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贵淡水鱼——长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淡水鱼论文,名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吻
俗称江团、鱼,因其吻部较一般鱼长,故学名称为长吻 。长吻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淡水鱼之一。历来被视为上等食用鱼,常作为高级筵席上的佳肴。尤其是其硕大厚实的膘,干制成“鱼肚”,更是名贵菜肴,素享盛名,有“不食江团,不知鲜美”之说。据记载,清代乾隆皇帝在下江南时吃过鱼肚后,赞不绝口,从此鱼肚即为贡品。
长吻体形近似纺锤形,身体灰白或灰黑色,周身光滑无鳞,粘液丰富,背鳍和胸鳍均有一根具有自卫功能的硬刺,其它凶猛鱼类不敢轻易吃它。长吻为江河底层肉食性鱼类,平时在水流较缓的河口、深潭处活动。生存水湿为0℃~35℃,能在池塘中自然越冬,生长水温为15℃~30℃,在25℃~28℃时生长最快,水温在14℃以下、30℃以上时基本停食。长吻对溶氧要求较高,对pH值的要求为6.5~9.0,最适宜范围为7.0~8.4。长吻一般夜间捕食,幼鱼主食水生昆虫,兼食浮游动物及少量植物性饵料;成鱼食性广泛,除捕食螃、泥鳅、麦穗鱼等小型鱼类外,还摄食虾、蟹、蚯蚓、昆虫、螺类等。该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爱吃全价颗粒饲料,但抢食能力远不及鲤、鲫、草鱼,因此不能与这几种鱼同池混养。长吻个体大,生长速度快。最大个体可达17公斤,一般为1~2公斤。池塘养殖生长速度比野生快,当年鱼苗养到年底尾重可达200克,第二年达到商品规格,第三年性成熟。长吻性情温顺,白天喜集群于池塘边角或凹凼里,夜间分散觅食。它不会钻泥,不善跳跃,也不健泳,因而易于捕捞,第一网起捕率可达90%,第二网基本可捕尽。
由于长吻取食笨拙、行动迟钝、不耐低氧,所以,对养殖环境条件要求较高。池塘以面积3~5亩、水深2米以上为宜,还必须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无污染,如能自流灌溉最佳,安装潜流式增氧机有利于节水和高产。每亩投放尾重50克左右的鱼种1000~1200尾或尾重200克以上的鱼种600~800尾,另放养白鲢200尾、花鲢30尾、鳊鱼50尾。
这三种鱼不与长吻争食,还有改良水质和清除杂草的作用。另外放养8~10尾大口鲶或5~8尾乌鳢,有条件的地方可放养8~10尾鳜鱼或鲈鱼,以消灭池中的野杂鱼,既可将经济价值不高的小杂鱼转化为价值高的优质鱼,又减少了饲料浪费和溶氧消耗。从养殖效益来看,以投喂全价颗粒饲料或鳗鱼饲料为好。饲养过程中要加强水质管理,如果出现缺氧现象,往往引起大批死亡,通常很难解救。经常加注新水,合理使用增氧机,是获得养殖成功的重要保证。
联系电话:0791-626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