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新形式:来自陕西的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体经济论文,陕西论文,新形式论文,农村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6522(2011)01-0115-09
一、引言
自从人民公社解散以后,我国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但是此后三十多年的农村发展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实际上,家庭联产承包仅仅持续了5年的繁荣期,之后农村经济很快变得增长缓慢,甚至进入负增长的停滞期。只有最近6年,中央惠农政策的连续出台,农业经济增长才逐渐有了活力,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依然存在。
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农村集体经济,在人民公社解体后,迄今没有任何载体代替人民公社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农村集体经济新的有效实现形式呼之欲出。这也是改变目前中央直接面向农户出台政策的局面,改变政府财政支农的宏观目标与农户经济行为的微观目标不兼容情况的需要。本文以陕西为例,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多重实现形式,希望能对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
我国农村已进入无税费时代,农民负担减轻的同时,村级组织运转出现了很大困难。村级集体经济在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提供农村公共品、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村级集体经济普遍存在着发展水平低、发展路子单一等问题。不改革现行集体经济体制,重塑市场主体,农村集体经济就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生产力得不到解放和发展,更谈不上实现新的跨越。[1]同时,当前中国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以及城乡差距的存在,使人们意识到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要依靠自身的发展,发展集体经济,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促进工农业均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首先要正确认识村级集体经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同时要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明晰集体资产产权归属;完善和制定相关法律,明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3]
以农户为基本经营单位,构建合理而有效的农业生产组织模式,是我国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关键。构建完善明晰的产权制度、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备的利益分配制度以及资产管理及财务公开制度,是化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产权制度不明晰、委托代理不完善、法人地位不明确、管理职责不到位等问题的重要举措。[4]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要积极壮大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强化多种模式的合作经济发展,切实做到农村各类集体企业和合作企业同市场经济的充分衔接和融合,从所有制和产权制度上促进“三农”难题的缓解。[5]实际上可以考虑,在农村集体经济进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实行折股量化到人的集体资产,所有制性质属于农村新型集体经济,这是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的有效形式。当然,实行股份合作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得到绝大多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拥护,农民自愿入股,实行同股同权。
我国当前的基本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家庭联产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内部低效率与外部不经济性,论证了在农业组织形式上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建立以家庭农场为基本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就显得十分必要。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应当有其自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6]民营农场制度[7]也是农村集体经济实现规模经营道路的重要选择。
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演变,特别是“公司+农户”模式的推行,虽然取得了巨大成效,但由于受该模式本身的弊端和外部条件的限制,使其带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作用有限。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虽不断得到完善,但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仍不相适应,这是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产业化发展的模式。[8]创新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包括产业园区、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基地等多种形式。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案例研究方面,何开荫认为需要从体制上进行改革,推行“村企合一”治理模式,走企业化管理和村民自治相结合的道路。“村企一体化”模式在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等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已出现不少成功的典型案例。戴振启、郑伟军(2009)论证了村企一体化在坚持发展集体经济,逐渐形成以集体经济为主,民营和家庭经济做补充的经济关系的合理性和可推广性。[9]董亚珍等(2007)从湾底村的实践看,发展集体经济有利于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有利于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有利于吸引资金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
因此,从已有的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到现有体制和传统方式的制约,已不能充分适应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不能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提高的难题,迫切需要拓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的有效实现形式,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内涵
