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论文_赵田英

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论文_赵田英

讷河市人民医院党办

【摘 要】目的:本次主要是对疼痛控制护理方法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程度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为了对疼痛控制护理方式以及影响进行分析,主要选择了某医院2012年8月-2013年2月所有创伤性骨折患者共100例来进行分析,在进行研究中将这100个患者平均分成两个小组,分配为挂插足和对照组。这两组的患者的手术方式相同,手术前的护理方式也相同。但是在手术之后,对于观察组的患者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疼痛控制护理的方式。对于对照组来说主要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在一段时间之后,对这两组患者的伤口疼痛,肿胀状况以及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观察组在手术72小时之后,疼痛的症状明显要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无论是在住院时间还是在骨折的愈合程度上看都要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创伤性骨折手术之后对患者采用疼痛控制护理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疼痛,同时还能够促进其伤处的愈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疼痛控制护理;创伤性骨折;术后疼痛;康复

从近几年的骨折手术发生的现状上可以看出,出现创伤性骨折的现象比较明显,而且其发生率也比较高。对于骨折来说,采用手术的方式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治疗方式,在此过程中应该提高功能锻炼的力度,主要是由于在手术之后,进行康复锻炼的时间越早,越有助于关节的功能恢复。但是在手术之后,出现疼痛的症状是不可避免的,这一因素对于患者的术后的康复锻炼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疼痛状况也直接影响到心理状态和生理状况,对于患者的康复情况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以此,在实际的手术后的护理中,医护人员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来对其进行控制和改进,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疼痛控制护理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主要是某医院的100例创伤骨折患者,为了对这些患者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比对。对于这些患者来说,需要在手术之间进行明确诊断,患者和其家人都应该有一定的知情权。所有的患者都具有一定的骨折状况,但是却没有神经根管的损伤状态。在手术之后,这些患者的具有明确的清醒状态。骨折的位置都是股骨位置。这些患者在手术之后能够进行语言的沟通,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3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5岁。其中骨折的位置处于左侧的有56例,右侧位置的共有44例。这些患者的手术之间从3天到10天不等。患者出现骨折状况的主要原因众多,其中交通伤占68%,从高处坠落出现骨折的现象占据32%。在实际的检测中,将这100名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每个小组中有50例患者。通过对这些患者的状况进行分析,并没有出现统计学的差异,也就是说两个小组的患者状况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在实际的研究中,两个小组在手术之前都采用普通的护理方式,其中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以及一些药物的注射。对于对照组来说在术后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其中包括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对一些并发症进行预防,同时做好康复指导工作。但是对于观察组来说,主要是在进行普通的护理基础上加设了疼痛控制护理的方式,具体的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疼痛控制小组的成立

小组的主要构成人员是骨科医师、麻醉师以及专科责任护理人员等等。这些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患者在术后的疼痛程度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术前的身体状况来计划工作,同时对合理地配合护理工作,在护理之前要跟患者进行沟通,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这样才能提升疼痛护理的高效性和科学性。

1.2.2环境护理

所谓的环境护理就是对患者所处的环境进行改善,具体包括保证病房的安全整洁,医护人员要根据病房的温度或者是湿度来定时的开窗通风以及定期的消毒。一般情况下,室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5℃左右,湿度也应该控制在60%-70%之间。为了改善病房的空气质量,需要适当地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不仅能够对空气进行净化还能有效的减少空气中的异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环境护理工作在患者护理工作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为了不打扰患者正常休息,护理工作需要尽量在集中的时间进行,医护人员在走路或者是说话的时候,要尽量不影响患者的正常休息。同时还需要降低患者的疼痛状况。

1.2.3饮食护理

患者的饮食方面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通常情况下,手术之后的患者应以使用高热量、高蛋白以及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为主。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其中芝麻、核桃以及香蕉都是能够提升食物消化的重要因素。在手术之后要求患者尽量避免出现便秘的症状。

1.2.4物理镇痛

在手术之后,患者需要在第6天的时候翻身一次,在手术之后24小时之内对手术的周围进行冷敷,这样可以有效的减轻手术部位附近的肿胀或者是出血的现象。在实际的患者护理工作中出现了一定的误区,那就是多数的护士和患者都认为,手术之后不能进行肢体的动作,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患者应该尽量将患肢太高,护理人员应该进行适当的肢体按摩,医护人员的手法要轻柔。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程度,减少麻木的程度。在进行按摩之前需要得到患者和其家人的理解和配合。以上就是医护人员疼痛控制护理的一部分,属于物理镇痛方式。

1.2.5心理护理

对于患者来说,进行心理护理是及其重要的,主要是患者在手术之后难免会出现疼痛的现象,除了在手术过程中进行麻醉剂的注射之外,还要在手术之后的24小时之内给予一些镇痛药物。但是长期用药的方式并不可取。因此,医护人员只有加强和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安慰,才能提升患者的心理素质。实际的护理工作包括看电视、看书以及听音乐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的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同时提升患者的乐观心态。除此之外还可以和患者分享手术时抑制疼痛的经验,相互鼓励和支持。另外,医护人员需要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告知给患者的家属,让家属多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而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抵制病痛。

1.2.6松弛训练

采用松弛训练的方式比较重要,患者需要根据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示范来进行肢体部位的联系,要尽量避免患肢,手指以及手掌的紧张状态。利用此法充分放松头颈部、胸腹及四肢,以调畅气息,缓解疼痛。训练期间可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平复患者心情。

1.2.7质量监控

护士长在查房时,询问和考察患者的疼痛及康复训练的情况,了解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反馈疼痛护理管理过程中问题,总结归纳及时改进,做出最佳整改措施。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肿胀及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72h的1~2度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1~2度软组织肿胀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康复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患者要忍受疼痛、肢体功能障碍以及生理自理能力下降等因素带来的不便。疼痛影响着机体局部或整体功能,可能会导致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下降,甚至失去坚持锻炼的信心。因此,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减轻疼痛,稳定情绪,对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疼痛是术后护理的重要部分,实施的目的在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消除患者病痛的记忆,降低疼痛,减轻各器官的代谢负担,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以适应现代护理模式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天雯,何翠环.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21-224.

[2]曾燕玲,张跃,唐荣德,等.疼痛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中的护理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20):4147-4149.

论文作者:赵田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9

标签:;  ;  ;  ;  ;  ;  ;  ;  

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论文_赵田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