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学术期刊电子化趋势及其启示_开放存取论文

当代西方学术期刊电子化趋势及其启示_开放存取论文

当代西方学术期刊的电子化趋势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子化论文,启示论文,当代论文,学术期刊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0)08-0207-07

学术期刊是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信息,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当今之世,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方式是否走电子化、数字化发展之路,关系到它自身的生存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的欧美国家的科技和人文杂志,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出现了由传统纸质期刊向电子数字期刊迅速转型的大趋势。而中国的传统纸质学术期刊的编辑与出版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正面临着电子化、数字化的严峻挑战。了解西方学术期刊的电子化的历史发展与成功的经验,比较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化的现状与不足,有益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学术期刊发展的大趋势,推进中国学术期刊的大繁荣、大发展。

一、西方学术期刊电子化的缘起和发展

西方学术期刊的形式可追溯到17世纪后期。当时,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主要依靠个人联系和参加早期学术组织如“皇家学会”组织的会议。1665年英国创办《皇家学会哲学会报》属于最早一批经过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这些科技期刊的出现不仅避免了17世纪著名物理学家胡克和惠更斯、牛顿和莱布尼茨由于个人心态、情绪变化和地域分离而影响学术交流的情况,而且有利于保护创新性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之后,随着学术期刊品种的大量涌现和出版,20世纪60年代,尤金·加菲尔德创办了“科学信息协会”(Institute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该协会创办了《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以学术期刊论文的引用率统计为依据,计算出刊物的学术影响因子,列出一批高水平杂志的名单。一般来说,SCI不仅可以衡量学术期刊的水平高低,也可以反映每位发表论文的科学家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西方学术期刊的电子化,一方面源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的人类信息生产、交流、传播、储存革命;另一方面源于传统纸质学术期刊逐步遭遇的商业化困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西方的科技类学术期刊的出版史由学术协会等非营利性组织所掌握。但是,二战以后,西方国家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科研成果的数量激增,商业出版介入科技出版。到20世纪60年代,出版商成为学术期刊出版的主力军。至20世纪80年代科技期刊的数量呈指数增长。其中,STM(科技医药)增长最快,最大的杂志全由商业出版商掌握。但由出版商主导的学术杂志出版一是速度缓慢,发表的周期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影响了学术期刊学术交流的功能;二是期刊价格飙升。“图书馆发展趋势研究”收集的资料表明,1986-2002年16年中,美国的通货增长64%,图书馆预算增长184%,期刊价格增长227%。由于期刊价格激增,潜在的订阅受众无力负担而取消订阅,出现了“期刊危机”。

无论如何,学术期刊的学术评价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西方学术机构和出版商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期刊危机”,开始借助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的技术优势,尝试网络“在线出版”学术期刊。如果说15世纪在古登堡发明的移动印刷机时,传统学术期刊出版得到技术支持,那么,20世纪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信息网络技术,成为学术期刊电子化的强大技术动力。学术知识和成果的电子传播,被称作“知识生产方式的第四次革命”。网络出版、电子期刊、开放存取等新的学术成功出版方式作为克服“期刊危机”的新生事物逐步形成和发展。在西方,学术期刊的电子化,最早是那些对科技感兴趣的人组成的非盈利性团体发起和掌握的。第一个电子期刊出现在1976年,电子期刊的先锋期是1990年至1995年。看到学术团体开创的电子期刊广阔前景,大约1996年商业出版商开始创办“开放存取”(Open Access)期刊。他们的科技电子期刊主要是传统印刷期刊的电子版本。

1998年,英国粒子物理和天文研究理事会创办了Alpha Calileo网站,向世界传播欧洲的研究成果。从2003年开始,网站以独立、非营利公司——Alpha Calileo基金会的方式运作,以订阅、政府经费、商业捐赠和广告为收入来源。该基金会的运作作为欧盟委员会的“科学和社会法案计划”的1号法案获得通过。