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时代要求赋予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内涵,这主要表现在:农村集体经济是一种合作经济。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农户的小规模生产在面对市场风险时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市场分工和交易的要求促使农户不得不合作。农业合作经营是广大农户联合起来从事经济活动的经营形式,是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的最佳途径,是市场经济实践的产物。这种合作包括纵向合作和横向合作,具体表现为要素资源的重新分配和理性投资。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合作经济,主要包括农户之间的合作(横向一体化)和在此基础上的农村合作组织加公司这样的合作(纵向一体化)及作为混合经济模式的合作农场、农业园区等。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求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出现。自从人民公社解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来,在中国农村也创新了很多新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但是直到2007年7月份才颁布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却没有包含社区合作组织和社办企业,实际上缩小了现存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应该承认的是,发展市场经济,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多元化和多样化是一种常态,这是由我国农村区域差异和农户有限理性的经济人行为决定的。因此,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求产业园区、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等多种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出现。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求非农户主体的加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并不完全是农户自己发展,自发发展;相反,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除了确定农户为主体以外,重要的是要有限制地引入非农户主体。除了政府,还包括企业、各种中介组织、园区等。高素质和运营规范的非农户主体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只有引入非农户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才会多元化和多样化。
四、陕西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类型
本文以陕西省为例,考虑了陕西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5种类型,具体如下:
(一)土地流转下的农民自主模式——孟岔模式
孟岔村是陕西榆林米脂县的一个小村,多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要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实现规模经营。孟岔村抓住退耕还林政府补贴的大好时机,改造山地粗放经营模式。把全村2142亩山坡地,流转到18户农民手中,全部栽上了枣树,形成规模经营、科学管理的现代农业发展机制,改变了农户退耕地较为分散,退耕容易还林难、管护难;发展经济林,树种统一不起来,形不成规模;发展生态林,难有经济效益;林草各半间作,农户分散,草不成片、树不成林的难题。
孟岔模式的成功得益于一心为民的基层村组织和精英人才的双重组合。村委会积极借鉴本村枣农的成功经验,于2003年秋,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正式出台了“多户整体退耕,个户集中承包”的新举措。具体措施为,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由少数农户集中连片承包土地,规模经营,发展新品种红枣。通过村集体的组织协调和中介作用,把多数农户的土地流转给少数承包户,实行土地二次承包,合同期为20年。在享受退耕补助期间,国家兑现的粮款由原土地承包户享受,国家补偿政策停止后,由新的承包户按每亩每年25元的转包费付给原土地承包户。村集体在枣树见上效益后,每株枣树每年收取0.5元的服务管理费。多户整体退耕,个户集中承包的思路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2003年冬,900亩退耕山地全部得以流转集中,孟岔村连片经营的红枣可达到1600多亩,连同辐射带动邻村的400多亩,形成了以孟岔村为中心的2142亩鲜食型新品种红枣产业基地。[11]
孟岔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2007年,孟岔村枣产值达60万元,为枣农带来不菲收入,同时孟岔村约2/3的劳动力从事红枣产、运、加、销,富余劳动力得到解决,为村内安排闲散劳动力5000多人次。还形成了以股份制方式积极投资开办年加工300万斤次枣的枣醋加工厂、红枣烤炉加工厂。从生态效益看,孟岔模式从机制上保证了退耕还林成果,同时有良好的防止水土流失作用,更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民增收得到了同步协调发展,一旦国家补贴停止,农民积极性和自觉性将继续保持,退耕还林(草)工程将持续发展。[12]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农村能人的能力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从孟岔模式的成功来看,农村自主模式的成功来自农村能人的主动作用。可以看出,一个村农村能人数量的多寡,对这个村从贫困村向非贫困村转变,从落后村向发达村转变,对于这个村村民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只要农村产业化搞得好的地方,都活跃着一批具有实干精神和远见卓识的农村能人,可以形成对周边村民的示范带动。因此,孟岔模式是一种典型的能人主导型集体经济实现形式。
(二)县域下的政府组织+农户运行模式
本文把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的县域下的政府组织+农户运行模式作为一种典型的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区东段,汉江横贯其中,地貌以中山为主,兼有低山、丘陵、河谷地形。旬阳县充分利用国家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建设的机遇,结合当地农业资源和生物质能丰富的优势,走以沼代燃、以沼促畜、以畜养沼、沼液浇园、沼渣肥田、种养互动、一业带多业的循环发展技术路线,推行畜沼为主新模式,初步形成了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
县域下的政府组织+农户运行模式,以农户为主体,以村为载体,政府推动为力量的模式可以改变农村传统用能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带动了生猪和相关产业发展,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旬阳县全县累计发展“畜、沼、园”农村循环经济示范户18 900户。[13]主要可以细分为以下子模式:
模式一:猪—沼—苕。养殖粪便经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做饭点灯,沼液和沼渣作为红苕等种植业肥料,秸秆作为饲料养猪,形成“种植—养畜—粪便—沼气—肥料—种植”的生态循环型产业链条。旬阳县两个示范村建沼255口、建设正大圈舍65栋83户、发展20头以上养猪示范户186户,两村养猪1.39万头,种植红苕330亩,购买加工机械110台,实现人均增收1 550元。
