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深入探索阅读本质,加强阅读训练,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既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又真正把阅读教学落到实处,在阅读上,要提出既提倡“上不封顶”又落实“下要保底”。具体做法是:
一、注重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
课程标准的实施,关键在教师。如何完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具体要求的数量,而且在阅读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感受,教师是阅读的对话者之一。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仅局限在课堂,应该向更广阔的天地——课外延伸,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特别是随着科学信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网上社区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高速度、高密集的信息和知识的广阔天空。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认识到新课标要求各年段所达到的阅读量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数据,而是培养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因而,我们就必须凭借教材,将自主阅读引向课外,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二、注重激发兴趣,方法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使家里有一定数目的藏书,但有些孩子往往没有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也不爱读书。经常听家长说:家里虽然有很多书,但孩子不愿看。究其原因,这可能是由于家长从自身的喜好、自身的理解出发,想当然地为孩子选择课外读物,而孩子面对成人精心挑选的丰盛的“精神大餐”却常常兴味索然,读书的效果当然是可想而知。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要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捡纯净的宝石”。因此我提倡在家长的指导下,鼓励孩子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由展开阅读活动。
刚接这个班,我发现孩子喜欢看整本书没二十个字的漫画书和一些内容不够健康的“口袋书”。如何做学生成长途中的航标,把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到正道上来呢?
开学伊始,首先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了曹文轩的代表作《青铜葵花》。城市7岁孤女葵花来到了青铜这样一户农家:祖孙三代,都极“干净”。不仅外表,更在内心,圣洁高尚,清澈透明,犹如水晶,至美至纯———面对苦难,尤其坚韧。为应对社会的贫穷,战胜自然的灾难,继承文化的传统,维护家族的尊严,他们正直勤恳,相爱相亲,倾其所有,各尽所能,开拓生路,玉汝于成。网上有句话,“读这本书不流泪是不可能的”,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并请已经阅读过此书的同学介绍精彩内容,把他们写的读后感写在黑板报上来激起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有个同学在日记里写到:其中,我最喜欢《青铜葵花》这本书,看了四遍。我看时还真应了网上的那句话:“读这本书不流泪是不可能的。”我第一次哭了4次,第二次哭了3次,第三次哭了2次!同班同学的现身说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学们纷纷到书店去购买或到图书室去借阅。在阅读了一段时间后,利用每天课前两分钟和每周一节的午自习读书时间让学生交流这本书的精彩片段以及自己的感想,这就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紧接着推荐曹文轩的其它作品,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很高,渐渐与“口袋书”告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个阶段的调整,家长反映,孩子对曹文轩的书产生了兴趣,纷纷购买了曹文轩的所有作品。接下来又推荐了鲁迅、秦文君、罗琳、黄蓓佳、冰心、沈石溪的作品。一学年下来统计:全班66人中阅读曹文轩的作品159本,秦文君的作品118本,罗琳的作品195本,黄蓓佳的作品153本,冰心的作品77本,其它书籍512本。
三、注重课外阅读的个性化
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家庭背景、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所带来的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必然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影响,导致即使阅读同一文本也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和体会,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展,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探究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倡吃五谷杂粮式的“杂读”,因为“杂读”吸取的营养最全面。学生是有一定的差异的,课堂中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方法,课下扩充阅读,这些阅读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对一些能力稍差的同学,可适当放宽、降低要求,只要先有一定的量即可。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差异,提出适度而又有层次的阅读目标,即下限目标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任务,上限目标则是让有浓厚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让他们“吃饱吃好”。如学习文章《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后,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世界奇钟》、《悬崖上的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悟作者真实而具体、融情入景的艺术表现力。这样明确了多数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阅读目标。朱自清是一位颇负盛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一组以《背影》、《儿女》等为代表的表现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的叙事散文,和另一组以《绿》、《春》、《荷塘月色》等写自然景物为主的抒情散文,都是写得最出色的,因此又向一部分学生特别推荐了朱自清的这两组散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背影》和《荷塘月色》两篇文章。学习了《少年闰土》,我又向学生推荐阅读了鲁迅的《故乡》、《彷徨》等作品,这样又满足了优生的求知欲望,激起了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中的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各尽其力、各展其才。
四、注重引导的同时,抓好落实
为了扩大学生阅读量,把阅读落到实处,也为了检阅学生阅读的情况,不使阅读流于形式,班级还利用午间阅读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讨论会、好书介绍、读书心得交流、制作读书卡等读书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许多孩子已经不满足学校的图书量,还广泛借阅各种书籍。孩子们把自己家的书也搬到了学校,相互交流。目前,我们班的读书活动蔚然成风,经过统计,我们班的同学阅读量普遍达到了新课标要求的底线。在上级单位组织的各类读书活动和征文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帮助学生从小学会阅读,学会有成效地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语文教学头等重要的任务。我们要努力做到,不仅要让阅读成为我们的孩子们最喜爱的事,同时也让我们的孩子在阅读中得到健康的发展。正如孩子们在周记中写到:这一学期与以往相同,老师又给我们推荐了许多“文字大餐”,重点“厨师”分别为曹文轩、秦文君与罗琳。每类我都至少看了七八本左右,汲取了许多“营养”……在这些精彩文学的熏陶下,我逐渐领悟到了文字的奥妙。它一步一步带领我走向文字深处。自己所写,也不逊色,结合了三者的风范。它们更是我骄傲的资本。在日常或是课堂的发言中,我滔滔不绝,流畅自如,不想博得喝彩都是不可能的。书,亦能提高情操和对美的鉴赏能力。
论文作者:黄秀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孩子论文; 作品论文; 的书论文; 同学们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