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 510000
摘要:目的 探究住院无陪护老年痴呆患者应用医养结合模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次实验对象均选自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本院治疗住院的42例无陪护老年痴呆患者,按照入院治疗先后日期分成常规组(n=21)和实验组(n=21),常规组开展一般护理,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开展医养结合护理,分析两种护理方案效果。结果 实验组和常规组在干预后的ADL评分和精神状态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无陪护老年痴呆患者应用医养结合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医养结合模式;老年痴呆;住院无陪护;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加,老年群体常见疾病发病率也不断增加[1]。其中连续认知障碍且严重的疾病为老年痴呆,发病后会严重损伤患者身心健康[2]。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患者会出现多种精神症状,如人格明显更改、记忆受损,同时还会伴有事物定向障碍、语言障碍、缄默等,最终导致患者丧失运动功能、社会功能等。此类患者治疗时间长且无家属陪护,这就需要加强护理干预,预防多种不良事件,改善其生活质量。因此,本次住院无陪护老年痴呆患者应用医养结合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均选自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本院治疗住院的42例无陪护老年痴呆患者,按照入院治疗先后日期分成常规组(n=21)和实验组(n=21)。入组标准:以上患者全部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中相关标准相符[3],且一些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兴奋、失眠、妄想、紊乱等症状。排除标准:合并脏器功能严重衰竭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癌症患者。常规组中11例男患、10例女患,年龄65-79岁,年龄均值为(71.5±3.7)岁,平均病程为(4.7±1.1)年,5例重度、9例中度、7例轻度;实验组中12例男患、9例女患,年龄66-79岁,年龄均值为(72.1±3.9)岁,平均病程为(4.9±1.2)年,6例重度、8例中度、7例轻度。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常规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开展一般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为患者安排舒适病房,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患者安排饮食、用药指导等。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开展医养结合护理,具体内容如下几点:
1.2.1 创建医养小组
在科室中选择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和主治医生创建医养小组,和患者家属沟通,了解并记录患者具体情况,如生活习惯、爱好、心理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基本信息、体检详情。对以上资料综合分析,同时结合主治医生的治疗方案制定具体医养护理方案。
1.2.2 环境护理
保证患者居住环境的整洁、舒适,尽最大努力满足患者和家属需求,将一些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相近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定期为病房开窗通风,保证室内最佳温度和湿度,每天为病房消毒,按时更换床单被罩。
1.2.3 排除安全隐患
检查室内是否有尖锐物品,防止其刺伤患者或患者自伤。并在病床两侧安装防护栏,预防患者跌落病床,同时将暖水瓶远离床边放置角落,避免跌倒烫伤。
1.2.4 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
根据患者痴呆程度选择合适的方式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按照其理解程度为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和解答疑惑,以消除患者多种不良情绪。
1.2.5 康复护理
①记忆康复训练:每天指导患者记忆一些数字,先从相连、单个数字逐渐过渡到复杂多位数,对患者记忆进行刺激,以有效改善其记忆;②语言功能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利用一些生字、词语卡片,让患者练习读音和记忆,待其可准确清晰阅读后指导患者读一些句子和段落,由易到难逐渐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③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自行穿衣、洗脸,护理人员在身旁协助,并为其讲解恢复这些功能的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指标
对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应用老年痴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越不依赖护理人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对患者干预前后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价精神恢复情况,共计2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同时将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统计软件SPSS19.0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选[n(%)]代表,检验值为χ2;计量资料选()代表,检验值为t,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比42例患者干预前后ADL评分和精神状态评分
在ADL评分和精神状态评分上,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较小,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对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42例患者干预前后ADL评分和精神状态评分()
3 讨论
老年痴呆又称为阿尔茨海默症,此种疾病主要是神经系统退化[4],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痴呆发病率不断提升,此种疾病会严重损伤患者身心健康,还会减弱患者自理能力,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还极易合并并发症,使其失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而此类患者病程较长,在住院期间子女、家属由于多种因素无法长期陪护患者,这就需要予以患者护理干预,并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满足患者需求。多种新型护理模式的发展,使医养结合模式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治疗、预防疾病,还能帮助和照顾其日常生活。
在本次实验中,常规组开展一般护理,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开展医养结合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干预后的ADL评分和精神状态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上,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成立医养小组制定护理计划,开展环境护理、排除安全隐患、心理疏导、健康宣教以及记忆、语言、生活功能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减少不良事件,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总之,住院无陪护老年痴呆患者应用医养结合模式的效果较好,可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顾建丽,王娟,王耀曼.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医养结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 河北医学,2017,23(10):1747-1751.
[2] 张莉,陈建国. 健康信念模式为框架的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27-30.
[3] 艾宪英. 老年痴呆患者主要照护亲属的负担及生活质量相关调查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2018,v.31(1):35-39.
[4] 方开琴,王艳红,耿在香. 人文关怀护理对住院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6):125-127.
论文作者:宋睿,房娟娟,吴红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老年痴呆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统计学论文; 评分论文; 常规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