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政治鉴别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鉴别力论文,努力提高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政治鉴别力,是指从政治上分辨是非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在政治风浪和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分得清主流和逆流、真理和缪误、善美和丑恶。它既是讲政治的主要内容,又是讲政治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
提高政治鉴别力,要善于从党的利益上看问题。毛泽东说过,要立党为公,不要立党为私。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不管形势和任务怎样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能变。从党的利益上看问题,就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去观察分析问题,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考虑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衡量人们政治鉴别力的一个根本标志,就是看你心里是否装着群众,真正为群众办事。党的立场、党性观念是与是非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站的立场不同,观念事物的结论就不同。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心里装着党,装着人民,所以胸襟非常宽阔。大家知道,他在“文革”中两起两落,但邓小平出来后,没有计较个人的恩怨和得失。当社会上和党内出现了一股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思潮时候,他坚定地站在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度,旗帜鲜明地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巨大指导作用。他指出:对毛泽东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只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国际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他非常坦诚地讲到:总结我们党犯过的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包括我自己在内。如果不是具有无产阶级政治家的伟大胸怀,不是讲党性、顾大局,任何人也做不到这一点。一个人如果离开党的立场,丢掉了群众观点,陷入局部利益和个人主义的小圈子,就会眼界狭窄,目光短浅,就会以个人好恶论优劣。以小团体利益论长短。
提高政治鉴别力,要善于从本质上看问题。要提高政治鉴别力,就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来观察和评价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的现象,抓住和揭示其本质,正确地确定我们的态度和行动。邓小平是伟大的政治家,在开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就处处体现着这种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在有人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视为“离经叛道”之时,他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指出这一命题的重要政治意义,支持了这场大讨论,重申和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历史和逻辑的起点。在一段时间内,每当党的改革政策出台,就引起一场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时,邓小平抓住问题的实质,倡导“敢闯”、“敢冒”精神,确定“不争论”方针,提出衡量改革成败的三大标准,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没有厚实的马列主义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往往是不容易做到的。这是因为,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一对矛盾,它们虽然具有同一性,但不是直接合而为一的。同一本质表现出不同的现象,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甚至其中还可能有假象。尤其是在社会领域,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容易产生天下太平的错觉;全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容易使一部分人误以为可以淡化政治、埋头业务了;生活环境的改善,“酒绿灯红”的侵蚀,容易使一部分人免疫功能下降,走上政治麻木、思想道德滑坡的歧途。可见要提高政治鉴别力,必须避免只从现象和形式上做出直接的判断。要防止被假象所迷惑,一定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提高政治鉴别力,要善于从比较中看问题。事物相比较而存在,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出现了许多复杂的社会现象,新情况、新问题很多。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崇高与庸俗、新生与腐朽的东西同时存在。比较是我们认识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们认识不同的客观事物,不但要认识其共性,更重要的是认识其个性。个性也就是使自己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特点,是决定事物本质的东西。如果不认识这些特点,也就无从辨别事物。但是,个性只有在和其他事物相比较时才能显示出来。如果不通过比较,也就不能辨别真伪,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不能区分事物的好坏程度,也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从意识形态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当代西方意识、思想及观念渐入我国,它一方面丰富了我们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条件及手段,同时,一些基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其国情的精神产品也传播到我国,其中连这些国家与社会也视之为消极的丑恶的东西也悄悄流入我国。这些腐朽的资本主义东西与我国社会残存的封建主义思想交织在一起,以各种方式冲击着在当前我国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思想。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开放搞活必然带来一些不好的东西。不对付它,就会走到邪路上去。”要有效地坚持社会主义思想作风、抵制和反对腐朽的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思想作风,就要对它们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比较、以搞清它们的根本区别。只有对形形色色的现象进行历史和现实的比较、正面和反面的比较、现象和本质的比较,在分析比较中鉴别真伪,在分析比较中分清是非,在分析比较中划清界限,才能做一个清醒的、自觉的、坚定的革命者。
提高政治鉴别力,要善于从大是大非上看问题。在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国际范围各种精神文化力量之间相互碰撞,各种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形形色色的腐朽文化对于干部群众的影响侵蚀不可低估。要提高政治鉴别力,首先要在涉及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基本制度、根本原则等重大问题上,注意分清是非、划清一些基本界限。江泽民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等八个基本界限,涵盖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界限,主要解决在当代中国要不要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的问题,从总体上反映了当代两种思想体系的对立和斗争,是划清其它界限的总纲。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这个界限,主要解决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问题,它反映了两种世界观、方法论的对立和斗争,是划清其他界限的哲学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和私有化的界限,社会主义与西方议会制民主的界限,主要解决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问题,是从基本经济和政治制度分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是划清八个基本界限必须紧紧把握的要害。社会主义思想作风与腐朽的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思想作风的界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极端个人主义、以权谋私的界限,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与追求享乐、奢侈浪费的界限,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济与崇洋媚外的界限,这四个界限主要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侵蚀问题,是区分两种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划清八个基本界限,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增强政治鉴别力,对于推动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政治鉴别力,要善于从理论高度上看问题。哲学是政治的前导。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就不可能有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科学理论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工具。因此,江泽民总书记在要求领导干部讲政治时,首先强调要讲学习。他说,你不学习,怎么当好领导,怎么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怎么把握政治方向,怎么增强政治鉴别力?有的人埋头日常事务,疏于理论学习,其领导方式和思维方式总是跳不出具体业务经验的狭隘轨道。在他们领导的工作中,往往不自觉地将改革开放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经济建设同精神文明建设、军事工作同思想政治工作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面对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中的这股热、那股潮,这阵风、那层浪,他们就会感到应接不暇、手忙脚乱,划不清基本的思想界限,一味地“跟着感觉走”,甚至成为一些歪理和丑行的传播者、信从者、参与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得不深,或信得不牢,从而导致政治鉴别力的下降乃至丧失。这从反面告诉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于我们分清是非,坚持真理、反对谬误,是非常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是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强大武器。我们一定要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领会,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只有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功底,才能够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的国内改革和建设任务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也才能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