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论文_李婷,刘跃晖,胡阳琼,熊钰,刘霞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3医院门诊部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主题,回顾性分析 2015 年1月至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3医院神经外科行气管切开手术的143例患者术后感染率,探讨发生术后肺部的原因、设立目标及分析可行性、制定整改措施,与2015年7月至12月开展感染品管圈活动后行气管切开手术的150例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品管圈活动前后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感染发生率由13.2%下降至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9.736,P < 0.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同时使圈员掌握了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技巧。

【关键词】品管圈;气管切开;肺部感染

气管切开是 ICU 常见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对于长期昏迷、气道护理存在困难或者需要长时间使用气管插管及呼吸机的患者,气管切开可以通畅患者的呼吸道,便于气道的管理,减少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1]。但是气管切开可导致细菌很容易通过呼吸道到达肺部,极易发生肺部感染,所以关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给临床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管圈[2,3](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相同的工作单位或工作内容相关的人员,自动、自觉、自发地组合起来,运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持续不断地进行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为目的的质量管理。我科于2015年7月成立品管圈,将QCC活动应用到预防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中,有效降低了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率,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资料来源于2015年1月~2015年6月开展QCC活动前我科143例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调查,其中男83例,女60例,年龄28~72岁,气管切开时间15~38d。结果显示:143例患者中按照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有19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3.2%。QCC活动后选取2015年7月—2015年12月150例气管切开术者,其中男89例,女61例,年龄25~76岁,气管切开时间17~40天。感染例数为6,感染率为4%。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气管切开时长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成立 QCC小组 小组成员共8名,由一名本科学历护师担任圈长,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圈员由各个年龄阶段护理人员组成,其中主管护师1名,护师3名,护士4名。选定设定圈名“天使圈”,其寓意是护士以护理患者为天职,像天使一样守护在每一位患者身边,使每个生命因爱而延续。成立后对QCC成员进行培训,掌握QCC活动的原则、方法、气管切开护理的相关知识。

1.2.2 选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 由全体圈员寻找出所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将其列出的问题就其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分别打分,8人平均分为该方面实得分,4项实得分之和为该问题总分,最终确定“降低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并拟定活动计划。

1.2.3 状况调查 分析2015年1 ~6月在本科室气管切开的患者143例,发生肺部感染19例,发生率为13.2%。其中感染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于造成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是多样的,根据 80/20 原则[2](即80%的结果是由20%的原因造成的),得出最主要的原因是护士非规范化操作、环境控制不良、患者无效咳嗽、雾化不及时、吸痰不及时。

1.2.4 目标设定 通过品管方法的目标值设定公式,对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进行了目标设定。目标值=现况值一改善值=现况值一(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在主题选定时根据得分,该案例的圈能力应为 100.0%,但本圈是第 1 圈,考虑实际情况,将圈能力下降为80 .0%。改善非规范化操作10例(53%)。圈能力是每个圈员自评打分的总分占满分的比值约为0.6。

1.2.5 分析原因 运用从环境、护士、患者、材料及方法等5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经分析共有10个末端因素。综合考虑措施的可行性、效果性、自主性、经济性及安全性等进行要因论证,最后从10个末端因素中确定5个要因,分别是:护士非规范化操作、环境控制不良、吸痰不及时、患者无效咳嗽、雾化不及时。

2 对策

2.1 对策拟定 品管圈小组的成员针对要因,再次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8名圈员就每一项对策依据可行性、经济性及圈能力等项目进行对策拟定,评价方式:优为5分,尚可为3分,差为1分,共选出前5个可施行对策。

2.2 具体对策方法

2.2.1 对全科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 以圈员为组长,全体护士形成6个小组,组长组织学习无菌操作规程及气道护理操作规范,组员人人考核过关。通过培训让护士了解最新国内外院感控制情况[4]。

2.2.2 确保气管切开患者周围环境的湿度 大的病室环境不易改变,我科重症室面积大,单纯靠增加湿化器的方法难以达到湿化的目标。只能改变患者周围的小环境。为此准备专门的装有生理盐水湿化喷雾瓶,给予气管切开患者纱布帘每2h一次的湿化,保证气管切开患者纱布帘的湿润,湿化滤过空气。

2.2.3 保证对患者吸痰的及时性 提升护士对吸痰重要性的认识及增加护士人数是保证及时给患者吸痰的根本。将患者痰液性质及吸痰情况纳入交接班重点,督促每班护士切实做到及时给患者吸痰;护士长弹性排班,在患者多的情况下及时增加护士配比。做到患者套管内有痰不能自主咳出时能及时给予吸痰,套管内无残留痰液。

2.2.4 协助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有效咳痰 协助患者自主咳痰避免了吸痰对气道粘膜的刺激。统一培训护士术后协助患者拍背咳痰的方法,并由专人监督其实施情况,使患者术后能尽快自主咳痰。

2.2.5 保证雾化治疗的充分有效性 雾化治疗的不充分使患者的痰液得不到有效稀释。统一培训护士雾化操作流程,并由专人监督实施;采用喉罩的雾化装置使气管切开患者得到充分的雾化。雾化后痰液稀释,无痰珈形成。

3结果

3.1 有形成果 收集2015年7—12月在本科室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150例,发生相关感染6例,发生率为4%。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应用检验比较QCC活动前后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差异,检验水准α=0.05。见表1。

4 讨论

QCC活动可降低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气管切开后气道自净能力严重受限,如给氧、吸痰、使用呼吸机等治疗性操作不当,管道污染、用品消毒不严等均可加重气道黏膜的损伤,造成医源性感染。气管切开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与人体正常菌群有关,口腔、鼻腔细菌定植是气管切开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由于医疗设备、技术水平的提高,手术技巧和术后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使危重、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延长,但由于患者抵抗力降低、气道的开放、呼吸机的使用以及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等危险因素的存在,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也时有发生。因此气管切开术后如何做好气道管理至关重要[5-7]。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针对原因在科室引用多元化的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及风险预见能力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QCC活动可提高圈员综合素质。QCC活动的推行让护士从被动工作者转变成实施管理的主动参与者,增强了品管圈圈员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 与责任意识[8-10],使圈员掌握了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技巧,为进一步在全院推动QCC活动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少敏,王密芳,陈洁,等.品管圈活动促进ICU 护患沟通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2):57-59.

[2] 张幸国,王临润,刘勇.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

[3] 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 .

[4] 胡安建,顾寿年,刘安滨,等.医院感染预测、评价与控制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106.

[5] 江东红,曾清.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179.

[6] 徐英,张飒飒,秦敏,等.品管圈活动在ICU 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29):86-87.

[7] 向邱,徐素琴,张子云. 品管圈活动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与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2013,13(2):104-105

[8] 王惠琴.品质管理中的护理文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封3

[9].陈湘,莫丽勤,韦永金,等.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影响[J]. 微创医学,2012,7(6):681-683.

[10] 章飞雪,王莲月,于燕燕,等. 品管圈活动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实践[J]. 卫生政策与管理,2012,50(27):127-130.

论文作者:李婷,刘跃晖,胡阳琼,熊钰,刘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7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论文_李婷,刘跃晖,胡阳琼,熊钰,刘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