1999年新成立的美国“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盟”(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简称SPARC)与美国化学协会(ACS)合作,创办了在线的《有机快报》(Organic Letters,http://pubs.acs.org/orglett),直接与荷兰Elsevier Science公司创办的权威传统学术期刊《四面体快报》竞争。由于美国化学学会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协会之一,很快吸引了3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和21个国家科学学会的会员成为新编辑委员会的成员。该刊创办的最初100天中,有500多篇投稿,其中250篇论文张贴在了《有机快报》的网页上。2001年,《四面体快报》订阅费是9036美元。而《有机快报》订阅费是2438美元,后者以高质量、低价格、高效率吸引了广泛的读者。

SPARC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力支持学术期刊电子化,努力鼓励一些科技学会在学术成果出版上推进电子化进程,尝试创新性的商业运作模式。由英国物理学协会和德国物理学协会联合创办的《物理学新学报》尝试将论文放在网络上免费阅读,为了筹措出版发行资金,采取论文作者付费的方式。《数学档案》(Documenta Mathematica,www.math.uiuc.edu/documenta)是一个免费访问的网络刊物,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的教员发行,每年年末发行一印刷卷。作者享有在此期刊上发行的文章的知识产权,协会会员还可以下载浏览存档。“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获得一个基金用于发行开放存取期刊。2003年,它创办了第一个开放存取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经过同行评审后的论文张贴在网上免费自由阅读和使用。出版费用由发行论文的作者支付。“公共科学图书馆”发行的期刊也有印刷权,但需要订阅费以支付印刷和发行成本。由瑞典的兰德大学主持编辑的《开放存取期刊目录》详尽列出那些能够确保内容质量的开发存取期刊,收录了用各种语言发行的这类科学学术期刊。

SPARC鼓励大规模科学知识和成果的电子化,为科学团体提供电子出版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支持,其中最著名的科学团体之一是BioOne。这是一个非盈利性基于网络的论文集合,聚合着来自生物学、环境和生态科学等相近领域的几十个著名期刊的同行评审的论文。在这之前这些期刊只有印刷版本。提供电子版本有一定风险,可能导致个人会员订阅的流失,也有更大的危险,那些没有电子方式发行的学术成果可能会被忽视和边缘化。但是,许多协会没有资源或者技术来创办他们自己的网络版本,而BioOne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SPARC和十二大图书馆巨头协会为BioOne提供了基金支持,它们达成共识,要尽可能多地为那些选择BioOne出版的协会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2001年选择这种出版方式的期刊平均得到超过8500美元的支持,这相当于订阅一份一般的BioOne期刊印刷版的所需的订阅费。[1]

SPARC还以“开放存取”的OA电子期刊方式鼓励科技工作者个人实现阅读、交流和发表自己的学术成果的电子化。在开始时,大多数SPARC合伙人,尤其是传统商所创办的新期刊继续维持传统的订阅模式。然而,一些期刊开始试验旨在开放性访问的替代模式。尤其是过去两年SPARC越来越强调推进和支持那些旨在开放的计划。开放存取排除了两个访问障碍:价格障碍以及与版权的限制使用、许可条款或者数字权利管理等相联系的授权阅读障碍。读者可以自由免费获取开放性访问期刊上的文章,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期刊的危机局面。SPARC合伙人探索开创了3种开放存取模式:一是免费在线访问,年底发行印刷卷需要付费购买但所需费用低廉;二是发行两个电子版本——一个是免费网址,一个是付费电子版。付费版提供附加的特色服务,包括提供摘要和索引服务连接、存档以及全世界的镜像地址等;三是向已通过评审准备发表的论文作者收取费用,即作者付费模式,这种模式现在最流行。迄今为止,西方在开放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作者55%没有付费,因为大部分作者获得了协会机构或者基金会的资助。也有人认为:作者付费是大势所趋,它可以为开放存取提供资金,支持并且使得科学界的总成本降低十倍。无疑,SPARC开启了开放存取这种新出版模式的先声。

开放存取模式除了存取期刊外,还有学术机构的电子存储库。学术研究机构的电子档案的建立也是学术交流法杖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对于学术机构来说,建立电子档案库即是开创新的学术出版范式,同时也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可见度和知名度。

