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董楠[1]2017年在《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特有的审计制度。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关键期,经济责任审计也在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升级,现有研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难以适应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要求,存在比较广阔的研究空间。本文重点研究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审计内容、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规范研究、历史分析、比较分析、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系统研究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并在对国外典型国家相关审计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其改进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第一,分析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一是研究分析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包括概念界定、主要特点和功能作用。二是系统评述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思想、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等。叁是全面分析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环节,对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结果运用等进行具体研究。第二,分析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根据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要求,提出了将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分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情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内部管理情况、自主创新情况、境外资产管理情况、风险管控情况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等8个主要方面。对上述8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提出明确具体的审计内容和主要评价指标。第叁,探讨了国外典型国家相关审计制度。具体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外比较成熟和典型国家的审计制度发展概况和主要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国外相关审计制度安排中,与经济责任审计最接近、最有借鉴意义的是绩效审计制度。第四,分析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指出:审计体制方面,存在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缺乏必要的执法权限、人员经费受制等问题;审计对象方面,存在认识模糊、覆盖面不全等问题;方法程序方面,存在缺乏统一指南、计划统筹不够、方法比较传统等问题;审计内容方面,存在界限模糊、分类不明、不够细化等问题;评价标准方面,存在缺乏指标体系、定量评价欠缺、忽视绩效评价等问题;责任界定方面,存在责任界限划分困难、界定责任难以量化等问题;结果运用方面,存在不同内容运用程度不一、整改督导力度较弱、运用情况不够透明等问题;风险防范方面,存在风险突出、防控不力等问题。对每一个问题,深入分析了成因。第五,提出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政策建议。研究提出:审计体制方面,应推进审计体制改革、扩大审计执法权限、实行审计垂直管理;审计对象方面,应扩大审计对象范围、准确把握审计对象;方法程序方面,应出台统一程序指南、加强审计计划统筹、应用先进审计方法;审计内容方面,应厘清受托责任分类、细化明确审计内容;评价标准方面,应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定量评价方法、强化履责绩效评价;责任界定方面,应高度重视责任界定、科学划分责任界限、量化界定经济责任、注重审计证据支撑;结果运用方面,应健全结果运用制度、发挥联席会议功能、加大问责追究力度、强化结果运用整改、完善结果公告制度;风险防范方面,应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强化风险防控措施。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出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基础的"叁来源"论,并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环节进行系统分析。二是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创造性地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分为8个方面、27个审计事项,并对每个审计事项进行了细化分析,在内容分类、系统性、可操作性上丰富了以往的类似研究。叁是对国外典型国家的相关审计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既丰富和发展了以往的类似研究,也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

