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中考历史命题强化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价值观论文,中考论文,途径论文,态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要推进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点是把课程评价与课程目标的实施有效地结合起来。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将初中历史学科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概括为:认识中国国情,热爱祖国,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逐步确立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形成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主义精神有一定的理解;逐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逐步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渐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与此同时,我们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了层次区分,将其划分为“接受(注意)”“顺应”“爱好”“信奉”“性格化”五个层次,以便进行有效的检测。其中前三个层次可以结合认识领域和技能领域目标进行。由于“信奉”“性格化”不可能简单地一次达成,需要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才能有质的飞跃,所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着重对前三个层次进行落实。从测试角度而言,在近年我市的中考历史命题中首先考查学生是否注意到了、是否接受了、是否记住了;其次,也注意到对学生喜恶态度变化等问题的测试,在实践中探索中考历史命题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查的途径。
一、通过对历史人物嘉言懿行的考查,启迪考生的心智
历史人物是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星辰,将人类历史点缀得绚丽灿烂;历史人物的活动,使人类历史变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杰出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或体现了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或表现出追求真理的伟大志向,或彰显了严谨求学的认真品德。这既是历史学科思想教育的源泉,也是丰富学生健康情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丰富养料,中考命题可大量利用这些素材,启迪学生心智。
【例1】“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表现了一位民族英雄禁烟的决心,“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则体现了他的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这两句话出自哪一历史人物
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孙中山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对祖国的深厚情感,爱国主义精神已经被世界公认为崇高的精神。任何一个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行为都会受到世界上所有人民的称颂。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在他们身上闪烁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这些杰出人物的事迹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材,也是命制情感、态度、价值观试题的绝好题材。例1通过民族英雄林则徐嘉言的考查渗透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
【例2】200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位伟人,全国各地陆续举行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小平故里广安某校某班的师生为纪念小平爷爷,举行了“小平爷爷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回答以下问题:
(1)依据你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学习,概括指出小平爷爷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2)你认为小平爷爷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
理想是个人成就事业的动力,绝大多数杰出的历史人物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在他们的人生历程中不屈不挠地去实现他们的理想。因而大凡杰出的历史人物身上都有一股催人奋进的人格力量。例2通过学生在考场上回顾自己熟悉、热爱的邓小平爷爷的历史功绩和坎坷一生所体现出的人格力量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
【例3】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所体现出的值得学习的精神是 ①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②一专多能,全面发展,多才多艺 ③疾恶如仇,敢于大胆揭露和抨击反动势力的罪恶 ④不畏强暴,勇于探索和坚持真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刻苦学习是中外文化名人、科学家、大学者的优良品质。任何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不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没有奉献精神与坚韧毅力是不可能的。历史上的文化名人、科学家、大学者都具有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他们的品质、态度、精神对学生有极大的感染力。命制例3这类试题的用意在于使学生以历史名人为榜样,敢于攀登高峰;考生在读题答题中加深认识,形成积极态度。
二、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历史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之一是课程内容应体现时代精神,贴近社会生活。因此,近年来我们在中考命题中倡导不与现实割裂的历史教育,坚持不避热点、焦点问题,关注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世界趋势的变化等有关的重大时政热点,重视历史对现实的意义,将热点问题与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巧妙地融在一起,使试题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现实,以渗透历史教育的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4】张小强同学的爸爸于2004年7月出差威海,参观了建在威海刘公岛上的甲午海战馆。回家后他想考考正在读9年级的张小强,让小强完成以下问题:
(1)2004年7月是甲午海战过去多少年?
(2)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的屈辱条约有哪些主要内容?
(3)有人说:“再过10年又是甲午年,估计日本又会以某种借口入侵中国!比如:朝鲜问题啦!台湾问题啦!”对此你有何认识?
【例5】2005年是北美独立战争爆发230周年,也是美国南北战争结束140周年,为此,弗吉尼亚州一所中学的历史教师准备在该校举办一次“我爱戴的总统”的纪念活动。
(1)她的学生会通过哪些途径去搜集有关资料?(至少答出四种途径)
(2)指出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领导人。
(3)如果她的一位学生爱戴的总统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总统,请你结合史实,谈谈你怎样理解他为什么爱戴这位总统。
【例6】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否认日本侵华的罪行,然而,许多历史事实都证明了日本侵华的凶残。下图所反映的是日军在中国何处杀人后的情形
这类试题或由现实追溯历史,将现实作为探究历史的切入点;或由历史放眼现实,将历史作为现实思考的培养地;或由现实到历史,再从历史到现实,二者相互交融。既考查了知识与技能,又反映了国内外重大的时政热点,抚今追昔,以史鉴今。这样的试题既能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又利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增进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三、利用丰富的地方史资料,增进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基于此,我们编写了地方教材《资阳历史》,并确定资阳地方历史在我市历史学科的中考中占大约10%的比例。挖掘和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使其既成为对学生进行热爱家园、热爱祖国教育的重要载体,又成为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要载体。
【例7】在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中,300万四川壮士参与抗战,64万多人伤亡,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冠。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华西都市报》报社征集川籍抗战英雄英名及线索,酝酿为川籍抗日壮士建造一堵“抗战墙”。就读资阳某中学九年级的王雷同学积极参与该项活动,他打进《华西都市报》报社热线电话,提供了两位资阳籍抗日英雄的情况。王雷提供的资阳籍抗日英雄是 ①饶国华 ②廖震 ③范子英 ④黄永淮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该题取材于《资阳历史》对资阳籍抗战英雄饶国华、黄永淮的为祖国的生死存亡而战的介绍,结合四川历史及《华西都市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活动命题,意在引导考生感受英雄的壮举,以英雄的事迹与人格力量为楷模,潜移默化的渗透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感。
【例8】下列资阳名人中,其成就突出体现了创新精神的有 ①王褒 ②董钧 ③陈抟 ④彭登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本题考查的是资阳名人所体现出的“务实创新,敢为人先”的积极精神。结合本地历史文化特色,引导和帮助中学生了解民族文化,领会民族精神的实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自觉实践民族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精神状态,这是新课程的目标,是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是历史教育的根基,也是我们选择地方历史内容命制试题的立意所在。
四、改革试题的文字表述,引导学生的价值趋向
语言文字不但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情达义的重要工具,其字里行间更透露出人们喜怒哀乐的丰富情感,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人们通过它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爱,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之需;传递着对人世间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对粗俗丑陋之举鞭挞的畅快之感。命题者在试题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代表着命题者爱憎分明的情感,对历史事件的态度和价值判断,对考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我们十分注意试题当中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创设的情境符合实际、符合学生认知,设计的问题利于启发心智、促进全面发展。
【例9】某中学八年级一班于2004年元旦举行了一次“我爱家乡”的抢答赛,其中一题要求在资阳市现存的以下馆藏文物中选出属国家一级的文物。该题的答案是
A.西汉铜鼎 B.东汉陶女舞佣
C.东汉榜题画像石棺 D.明代仇英山水横幅绢画
【例10】一节历史复习课上,王老师总结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腐败的清政府被迫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接着,王老师要求学生们在下列不平等条约中选出割地最多的条约。假如你是王老师的学生,你的正确选择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例11】高三学生徐蓝立志报考与右图(图略)有着历史渊源的中国名校。她要报考的名牌大学的前身是
A.福州船政学堂 B.两湖书院
C.长沙时务学堂 D.京师大学堂
例9的“我爱家乡”、例10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例11的“立志报考”这样的表述使学生读题时就能感受情怀、体验情感,有对历史事件的态度认识,有做人价值的思考,有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