目前,西方最有影响力的OA电子期刊综合节点是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OA期刊目录)。据统计,截止2006年2月,DOAJ已收录2011种OAqik。目前还在以每月30~50种的速度增长;其中大多数是由传统期刊转变成OA期刊的,覆盖农业、食品科学、艺术和建筑、生物和生命科学、语言和文学等17个学科与专题领域。据报道,2003年ISI所收录的5907种科技期刊中,约有90%的期刊允许其作者将自己的论文作为开放式电子档案储存。[2]

二、西方学术期刊电子化的两种主要形式及其走向

电子期刊是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出版物,是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储存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存储、表达、交流、传播知识和文化信息的新型媒体。电子期刊的产生大大改变了传统印刷期刊与传播方式,并以自己特有的超文本、超链接多媒体的特点广受读者欢迎。电子期刊具备的超越传统印刷期刊的功能包括:发行周期短、内容更新快、信息获取及时;体积小、容量大、便于携带、储存空间可无限开发;利用手段具有主动性和交互性;操作简单、使用便捷、检索功能强大。与传统期刊比较,电子期刊具有以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3]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在全球的业务覆盖了85个国家,拥有300多种杂志。在目前IDG的收入中,35%来自网络的在线电子期刊服务,而传统印刷期刊收入仅占32%。预计到2010年,该集团收入的50%来自于网络在线服务。

目前,西方学术期刊数字化包括两种主要的形式,即一是传统学术期刊在印刷出版纸质媒体的同时,将相同的内容同时或异时地通过计算机网络出版电子期刊,借助纸质杂志和电子杂志的双重优势扩大学术影响和交流;二是“纯电子学术期刊”(Electronic- only journal)或称“纯网络期刊”(Networked journal),它的选题、策划、组稿、投稿、审稿、编辑、出版、查阅、检索以及意见反馈等编辑、出版、发行的全过程都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并以国际互联网为唯一的发行和传播渠道,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每期均有编号或日期标识的连续性科技学术出版物。

第一种学术期刊电子化即“纸质——电子数字”形式的期刊,主要通过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的方式进行电子化传播发行。当前西方最具影响的科技期刊数据库有以下四个:

(一)Blackwell Synergy数据库。Blackwell出版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学术协会出版商,与世界上550多个学术和专业学会合作,出版国际性期刊700余种(包括很多非英美地区出版的英文期刊),其中理科类期刊占54%左右。它所出版的学术期刊在科学技术、医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等学科领域享有盛誉。学科范围包括:农业、动物学、经济学、金融学、数学、统计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保健学、人文学、法学、生命和自然科学、医学、社会科学及行为科学等。Blackwell Synergy数据库是Blackwell出版公司的网络在线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CALIS集团成员可访问1997年以来的全文的电子期刊达到755种。

(二)Science Direct OnSite数据库。ScienceDirect OnSite数据库(简称SDOS)是由世界上著名的学术出版公司——荷兰Elsevier Science公司推出的基于web的全文电子期刊服务系统。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与荷兰Elsevier Science公司合作分别在学校图书馆中设立镜像服务器,通过网络提供1995年以来Elsevier Science公司出版的1800余种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共23种学科。

(三)Springe LINK 电子期刊。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 Verlag)是世界上著名的科技出版集团,LINK是施普林格出版社和它的合作公司推出的科学、技术和医学(STM)方面的在线信息资源。目前,Springer LINK全文期刊可在线阅读超过1100种。期刊的学科范围包括:行为科学、生命科学、商业与经济、化学和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球和环境科学、工程学、人文社会科学和法律、数学、医学、物理和天文学。期刊最早可回溯到1997年。

(四)Wiley Interscience电子期刊。John Wiley & Sons Inc.是有近两百年历史的国际知名的专业出版机构,在化学、生命科学、医学以及工程技术等领域学术文献的出版方面颇具权威性。目前,Wiley Inter- science平台上共有373种电子期刊,具体学科涉及: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统计学、物理、化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商业管理金融学、教育学、法律、心理学等。数据可访问年限为1997年至今。[4]

以上四个数据库都属于综合性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但侧重点有所同。如Science Direct OnSite数据库侧重于医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方面;Wiley Interscience侧重于生命科学与医学化学和工程学方面;Springer LINK侧重于医学、生命科学和数学方面;从收录期刊的数量上看Science Direct OnSite提供的期刊数量最多,达1800种,其次是Springer LINK,达1100种,Wiley Interscience提供的期刊种数最少,只有373种。从期刊被SCI收录的数量上看Science Direct OnSite数据库中约78%的期刊被SCI所收录,有1410余种,而Springer LINK数据库只有18%的期刊被SCI所收录,约200种。