汪立元[2]2013年在《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和引导国有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强企业管理、建立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方面有效地发挥作用。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存在着内在联系,它有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一企业法人治理制度的建立。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不佳,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仍然存在,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重要组成的审计监督制度手段,能找出症结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从而起到加强国有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发展的目的。现有的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研究往往从政府委托代理的视角、侧重于财务收支合法性和合规性的审计,审计评价落后于审计实践,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加强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企业管理的作用未得到充分显现。主要表现在:审计人员对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及重点未形成统一认识;国企高管的经济责任审计缺乏科学规范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国企高管经济审计现有审计评价方法往往从财务收支的角度,侧重于对经济责任结果的获得,忽略了对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履行过程的监控与评价。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政府官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它的侧重点应该是设计出一套用来有效评价国企高管绩效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必须反映国企高管的全面履责,有利于促进国企经济方式的转变和国企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设计,必须从企业战略目标的角度,综合考虑客户、消费者、职工、社会等各方面的利益,实现相关各方利益均衡化的条件下,企业战略目标的最大化。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国企高管经济审计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评述。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基础是受托经济关系,是我国特有的审计类型。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与实务进行探索。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在健全公司治理制度、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责任审计在其审计主体、审计内容等方面与民间审计具有不同的特点。本研究认为,在当前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即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评审;内部控制设计及执行情况评审;重大经济决策事项评审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性评审。第二,现阶段我国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特有的审计实践,在当前的实施过程中借鉴了一些其他领域的审计评价方法,如沃尔评价模式、现代评价模式、专用评价模式、EVA(经济增加值)评估方法、平衡计分卡法、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这些方法对于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只是侧重于某一方面的评价,不能全面评价国企高管应该履行的经济责任。第叁,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研究。在分析现行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存在与企业长期战略脱节、忽略了对经营过程的监控和考评等弊端的基础上,本研究指出应当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业绩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性保障状况评价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评价叁个方面评价国企高管经济责任。第四,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战略工具,对其维度进行合理调整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运用于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本研究在分析论述了平衡计分卡优化的可行性基础上,对其原有的四个维度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增加了国企高管社会责任的维度,即分别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社会责任五个层面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进行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该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点是将国企高管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企业长期经营战略紧密结合,旨在评价国企高管对国企长期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贡献力。在具体指标的设计上,注重了对业务流程的监控和评价;突出了反映国企整个经营过程的具有动态功能的现金流量指标的作用;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均应包括在包括于评价指标体系之中。第五,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的研究。本研究将传统的遗传算法与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结合,吸收它们的优点,并进行了优化改进,构建了改进的BP神经网络方法模型,并将其运用于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具体做法是在传统叁层BP神经网络(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权值优化层(遗传算法)网络。第六、对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仿真研究。本研究在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15个核心评价指标基础上,运用改进的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模拟运算。在对选择的华东地区100家典型的国有大型企业调查问卷结果数据进行归类基础上,进行了实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改进的BP神经网络方法引入到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之中是完全可行的。第七,国企高管履行经济责任改进对策研究。通过上述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得到有些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合格。本研究从制度层面和国企高管主观层面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对策。本研究尝试用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评价的原理研究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来构建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验证方法的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思路与评价内容的创新。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只关注国企高管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忽视了其对国企可持续发展力和对国企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的评价。本研究采用全新的视角,将国企高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国企长期经营战略相结合,侧重于对国企高管在企业长期战略经营绩效实现程度、可持续发展力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评价。(2)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上的创新。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借用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效工具——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并对其优化并进行了维度调整,增加了对国企高管履行社会责任审计评价的维度,在明晰了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社会责任维度逻辑关系基础上,从上述五个层面设计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设计具体评价指标的时,不仅注重对国企高管任期经营结果的评价,更注重了对经营过程的监控和评价;更突出了反映国企整个经营过程的具有动态功能的现金流量指标的作用;将反映国企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非财务指标的也包括在评价指标体系之中。(3)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的创新。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通常采取的评价方法是AHP-模糊聚类分析法,该法虽具有操作简单、应用较成熟的优点,但也存在数据处理繁琐,并且难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的缺点。本研究将传统的遗传算法与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结合,并进行了优化改进,构建了改进BP神经网络方法模型,并将其运用于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对其的适用性在进行了理论分析基础上进行了检验。将优化的BP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之中,在国内尚属首次。

唐小琴[3]2016年在《我国行政问责制建设中的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文中提出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现行体制下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经济权力的常态化监督和行政问责的主要方式。一方面,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监督部门的探索和不懈努力下,取得了显着成效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促使社会各界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更加关注。另一方面,当前查处领导干部权力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说明在经济权力运行、国有资源和国有资产处理等方面的矛盾凸显,亟待运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解决根本性的问题。正因为经济责任审计在社会层面关注度上的不断提升,才需要我们通过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研究和突破关于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理论局限,分析深层原因并提出优化建议,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维护经济运行和权力运行“双安全”,进而解决从制度规范到操作实施层面的问题。总体而言,本文主要以规范研究方法为基础,以行政问责制建设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关联性为依据,结合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建设的发展情况,探讨行政问责制建设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鉴于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中的地位依然不是很清晰,本文将首先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中的作用及意义,然后基于经济责任审计与行政问责制建设之间的关联性,分析行政问责制建设中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以期加快行政问责制建设的进程,不断推动和促进我国责任政府的系统构建。本文共分七个部分进行撰写。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以及国内外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对行政问责制和经济责任审计进行概述,第叁部分是回顾行政问责制中经济责任审计的历史发展,第四部分是阐述行政问责制建设中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第五部分是分析行政问责制中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六部分是探讨完善行政问责制中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措施,第七部分是结语。

