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命题发展趋势及应注意的问题分析_高考论文

高考作文命题发展趋势及应注意的问题分析_高考论文

高考作文命题走向分析及应注意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应注意论文,命题论文,高考作文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考作文,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因为它所占分值较高,是考试成败的关键。重视作文命题特点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其发展规律的认识。由于试题具有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故而对历年高考作文命题状况的分析,就不难窥见它的走向轨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提供了某些预见,以便更好地指导语文复习。

一、贴近时代,反映思想认识水平。

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高考作文命题的时代特点,就是这种大纲精神的体现。1990年高考作文题的主要内容是论说玫瑰花与刺。当时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重要年头,“花与刺”的命题意向,无疑是直接切近了时代生活,回答了改革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重要的是要肯定主流,要全面辩证地看一切事物。1991年的“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的时代背景是进一步改革开放,加大引进外资力度,这与人们担心争论的“姓资姓社”有关,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1992年的雨中材料更有直接导出“中国人的公德心”问题,这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1993年的老树皮、新树皮话题,同样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间接反映,是“人世间”的希望与企盼。1994年命题作文“尝试”,也与大胆地闯、大胆地试的改革开放实践精神不无关系。1995年“鸟的评说”意味深长。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经济发展了,拜金、市侩也繁衍起来,一些地方人与人之间淡化了真诚与理解。对这种社会现象怎样认识,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和自己,这几乎是历史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其强烈的思想性也就不言而喻。1996年“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所提出的问题更为尖锐,涉及的社会现象更加普遍,更加深刻,可以说是当今令人痛心疾首的通病和痼疾。官僚主义作风、权钱交易、裙带关系、玩忽职守、敷衍塞责等腐败现象导致某些企事业部门和单位怪事咄咄。黄钟被弃、瓦釜雷鸣的事时有所闻。这两幅漫画曾在多种报纸杂志上转载,说明它对不合理现象的讽刺意义为社会所关注。

贴近时代脉搏,适应社会发展,联系生活实际,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的考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常识、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和世界观,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有一定的客观了解,因而高考作文命题用以反映考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能力是自然而然的。

二、以议论为主,兼及其它,加强思辨能力。

我们不妨把目光回溯再远点,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偏重于议论。1980年“《画蛋》有感”,偏重于议论。1981年“读《毁树容易种树难》”,也是以议论为主。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议论文。1983年“挖井”漫画,大作文仍是议论文。1984年谈学生作文要求,是议论文。1985年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污染情况,申述理由,呼吁尽快解决,显然内容是议论。1986年谈“树木、森林、气候”,是议论文。1987年“育民小学办了游泳训练班”,大作文为议论文。1988年的“习惯”,虽然规定文体不限,议论仍占相当大的比重。1989年给一位好友的复信,以谈毕业志愿,展现青年人的理想、前途,也是叙中有议,非论不可。1990年、1991年、1992年、1995年、1996年均是议论文。

由上可知,恢复高考以来的19年,有16年是议论文,只有1979年、1993年、1994年三年为其它文体。高考作文以议论为主,体现了对认识、理解、综合、分析、解决、表达等能力和选拔人才的较高要求。一般地说,记叙是基本的,只要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等即可,而议论文不光要达到这些,还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才智,思考问题要求敏捷、周详而深刻,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去剖析歧见,明辨是非,阐明己见。写好此类作文,往往离不开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思维方法,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辩证的分析,纵横捭阖、深入浅出,其思维质量就更见思想性、深刻性、敏捷性、复杂性、严密性、准确性。

在重视议论文的同时,我们当然不能忽视其它文体。值得注意的是1993、1994两个连续出现记叙文。对这种现象作何解释,首先是稳中有变,不足为怪;其次还要看到这两年的作文题实质蕴含着较强的思辨因素,不是纯记叙。如1993年的“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树皮剥落了,露出鲜嫩的新皮”,接着是对老树的一串赞叹与对新树皮的一串赞美。这是近乎散文诗的语言,它闪烁着深刻的哲理。因而不论是记叙新陈代谢、新老交替、各领风骚的先进人物,还是叙述勇于牺牲、护花让贤、功成身退的先进事迹,都少不了析之以理,论而有情。再如1994年的“尝试”,这个题目本身就有“实践出真知”的内涵。命题虽则要求是记叙文,倘若考生真是只写烧菜、煮饭一类简单记叙文,没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就难免幼稚化了,是不可能取得高分的。

三、提供材料,大小作文相佐,多方面考查语文表达功力。

假若我们把眼光往后放得更远些,从1952年高考开始,我们会发现,其作文命题形式的总体趋势是命题作文向提供材料、大小作文相佐的方向发展。如1952年“我投入了祖国的怀抱”,1953年“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1954年“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等等,其余不一一赘述。我们可以这样概说,命题作文是一种传统的命题形式,提供材料的大小作文是一种新式的命题形式。命题作文是不会废止的,过几年来一次是正常的。命题作文容量大,更能集中充分展示一个人的真实才华。但它有其致命的弱点:容易产生押题、猜题、套题现象,容易造成评分误差。材料作文较好地克服了这些弊病,因为提供材料难以预测。并多有限制;又因为它将分数散开合理配置,有了这题损失那题补的可能。故提供材料、大小作文相佐,自1978年以来成为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应该说,这是高考命题研究的新成果。