另一种是“纯电子学术期刊”或“纯网络期刊”。这种形式的纯电子学术期刊从发表论文是否要经过学术评审和质量把关来衡量,又可区分为“个人自由进入”型和“专家评审准入”型两大类。由于当前西方“个人自由进入”的电子学术期刊放弃了行业专家评审这一学术期刊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论文质量良莠并存,这类学术期刊一般如同“学术论坛”或“学术沙龙”,学术影响力有限。从近年的实践情况看,真正有生命力的是一些由专业科技学会或机构掌握,发表必须经过国际专家严格评价才能过关的电子期刊。

例如,英国物理学会出版部(IOPP)采取严格的措施来建立“权威”电子学术期刊。IOPP拥有一支800位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组成的编委会,并吸引了两万多位优秀科学家作为审稿人,实行双审稿人制度,甚至三审制度,保证了评审的“权威”。由IOPP和德国物理学会共同主办的纯网络的《新物理期刊》创刊于1998年,随着网站(www.njp.org)知名度的急剧攀升,其月点击超过2万次,已有超过11.5万篇次的全文下载记录,充分显示出《新物理期刊》的强大影响力和权威性。2003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医学奖和经济学奖的7位得主在IOPP期刊上累计发表50多篇重要的研究论文。期刊的权威地位是需要长期坚持严格的办刊原则才能确立的,对于纯网络期刊更是如此。

又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2005年创办纯电子学术期刊《东亚法律评论》(East Asia Law Review, www.pennealr.com),现在每年出版春季、秋季两期。该份学术杂志每年要组织学术能力强大的编委会。编委会中一般设主编(Editor- in- Chief)、管理编辑(Managing Editor)、执行编辑(Executive Editor)、文章编辑(Articles Editor)、研讨会编辑(symposium Editor)、研究编辑(Research Editor)、讲演编辑(Lectures Editor)、技术编辑(Technology Editor)、助理编辑(Associate Editor)若干名,每篇文章的发表要经过严格的审稿程序,保证论文的高质量。目前,读者可以在《远东法律评论》电子期刊的网站主页上检索到2005-2010年春季发表的全部学术论文。每年为1卷(Volume),每年出两期(Issues),刊物连续编号,便于检索。该刊以电子出版为主,也可根据作者的需要,印制少量的纸质文本。[5]

再如,2003年由俄罗斯、波兰、匈牙利、捷克等中欧和东欧国家建立了一个新的纯网络期刊数据库——“中欧科学期刊”(CESJ)。它以英语发表这些国家最优秀的科研论文,并把这些论文汇集在网络上刊出,不提供印刷版。目前已出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医学五种杂志。[6]“中欧科学期刊”(CESJ)高度重视树立纯网络期刊的“权威”性。发表的论文必须经过严格评审,只在网上以季刊发行,每种期刊一年大约发表50~70篇研究论文。由于它的纯电子化或网络化,读者只有通过www.cesj.com/subscription订阅,才能读到中欧地区最新的研究论文。“中欧科学期刊”(CESJ)纯电子期刊上刊登的论文,都要经过专家和编辑的认真审阅,英语为出版语言。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如Elias J.Corey、Zachary Fisk、Stephen Smale等担任编委,还邀请日本、中国、印度的科学家进入编委会,提高期刊的学术品质。由于严格把关,发表的论文质量较高,物理、化学、数学杂志的论文已被ISI收录,已经有欧美及亚洲等重要学术机构和图书馆订阅这些纯电子期刊。[7]

