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丽丽
绥棱县人民医院 1522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在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讨论其改进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采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患者630例,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15例)和对照组(3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采血,而观察组则采取干预性护理措施,加强管理。比较两组皮下瘀血、溶血、采血量不准确、穿刺针头脱出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预性护理措施的方法,有助于减少真空负压采血的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效果满意,是值得临床推广的采血方式。
【关键词】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护理;原因分析;改进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problems of vacuum negative pressure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in nursing process,and discuss its improvement methods. Methods 630 patients with vacuum negative pressure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315 cases)and control group(315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raditional methods to collect blood,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interventional nursing measures to strengthen management. The complications of subcutaneous blood stasis,hemolysis,inaccurate blood collection and needle removal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Conclusion Interventional nursing measures are helpful to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of vacuum negative pressure blood collection. The patient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results and are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Vacuum negative pressure;Venous blood collection;Nursing;Cause analysis;Improvement method
真空静脉采血是采血技术的重大突破,以其安全方便逐渐被广泛应用。但因护理原因导致的各种并发症、计量不准等问题逐渐增多。不但影响医学检验结果,而且危害患者健康。因此,分析探讨采血过程中的护理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方法意义重大。现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采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患者630例,探讨护理问题原因,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采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患者630例,其中男347例,女283例,患者年龄16岁至82岁不等,平均年龄40.7岁。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15例)和对照组(315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组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肘正中静脉真空负压采血。采血前禁食水,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及所做项目。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等到回血后,才能将采血针尾的端插入到真空胶管塞内。均匀摇动抗凝管,可避免溶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比如,可以应用PDCA循环理论,来加强和改进护理管理。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皮下瘀血、溶血、血液流出不畅、采血量不准确、穿刺针头脱出、抗凝血液凝固、医源性污染等。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 存在的问题
3.1.1 溶血 ①真空负压较大,采血初始,血液流入管底速度快,血液与试管壁碰撞造成溶血;②采集具有抗凝剂的真空负压管时,摇晃用力过大造成溶血。
3.1.2 抗凝血液凝固(主要见于使用抗凝剂试管时):①在抽血过程中未及时摇晃致使抗凝剂与血液混合不充分;②婴幼儿采血不易者,由于血流较慢致使抗凝剂与血液混合不充分。
3.1.3 漏血 采血针采血管端乳胶护套松动或针头刺出乳胶护套,致使采血针密封不严,静脉穿刺时,血液沿采血针采血管端漏出。
3.1.4 血液流入不畅 针头贴于血管壁或采血管内无负压。
3.1.5 穿刺针头脱出 由于患者不配合或护士技术操作不熟练,穿刺后针头固定不牢固或更换试管时用力不当造成的。
3.1.6 血液污染床单 ①采集血标本时,试管负压已尽,拔针后存留于采血针软管中的血液不能继续进入试管,容易使采血针中的血液溢出,造成污染;②采集数管血标本时,在更换试管时,插入试管的后针头帽不能及时复位,而又未将针梗处反折,导致后针头中的血液顺势滴落,造成污染。
3.1.7 皮下瘀血 ①采血点上方衣物过紧,压迫血管;②按压方法不当;③采血侧肢体用力活动过早;④操作方法不熟练。
3.2对策
3.2.1 采集血标本时,倾斜采血针管针头,使其靠近采血管侧壁,血液沿管壁缓缓流下,避免红细胞直接撞击造成破裂,摇晃血液时应注意左右均匀摇晃抗凝管,动作要轻缓,避免强力振动引起溶血。
3.2.2 为防血液凝固,先采抗凝管,后采血清管,采集完毕后应立即将有抗凝剂的采集管左右轻轻倒动6~7次,使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合,同时要防止血细胞受剧烈震动而被破坏。
3.2.3 采血前应检查并安紧采血针的乳胶护套,遇有针头刺出乳胶护套应重新更换,以防漏血发生。
3.2.4 采血前应仔细检查试管有无裂隙或管塞是否松动,多备1~2个防止使用无负压试管,在保证静脉穿刺成功的前提下调节针头方向至血液流入采血管,若无效则更换采血管。
3.2.5 采血前一定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合作,选择易于固定的穿刺部位,并注意合理有效的固定。多管采集时,可以用输液贴固定再行采血,而且采血完毕后拔针时,可直接按压穿刺处,无须再取棉球。更换采血管时,动作幅度要小,以防针头脱出,增加患者痛苦。
3.2.6 为防止血液污染床单,抽血毕应先松止血带,拔出穿刺针头(前针头)再拔出插入试管的针头(后针头),这样才能使采血针中的血液全部进入试管中,在采集数管血标本更换试管时,应及时将靠近后针头处的软管后折,以免血液滴出造成污染。
3.2.7 采血时注意保暖,鼓励其脱下过紧的内衣,避免采血点上方衣物过紧。采血毕告知其正确的按压方法,不但要压住皮肤进针处,更重要的是按压住血管进针处,预防皮下出血,嘱其用棉鉴顺血管走行方向按压,时间不少于5 min[1]。详细向患者交代清楚压迫时要稍有力度,中途不能松开,不能揉搓,肘正中静脉采血后不宜屈肘,屈肘时会直接压迫肘正中静脉血管壁,使血液更容易从针眼流出,伸肘可使静脉伸展不弯曲,穿刺点压迫不移位,能有效防止穿刺点渗血[2]。采血后采血侧肢体1 h内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血管上刚黏合的针眼裂开,血液溢出,形成皮下瘀血。
通过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既减轻了患者痛苦又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的效果。临床上可通过以上措施,减少真空负压采血并发性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姜臻,苏朝艳,刘丽琴,等.临床应用真空负压管静脉采血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5):1088-1089.
[2]韩军,张竹丹.临床应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7):565-566.
[3]苏宝香.静脉抽血后减少皮下淤血的方法与探讨[J].现代护理,2006,12(133):907.
论文作者:佟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3
标签:针头论文; 血液论文; 静脉论文; 试管论文; 患者论文; 真空论文; 负压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1月上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