模式二:猪—沼—菜。养殖粪便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大棚加温、增光、做饭烧水,沼液、沼渣用于喷洒浇灌蔬菜,大棚菜内在品质和经济效益都有很大提高,形成良性循环经济模式。旬阳县城关镇某村建沼120口、发展39个示范户饲养生猪4750头、种植大棚菜52亩,实现人均增收1 380元。
模式三:猪—沼—果。用桑叶养蚕,蚕渣喂猪,猪粪排入沼气池发酵,沼气用于蚕室加温、照明或者用于做饭点灯,沼液、沼渣返地喷洒浇灌桑树、果树,生产的果品为无公害产品。吕河镇某村全村建沼139口,发展20头以上适度规模养猪82户,生猪饲养量4 500头,种植狮头柑1 150亩,人均增收1 620元。
模式四:黄姜纤维—食用菌—纤维碳。主要是用黄姜提取皂素后的废弃纤维或稻草等农作物秸秆作为主要基料,采用大棚技术调控环境条件,培养生产平菇等食用菌,菌渣生产纤维碳或做农田肥料。目前已有14.5万袋黄姜纤维袋装栽培料,试验培育了平菇、姬菇、杏鲍菇、香菇等多个品种,年实现产值118万元。[14]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是县域下的政府组织+农户运行模式得以成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关键之一。
(三)循环产业园区模式
陕西渭南澄城县位于陕西东部,秦晋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腹地。澄城农业特色鲜明,棉花、花椒、玉米、中药材等十大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率先在全省走出了果畜结合的产业发展路子,拥有苹果林30万亩,年产优质果5亿斤以上,是全国果业30强县;年生猪出栏75万头,是国家生猪养殖基地县。从资源禀赋上,澄城具有率先发展循环产业园区的潜力。
目前陕西省(澄城)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入园企业28户(建成投产22户,在建6户),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户,年产值达到7.8亿元。以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为依托,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以海升为龙头的苹果-果汁果渣-饲料-养殖;以龙首油脂为龙头的粮棉油-油脂-饲料-养殖;以浩海菌业为龙头的植物秸杆-食用菌-生物专用肥;以新天地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业科技推广—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餐饮;以光伏太阳城为中心的玻璃—太阳电池—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装备制造—光电一体化光伏电站等产业链条。园区内企业年消化残次果30多万吨,加工粮、棉、油料20多万吨,综合利用玉米、棉花秸杆32万吨,安置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3 600余人,带动农户10余万户,增加农民收入超过3亿多元。[15]
澄城的循环产业园区模式加快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集约化、设施标准化、科技新型化、产品优质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机制多样化、环境优美化要求,对于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四)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陕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起步较早。1995年,经国务院领导批准,陕西省被农业部列为全国第一批农民专业协会试点省。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全省已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 400多个,成员150多万户,创办经济实体1 200多个,拥有固定资产6亿多元,经营范围涉及农林牧副渔等众多领域,以及农副产品储运、加工、购销和传统手工业、服务业等许多环节。[16]
近十多年来,陕西省依托果业、畜牧业两大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扶持、部门指导、市场运作”的思路,逐步走上了“一村一品,一品一社”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道路。其特点是立足农业主导产业,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和农村能人领导。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陕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了分散经营的单个农户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它以分散的产权为基础,强调社会化服务,以互助性经营为特征,具有集体经济的诸多特征,是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
(五)杨凌高新示范园区模式
陕西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一座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积极利用其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政策优势,抓住当前农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建设占地8.3万亩,世界最大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将建设万亩粮食良种基地、万亩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万亩林果花卉苗木繁育基地、万头奶(肉)牛良种繁育基地、20万头良种猪繁育基地等五大基地。基地采取政府引导、科技支撑、农民参与的办法,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并以良种、奶畜、林果、蔬菜、花卉、农产品加工和观光旅游等特色产业为优势,把杨凌打造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效益最好的现代农业示范高地。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集展示性、效益性、循环性、生态性为一体,充分体现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产业化等现代农业特征,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目标,引进、集聚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的新品种、新技术,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并进行展示、转化、示范和推广,通过园区和基地建设,使杨凌成为现代农业示范的核心区域。
杨凌示范园区模式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实现了资本、土地、劳动和技术的集聚,把政府、科研机构、农户、企业、中介组织等有机联系在一起,真正实现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组装、集成与示范、推广,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五、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比较
从陕西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现状可以发现,虽然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具有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征,但是他们还是有着一定的联系和共同点。
(一)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核
