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盾构利用钢套筒始发接收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可有效降低因加固条件缺陷和不良地质条件引发的盾构进、出洞安全风险。但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如掘进管理不严谨造成盾构机进入套筒困难,引起密闭装置变形;连接处漏水漏沙失去密封效果,拆除检测标准不明造成流水流砂。笔者就以实际应用工程背景为基础总结探讨分析,从施工问题及解决办法方面叙述,但工程背景有其特殊性,仅供参考和交流。
关键词:复合地层 盾构 钢套筒 密闭接收
1.到达段地质情况
应用工程背景:端头地质情况上软下硬,表现为“上砂下岩”,隧道范围及顶部均存在较厚的砂层,地下水水位埋深1米,在没加固的条件下必须采用有效措施替代地层加固,保证盾构顺利到达。
2.采用钢套筒密闭接收方案
该技术应用在广州市轨道交通九号线某标段,隧道掘进施工采用的是并联式泥水/土压双模式盾构机,由于地面环境受限、管线无法迁改不具备地层加固条件,改采用密闭接收装置接收盾构机。12月14日,开始切削连续墙,盾构机顺利进入到钢套筒里;经过注浆封堵稳定期后,当月25日,开始拆钢套筒并拆解盾构机,整个过程持续12天。
图2 密闭接收示意简图
3.施工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出洞段上存在砂下岩复合地层,盾构掘进推力相对较大,不易控制,容易造成密闭装置的变形、接缝的渗漏等。如何解决在这种复合地层密闭接收掘进姿态控制难、扭矩推力大等问题。本文将从这几点重点阐述采取的解决办法。
3.1解决盾体通过连续墙推力大的问题
在刀盘即将碰连续墙之前,速度提前减小到10mm/min,刀盘转速0.5r/min,降低推力以便均匀有效的切削地下连续墙。但推力仍保持16000kn-18000kn,远大于设计值<8000kn的要求。
在排除了盾构姿态和管片选型的可能后,认为此时推力大的原因主要:一是切削岩层及连续墙时块石较多,堆积在刀盘前方,当大量块石堆积在钢套筒狭小的空间,无法及时排除或向周围挤排;二是盾体过墙体时,有清晰尖锐的声音,疑似有钢筋或岩石卡住盾体。
采取三种解决办法:
①半舱模式掘进,将渣土多出一点,用盾构机空压机保压及多注入泡沫,润滑刀盘与地下连续墙的接触面,从而降低扭矩和推力。
②推进一段时间后停机转管片拼装模式收缩千斤顶释放应力。(用时要少,千斤顶不可一下全收缩,中间应有间隔)
③速度3mm/min向前推进,以免速度过快造成部分墙体的倒塌对套筒造成损坏。
④到中盾进入钢套筒,推力主要是盾尾与连续墙的摩擦力,此时要在中盾和盾尾注入浓泥浆,减少对钢套筒和连续墙的摩擦,刀盘注入惰性浆,用浆液渣土挤压石块使土舱内滞留的石块进入螺旋机排出。
⑤采用同时伸四个方向的铰接至30mm,在推进的过程中缩铰接,用主动铰接调整姿态,防止与钢套筒摩擦造成的大推力。
3.2解决盾构在出洞前上软下硬地层掘进难控制的问题
上软下硬地层对盾构掘进和盾构姿态的控制都是难点。掘进过程中由于刀盘切削岩石,扭矩和推力都会有所加大,可以适当多打一点泡沫剂或泥浆,起到润滑和改良渣土的作用。条件允许时可以把超挖刀伸出来,增大刀盘切削直径,防止盾体过连续墙时被卡住。
3.4解决密闭装置的易变形的问题
一般钢套筒、反力架位于变形很小,但钢套筒与洞门预埋环板连续处是最容易出现开裂现象;变形值较大的为预埋A板与混凝土侧墙,导致有泥浆渗漏。
图3 接口变形
施工检查、分析认为:
(1)洞门预埋环板加固不牢,焊接不到位,在外力作用下脱落,影响密封。采用通过千斤顶调节对钢套筒施加预压力,使钢套筒顶紧洞门环板。
(2)施工时对钢套筒与洞门环板连接处和反力架进行监测,对钢套筒本体的连接处、筒体利用千分计观测:
① 如果出现钢套筒与洞门环板位置出现变形量超预警时,加大钢套筒与反力架之间的预加反力,或将洞门环板与钢套筒连接端面变形量稍大的地方进行补焊。
② 如果出现钢套筒本体连接端面法兰处出现变形量较大时,要立即采取加焊加强措施,在变形量较大处补加加强肋板;为保证更好的整体性采用10道钢丝绳拉结。
③ 如果反力架斜撑任何位置出现位移量过大时,要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并增加斜撑的数量,同时在另一侧增加直撑的数量。
3.5解决接缝渗漏大的问题
钢套筒环向、纵向接缝,钢套筒与洞门环板连接处密封失效的话均会导致不良影响,无法维持需要的压力引起掌子面塌陷。主要应对的关键办法是压力测试进行渗漏检测,即耐压试验。这里简单叙述下测试过程:
分四级检测:0~1.0bar级加压时间控制在10min左右,停留检测时间10min;1.0~2.0bar级加压时间控制在15min左右,停留检测时间25min;2.0~2.5bar级加压时间控制在25min左右,停留检测时间45min;2.5~3.0bar级加压时间控制在45min左右,停留检测时间120min。
加压检测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漏水或焊缝脱焊情况,必须马上进行卸压,上紧螺栓或重新焊接。完成后再进行加压,直至压力稳定在3bar并未发现有漏点时方可确认钢套筒的密封性。
4.加强出洞段拼装质量控制的方法
管片螺栓及时复紧,提前10环在1、5、9、11点位用角钢烧焊拉结。切削连续墙前盾尾加强注浆,一来可以保证已脱盾尾管片的稳定性,二来可以阻挡部分后方来水,降低后期洞门封堵难度。
5.施工监测和拆盖检测方法
(1)监测项目主要有建筑物、管线、地表、钢套筒变形位移情况。钢套筒体系的变形采用千分计进行监测。
(2)揭盖前的检测方式
主要方法有:一是观察舱内压力,是否降为零,这是作为下面步骤的关键;二是打开钢套筒观察阀,是否有漏水漏浆;三是打开舱门,检查土舱内渗漏情况;四是分段切割过渡环,检查洞门渗漏情况。待以上确认无异常后,方可开始揭盖拆除。
图4 预留观察阀
6.小结
此次采用的密闭接收施工技术规避了风险,再次证明了盾构钢套筒接收技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靠性。钢套筒密闭接收施工,必须确保其整体的密封性、耐压性和抗变形,才能保证施工风险安全可控。通过综合措施的应用,可以使盾构接收过程完全密闭,以抵抗地下水土压力;解决在上砂下岩地层密闭接收掘进风险控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陈珊东 盾构到达接收辅助装置的使用分析 隧道建设 2010年8月
李奕、钟志全 泥水盾构到达施工新技术 建筑机械化 2010(1)
论文作者:赖理春,李奕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套筒论文; 盾构论文; 地层论文; 推力论文; 门环论文; 管片论文; 时间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