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介入与静脉溶栓用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汪浩波

急诊介入与静脉溶栓用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汪浩波

江油市人民医院 6217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介入与静脉溶栓用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入患者平均分成干预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而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对照组治疗方法加急诊介入干预治疗,观察两种干预方法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QOL评分及临床满意度。结果:干预治疗后,干预组患者在NIHSS评分、QOL评分及临床满意度上取得的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讨论:临床干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相对静脉溶栓干预治疗而言,运用急诊介入干预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同时提高其临床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是临床干预治疗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急诊介入;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

静脉溶栓是临床干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但治疗时间较长,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急诊介入具有不受时间限制及创伤小等优势[1]。笔者为探讨急诊介入与静脉溶栓用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将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中,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入患者平均分成干预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而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对照组治疗方法加急诊介入干预治疗。入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亚急性及陈旧性的心肌梗死患者、肝肾功能障碍及精神障碍者。对照组患者包含男25例,女20例,患者年龄43至69岁,平均年龄(55.2±3.5)岁,干预组患者包含男26例,女19例,年龄45至70岁,平均年龄(52.9±3.7)岁,两组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数据可用于本次研究中。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将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加入至150万U的尿激酶内,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药物,注射时间控制的30分钟内,停止注射12小时后以肌肉注射的方法向患者注射40毫升的肝素钠,每12小时一次,连续注射5天),而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对照组治疗方法加急诊介入干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每天一次,每次300毫克,同时口服氯吡格雷,每天一次,每次300毫克[2]。

1.3评价标准

运用HAMD量表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量表共设计100分,患者得分50-59分(轻度焦虑), 得分为60-70分(中度焦虑),得分大于70分(重度焦虑),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心理越严重。运用QOL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共计4个级,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能力越理想。运用临床满意度测评表对患者的临床满意度进行评估,得分≥90分(很满意),分数70-89分(满意),分数小于70分(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很满意+满意)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收集的数据均运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与处理。运用(x-±s)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运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QOL评分

干预组运用急诊介入干预治疗干预后的NIHSS评分及QOL评分分别为(40.68±3.12)分及(69.65±3.25)分;对照组运用静脉溶栓干预治疗干预后的NIHSS评分及QOL评分分别为(50.16±3.20)分及(51.26±2.02)分;干预组患者在NIHSS评分和QOL评分上取得的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45例入选患者,对临床治疗感到很满意28例(62.2%)、满意16例(35.5%)、不满意1例(2.2%)。对照组45例入选患者,对临床治疗感到很满意20例(44.4%)、满意14例(31.1%)、不满意11例(24.4%)。因此干预的临床满意度为9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两组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病症之一,该病起病急,发病率又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临床医学认为,引发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发生闭塞,血流阻塞,患者心肌发生持久性的缺血而导致心肌局部坏死。最突出的临床症状为持续性发热、胸骨后部出现持久的剧烈疼痛,临床检验结果显示为患者体内的白细胞数量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而血红细胞沉降率出现快速下降、血清中的心肌酶出现较高的活力性并表现出进行性的心电图变化,如干预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休克[3]。目前静脉溶栓是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常用的方法,其可直接作用在患者的心肌梗死的冠动脉上,快速溶解栓塞,实现血管的再次畅通,同时有效改善冠动脉的血液循环,帮助其恢复至正常的运行状态从而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有关医学研究指出,静脉溶栓的干预治疗时间的非常有限的,想要达到预期的临床治疗效果,必须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6小时内为其进行静脉溶栓干预,如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干预可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但受到时间的影响,运用该药物极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出血。急诊介入干预治疗受时间的限制,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病情。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治疗后,干预组患者在NIHSS评分、QOL评分及临床满意度上取得的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

综上所述,临床干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相对静脉溶栓干预治疗而言,运用急诊介入干预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同时提高其临床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是临床干预治疗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周王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及选择药物治疗的原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7.

[2]马云飞.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率及相关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7.

[3]毛幼林.急性心梗患者无复流治疗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5.

论文作者:汪浩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  ;  ;  ;  ;  ;  ;  ;  

急诊介入与静脉溶栓用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汪浩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