目前,西方推进纯网络期刊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国际合作,落地生根”,即由一个或几个国际学术机构发起和掌握,又与各国的专门科技组织合作,以更好地扩大网络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例如,《国际网上化学学报》是由国际分子多样性保护组织筹资出版的国际性学术月刊,刊登世界各国化学、化工学科各领域基础和应用研究的高水平、有创造性和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刊号由ISSN美国国家中心颁发,正式出版地是美国。在中国,其合作者为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和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在国内已获准作为非经营性网站登记注册。《国际网上化学学报》的编辑流程与传统学术期刊基本相同。刊物对稿件的录用依循严格的审稿制,并且编辑加工。为了解决刊物被承认问题,《国际网上化学学报》还在网站上郑重声明,以表明其所用文章的发表地位,并辅之以向作者赠送抽印本和提供证明。期刊网站提供期刊全文浏览,网页简洁。该期刊的发表周期一般为30~300天,最快为编辑到作者面对面、即时的零周期现场发稿。但要求研究项目属于科学性、可靠性和无可置疑的成果,并需要事先申报选题并经编委会审定。《国际网上化学学报》的辅助载体为CD-ROM,无条件联网的读者可向编辑部订购光磁盘式抽印本。

今天,西方学术期刊电子化的进程方兴未艾。有资料表明,1990年西方只有5种纯电子学术期刊,到1998年已发展到近万种,可见,它的发展潜力巨大。2005年,在美国纽约召开的第35界世界期刊大会公布了关于欧美杂志业与互联网互动发展的研究报告。根据该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几乎所有的欧美杂志出版商都于近年内实施了网络发展策略。美国的《计算机世界》杂志大力推进网络化,现在每一年的收入里,非传统印刷出版方面的收入已超过50%。在英国,大约95%的传统印刷杂志都推出了自己的网络或网络版。一些西方专家认为,必须实施“杂志—网络”(mag-net)发展策略。目前需要做好的是全面改善和优化基础数据库,并认真研究和规划杂志的电子化未来,以应对来自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巨大挑战。[8]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西方著名传统期刊电子化即“纸质——电子数字”形式的期刊正在向“纯电子学术期刊”、“纯网络期刊”华丽转身。主办美国电视业知名行业杂志《电视周刊》的美国克雷恩通讯公司2010年3月5日宣布,最后一期《电视周刊》将在今年6月1日发行,之后这份有27年历史的杂志的纸质版将不复存在,从2009年12月底停止发行印刷版,改为完全通过网站提供服务。这是面对计算机网络时代公众阅读习惯的变化,西方纸质期刊迅速向电子期刊过渡的一个例证。创刊于1982年的《电视周刊》原名《电子媒体》,2003年改为现名,在过去10年里获得了全美国电视观众、记者、媒体管理人员及传媒业高管的青睐。但是,与其他平面出版物一样,《电视周刊》近年来受到来自互联网的巨大挑战。《电视周刊》停止发行印刷版而改为在线服务。目前,《电视周刊》网站所吸引的读者数量已远远超过其纸质版杂志。该杂志负责出版业务的主管戴维·克莱因说:“这对出版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知道我们必须适应,为我们的读者和广告商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曼纽尔·卡斯特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中指出:“这种以多种传播模式之数字化与网络化整合为基础的新沟通系统,其特性是一切文化表现的无所不包与全面涵盖。由于它的存在,新社会中的所有信息均以一种二元模式运作:亦即在多媒体沟通系统中‘出现’或是‘缺席’。唯有在这个整合系统中出现,才让信息能够沟通与社会化。”[9](P464)应当看到,当代西方学术期刊电子化、网络化发展,充分借助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科技优势。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与传统纸质学术期刊比较,电子学术期刊具有一些以往不可比拟的突出优点:(1)投稿、审稿、编辑、出版都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及时快速;(2)期刊内容信息通过英特网全球化传播,突破地区、国家阻隔;(3)期刊信息存储空间大大压缩,内容的检索、回索极其方便;(4)电子期刊携带轻便;(5)电子期刊的编辑、印刷、发行的物质成本降低,大大节约自然资源;(6)不少电子学术期刊网络在首页上开辟读者、作者、编辑的即时互动窗口,有利于构成新型的三者关系。当代西方学术期刊电子化、网络化和多样化发展的大量实践经验表明,学术期刊电子化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扭转的时代大趋势。