基于上述分析和阅卷感受,觉得有几个实际问题应引起同行们的特别注意。

1.要特别重视立意的角度。

提供的材料是规定了的,但作文选择立意的角度是灵活的。如1996年的两幅漫画,内容大同小异,选择哪一幅都可以,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行。但这只是选材,如果不是平平泛泛地去比较评论两幅画的优劣,而是站在美学艺术的角度,从讽刺意义的深度广度的角度去审视,其效果就更好些。再如1991年“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两题选择是任意的,但从得分统计数字表明,写“未必黑”的要技高一筹。原因就是前者论点较一般化,难以写出新意;后者则反向立意,大有用武之地,故能出奇制胜。阅卷中发现,不少考生不敢标新立异,为了求稳,回避新颖,百尺竿头,不免功亏一篑。孰不知没有真知灼见的独到之处,是难成妙文的。临场既要有勇于创新的胆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选择恰当的写作角度,在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写作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许多考生对此往往重视不够,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没有真正懂得材料就草率落笔,致使有的写到一半又推倒重来,此种情况在试卷中屡见不鲜。选择作文角度,要遵循准确、新颖、应手的原则。准确,是要符合题意;新颖,是要力避一般化;应手,是要争取主动。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准确是个大前提,新颖是既要准又要新,既要独具慧眼,又不要过度刻意求新,舍近求远,要发挥自己的擅长,这样才能得心应手。

2.要特别重视材料的理解和运用。

既然材料作文是经常出现的,对材料的处理和运用就至关重要。高考提供的作文材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文字材料,一种是图画材料。图画材料实际也是无声的语言。在对待材料的问题上,考生常见的毛病是:要么机械照搬,大量抄写重复;要么沾边甚微,自以为是,另搞一套;再就是浮光掠影,不求甚解,偏离题意。这三种毛病之因,大概是有的驾驭材料能力较差,不会取舍与运用;有的是与自己备考的内容相违,一时慌了手脚,似是而非地乱搭乱建;有的可能是没有领会材料的用意,审题不准走错了路线。如1992年提供的材料是,春雨中小青年踢碎了玻璃罐,面对一摊黑糊糊的东西,有暗暗责备的,有害己损人的,有牢骚叹息的。就议论的题目而言,题意要求选择所提供材料中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展开议论。而有些考生拟题为“谈遵守公德”,“要讲文明礼貌”,以及“中国人怎么了”等,作文内容则远离材料,与所提供材料毫无关联,另起炉灶,把烧饭弄成煮面条,被判为“五类文”。

材料作文,务必要依料裁衣,依据材料与要求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不可无的放矢。识材要真,用料要巧,像一位石雕艺人量材录用,巧夺天工,要更像一位刺绣好手精心构图,选择花线而妙手成锦。

3.要特别重视语言的强化训练。

如今的高中毕业生真正能够在语言上过关的为数不多。用词不确切,语言不通顺,不流畅,病句、错字、别字等现象随处可见。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语言分值仅次于内容。语言的功力,有赖于平时的训练,要靠长期的锤练、修养。在复习中谈语言,有似亡羊补牢。不过在复习阶段,适当地进行一段时间的语言强化训练,还是必要的。第一要消灭错别字,克服随意马虎的习惯;第二不用把握不准的词语;第三书写要规范、清爽,标点要正确,不潦草和过多地涂改;第四要自己读得顺畅,语意连贯;第五要留意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及各种句式的灵活运用,追求文学色彩。在考试当中,尽量抓紧时间拟好草稿,不要匆忙从事。

4.要特别重视虚实的辩证关系。

我曾在一篇论文里阐述过,我国目前作文训练的路子有失偏颇,长期以来忽略了学生的才情培养,作文较普遍地存在求实过甚,务虚不足的弊端。从小学到中学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主要在记叙上做文章,好像一本年年记不完的流水账。刻板、陈旧的训练模式,事实上已成为不是八股的八股。久而久之,学生如何不丧失作文情趣与才思,面对格子如同坐在枯井里一般。

写文章要讲究实中有虚,虚里有实,虚实结合。不然一味求实,文章就像土块板结,根须无法伸张,文气也就无法流动贯通。例如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全篇实实在在的只有“斯是陋室”四个字,通篇妙笔生花,布满浩然神韵。再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绝大部分是“记”外的景物描写,实际也是虚写,尤其是后部分的议论,更是以虚升华的绝好例证。以虚充实,虚实交织,这对材料作文来说尤为重要。试题提供的材料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要靠考生的想象、引申、描述、议论、抒情来补充。作文若能做到善化人物、事物、景物为情思,这样的文章就招人喜欢而得宠;作文若能做到善熔正反、纵横、庄谐议论于一炉,这样的文章就显得圆融风趣而深刻。否则,文章必然枯燥乏味,干巴巴的几条筋,像个瘪嘴的老太婆。

虚,不是虚无,也不是空泛的辞藻堆砌,而是一种由此及彼生发深化的情思和内在逻辑的表现,就像一棵大树的主干伸出的枝、叶、花、果。作文一旦悟化了虚实的辩证关系,下笔自然行云流水,情思绵绵,议论纷纷,不但有东西可写,还展现一派清新隽永的才气、文气。

当然,高考作文因受到时间和数字的限制,虚写应该有所节制。不能不着边际地海阔天空,要适可而止。在具体写法上,不论是明实暗虚、先实后虚、虚实交织,都必须做到言之有物,虚里见实,虽虚犹实,虚实相映,力戒空洞。

作文是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无论是为了高考,还是为了平时教学,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以上分析与建议,从根本上说,是从实际教学出发,而又希望逢春时节花儿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标签:;  ;  ;  ;  

高考作文命题发展趋势及应注意的问题分析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