心是土地
农业发展要求产业化,产业化要求规模化,规模化要求土地流转。可以看出,不管何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都具有专业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的特征。因此,要想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繁荣发展,核心在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变动上。要求在不改变土地用途和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让土地的经营权可以多种形式实现,就要大胆探索土地经营权和资本的结合,和金融的结合,尝试建立有形的土地流转市场。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民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的重要体现,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有效途径。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坚持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的前提下,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农业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开发农业,规范企业租赁农户土地行为。
(二)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具有产业差别
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不但要在农业内部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而且要积极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业的纵向产业链条,实现种养和农工商的一体化和产业化。这就要求不但要发展乡镇企业,还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园区、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组织以及农业产业基地等。
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具有产业差别是农业产业链建设的需要。产业差别的农村集体经济的多元化实现形式在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要强化生产基地建设,尤其是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基地,鼓励按照农业标准创建果蔬茶园艺业、畜牧业、水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业产业园区,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支持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一村一品专业村对接,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此外,还要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商品流通网络,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三)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重要特征是农业现代化生产
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传统农业仍然是我国农业的基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现的主要方式,尤其中西部地区。对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在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农户发展生产和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这实际上明确指出了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要求多样化和多元性。
目前,要打破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根本出路在于走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耕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是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经济组织形式,是个体小农劳动与资源联合的大型生产组织形式,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
(四)政府主导作用巨大
从陕西省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可以看出,凡是政府积极规划,职能部门抓好实施和得到各级财政资金支持以及政策推动的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发展都很活跃,很有特色和竞争力。
六、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进一步思考
继续推进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用科学发展观来研究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的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因地制宜创新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关键在于坚持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要明确认识到,尽管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有着缺陷,但实施私有制的问题更多。要充分比较香港土地公有制、英国土地皇室所有和美国土地私有的存在意义、适用范围和生命力,认识到从世界范围内,土地私有制不是土地产权唯一的实现形式。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一样可以有活力。
农村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法流转,可以使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农民自愿支配土地经营权(例如入股),把土地交给公司(或农业园区、农庄、集体等其他主体)经营管理,自己成为股东,就可以将传统集体经济实行的农民共同共有的产权制度转变为农民按股份享有的产权制度,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有利于改变农民分散经营的状况,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扩大农民的收入渠道。我国物权法的公布,又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实现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保护农民承包的土地不受侵犯提供了法律基础。
标签:农民论文; 农业论文; 农村集体经济论文;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论文; 农村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三农论文; 陕西经济论文; 现代农业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种植业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