三、西方学术期刊电子化趋势对我国期刊发展的启示

与西方学术期刊的电子化发展大趋势比较,与中国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比较,中国学术期刊的电子化进程已经严重滞后。据《第2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3.84亿人,宽带网民规模达到了3.46亿人。网络应用率排名前三甲分别是网络音乐(83.5%),网络新闻(80.1%),搜索引擎(73.3%)。另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包括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数字媒介阅读开始普及,成年人各类数字媒介阅读率为24.5%。在各类数字阅读中,“网络在线阅读”排第一(15.7%),其次是通过“手机阅读”(12.7%)。全国约有2.8%的成年人只阅读各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获取便利是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主要原因,比例为60.1%,其次是方便信息检索,比例为30%。但是,对中国科技发展和知识创新至关重要的学术期刊的电子化还刚刚处在起步阶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从当前西方学术期刊电子化发展的经验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第一,要把中国学术期刊的电子化提高到整个国家科技发展和知识创新的战略高度来加以重视、部署与规划。学术期刊的电子化是一个历史性的大趋势。推进这一电子化进程,不仅对学术期刊的兴衰存亡攸关,而且与中国科技和人文科学研究与发展利益攸关。中国各级政府的科技、文化、教育、出版和信息网络管理部门应当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在资金、定法、管理等方面,促进学术期刊的电子化、网络化。科技学术杂志机构和科技学术团体应当把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一个重点。

第二,要进一步在鼓励传统印刷学术期刊同时推出网络版的基础上,规范和建设大规模的学术期刊电子化集成平台。随着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道路,中国传统印刷型学术期刊的发行量严重下降。中华医学会总会编辑部的20种杂志今年因网络化的影响,发行量、广告额下滑。据不完全测算,每年的经济损失超过1500万元。推进传统学术期刊的电子化、数字化已势在必行。中国现有学术期刊数字化集成平台有: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由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编辑出版,已收录国内9558种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由中国学术期刊(清华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编辑出版,收录国内8206种重要期刊;万方数字期刊,由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收录国内5607种期刊;中文电子期刊服务,由台湾华艺数信股份有限公司编辑出版,收录台湾地区558种期刊,大陆地区2248种期刊。由于中国各学术杂志社自己一时难以独立开设网站,推出电子网络版的条件、能力有限,这些数字化集成平台在实现期刊电子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集成平台还普遍存在知识产权不明、期刊数据不全、检索方法不一、查询时间过长、品种互相重复等弊端,亟须吸取西方成熟的学术期刊集成平台的经验加以整顿和完善。

第三,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创办中国的纯电子化的学术期刊。迄今为止,中国尚无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独立的纯电子化学术期刊。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纯电子化期刊具有编辑出版及时、节约自然资源、传播广泛、检索快捷、储存经济等传统纸质印刷期刊不具备的巨大优势,代表着期刊发展的未来。我们应当重视学习西方发展纯电子学术期刊的重要经验,如鼓励有条件的专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期刊社根据当前学术杂志发展的需要,开创纯电子学术期刊,刊号ISSN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电子科技期刊应有专职和兼职的编审专业人员负责日常编辑业务;组织一流专家的编委会,执行严格论文审稿筛选淘汰制度。规范电子期刊的卷、期、页及版式;具有专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力量支持,率先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权威”纯电子期刊,以引导中国学术期刊的电子化进程。同时考虑到中国科技成果评估、科技信息交流和科技人员职称能力评审方面的现实需要,中国纯电子科技期刊可借鉴西方国家的有益经验,可少量印制论文抽样本,每年出版一次刊物的纸质文本。

第四,由国家、地方和高校图书馆或各级科研机构共同联手创立中国自己的“学术期刊电子化专项基金”,切实推动中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建设。美国的SPARC最早是由最大的图书馆组织发起的,在资助与推动西方学术期刊的电子化进程上功不可没。2010年4月,笔者在赴日本龙谷大学进行学术期刊交流中了解到,日本政府近年来设立了大学学术科技期刊电子化建设的专项资金,以推进大学学术期刊的数字化,效果明显。中国的各级政府、图书馆、科研教育机构,乃至公司、企业也应当从长远利益和社会公益着眼,千方百计推进我国学术期刊的电子化、网络化。

标签:;  ;  ;  ;  ;  ;  ;  ;  ;  

当代西方学术期刊电子化趋势及其启示_开放存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