市场中介组织,形成全国性的交通运输市场网络和信息服务网络,努力提高市场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第四,解决好企业问题。
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只有把国有企业搞好了,才能使两个根本性转变落到实处。搞好国有交通企业,总的是按照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贯彻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相结合的“三改一加强”方针,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交通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一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着力企业制度创新和经营机制转换,重点解决好理顺产权关系、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分离企业办社会、分流富余人员、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等问题。二是组建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通过交通企业较大范围资产重组和结构优化,形成若干个全国性、地区性的大公司、大集团,充分发挥其在交通行业中的骨干和“排头兵”作用,提高规模经济效益。三是要面向市场调整经营结构,做到“主业精,副业兴”。首先要搞好主业,增加营收,提高效益。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多元经营,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多支柱、多领域、形式多样、手段灵活的企业经营新格局。不论主业还是副业,都要以市场为导向,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经济实力。四是加强技术改造。车船运力更新改造要发挥专业优势和骨干优势,突出结构优化。集中交通技改资金办大事,重点发展高中档和大型、专用、集装箱运输车船。这样,才能逐步形成与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相适应的公路、水路运力结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五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重点解决管理的思想观念和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机制。
第五,解决好基础设施不适应的问题。
要尽快改变目前交通基础设施不适应的状况,必须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实施,集中力量建设公路主骨架中的“两纵两横三条线”、内河水运主通道中的“一纵两横两网”,以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港站主枢纽和交通支持保障系统,努力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新台阶的目标。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是转变交通增长方式的途径之一。一条高速公路的通过能力等于四条普通二级公路,而占用的土地只相当于四条二级公路的1/3左右。因此,在经济发达、交通量大的地区,规划建设高速公路是必要的,并要逐步实现网络化。但建设高速公路也要讲究科学设计,根据财力可能,首先确保主体工程建设,对附属、配套工程可同步规划,分步实施,“先通后备”。对经济欠发达、交通量不太大的地区,主要是先解决通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公路网络化程度。
要把新建与改造结合起来。抓新建,主要是集中必要的人、财、物力,确保对国民经济全局和交通发展战略具有重大影响的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高等级公路和水运主通道联网的规模效益;抓改造,重点是加强对现有公路、水运设施的改造、养护、维修,提高技术水平和使用效能。新建是发展;改造是提高,也是发展。
当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有限的资金没有全部用到建设上,浪费和流失现象都存在。二是工程质量不高。有的高速公路一上大吨位车,路面、路基很快就受到破坏,就需要翻修,这样高速公路的效益怎么发挥呢?今后在工程建设中,应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并坚持谁中标、谁施工的原则,杜绝层层转包。同时,要实行严格的工程监理制度,质量不合格的不得验收,不得投入营运。抓好这两个环节,既是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标的需要,也是转变交通增长方式的需要。
第六,解决好服务质量问题。
一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搞好优质服务。坚持从抓“窗口”入手,重点解决服务态度冷、横、硬,服务设施脏、乱、差问题。要推行以“服务优质、秩序优良、环境优美”和“服务质量标准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为内容的目标管理,切实提高客运服务质量。货物运输不仅要快速便捷,而且要加强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减少货损、货差等商务事故。车船维修要建立健全维修质量监督体系,保证维修质量。二是要搞好安全生产,以安全求质量。下大气力抓好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强化运输企业内部安全质量管理,实施运输车船强制维修制度,确保旅客和货物运输安全。三是要端正行业风气,树立良好的交通形象。要大力加强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抓好学先模活动,深入开展“三学”活动。突出抓好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行政和文明生产,集中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公路“三乱”等问题。交通各行各业要根据各自特点,分别建立社会服务承诺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四是逐步实现运输装备和服务手段现代化。运输企业要重点发展安全、快速、舒适的中高档车船。要大力加强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通讯、信息网络建设,为旅客、货主提供及时、准确和周到的服务。
第七,解决好科技进步和人才问题。
交通行业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要全面实施科教兴交战略,抓好“交通人才工程”。交通科技进步总的要求是认真组织实施《公路、水运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长远规划》,集中力量解决交通发展中的重大和关键技术,并要不断有新的突破,使交通科技成果能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力提高全行业的技术水平。到2000年,科技进步对交通增长的贡献率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到50%左右,劳动生产率比八十年代有较大幅度提高,交通科学技术的水平接近发达国家九十年代初的水平。“交通人才工程”总的要求是认真组织实施《加快培养交通系统跨世纪专业技术人才的意见》,加速培养造就一大批交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到2000年,基本改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老化、中青年骨干人才不足、新一代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缺乏的状况,全面提高广大交通职工的素质,更好地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
交通科技教育是转变交通增长方式的支柱,其本身也有一个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在实施科教兴交战略中,必须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对能出成果的优秀人才,必须在职称、住房和工资、奖金等方面给予优厚的待遇。要改变那种人才留不住、庸才推不出的传统体制和落后机制。交通教育院校的规模已经不小,培养的学员数量也相当可观,主要是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不足。我们的交通院校,有的要办成名牌大学,有的要办出名牌专业,既要赶超国内先进水平,也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要以有限的财力,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交通运输业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只有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真抓实干,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才能切实抓出成效。
标签:两个转变论文; 交通论文; 交通基础设施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