王坤[4]2018年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特有的审计业务,是我国现阶段权力运行机制下审计理论和方法的创新表现,它是具有“人格化”特征的综合性审计制度。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关键阶段,国有企业审计逐渐以经济责任审计为重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成为理论研究和实务领域的热点。随着《关于实施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的落地,审计机关开始对国有资产资源、国有资金以及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推进“审计全覆盖”、突出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等问题亟待解决,审计机关努力完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提高国有企业审计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发挥国家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整理归纳经济责任审计的历史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选取国有企业这一特殊客体作为研究对象,以真实的审计案例为基础,探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其次,采用文献综述的方式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进行梳理和总结,阐述了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理论基础;第叁,通过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分析,分析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现状、难点及原因;第四,通过对国有N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案例的分析,描述了国有N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开展过程,分析N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不足之处;第五,结合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和N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难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国有企业审计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推动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审计“全覆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从审计资源、审计内容、审计评价、审计结果运用等层面看,审计部门仍需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审计全覆盖”、“突出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建立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完善审计结果运用制度”等问题,不断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熊洁清[5]2011年在《浅谈经济审计的独立性》文中研究说明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根据经济责任审计情况,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职责情况作出的结论性评价,包括审计结果评价和综合评价两部分内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权责一致、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及依法办事的原则。

曹瑞娟[6]2016年在《国家治理角度下的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家治理角度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关系国家治理水平高低的重要的因素。经济责任审计是约束和限制公共权力的有效的方式。目前,为了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水平就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体系制度和规章,体现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本文针对国家治理角度下的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了研究。

刘更新[7]2010年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运行机制及其治理效率研究》文中指出经济责任审计的前身是离任审计,始于1985年。自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以来,经济责任审计开始得到全面发展,审计范围从企业扩展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审计对象从县级以下领导干部逐步扩大到地厅级,并积极稳妥地开展了省部级领导干部审计试点。经济责任审计是现代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制度创新,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制度,其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推进依法行政、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管理制度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诸多法律法规来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如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4年发布的《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06年通过的新《审计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发布的《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财政部、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中央组织部以及中央纪委于2007年联合发布的《关于2007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8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国家审计署于2008年起草的《经济责任审计条例(征求意见稿)》以及于2008年编制的《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等。上述法律法规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但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有待学界进行深入的研究,包括目标经济责任的确定问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问题、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的问题以及经济责任审计治理效率问题等。本文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创新研究》(批准号:07JZD0018)为依托,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运行机制及其治理效率进了研究。任何实践活动的开展,都是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效果的实现、效率的提升都有赖于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达到即定的审计目标,实现即定的审计效果,也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本文在剖析经济责任审计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以经济责任审计委托人、审计对象、审计人以及审计信息使用者四个行为主体为逻辑起点,构建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运行机制框架,提出了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由审计动因、审计委托机制、审计执行机制、审计信息传递机制以及审计成果运用机制五大部分内容构成的观点,并从公共受托责任观、委托代理观、民主政治观以及公共行政行动理论观的视角解说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动因;从委托关系的构建、政府部门行使委托权的安排以及党委部门行使委托权的安排叁个方面阐述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委托机制;从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力量的安排、审计方式的选择、审计重点的确定以及审计的工作程序五个方面分析了探讨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机制;从审计信息传递的载体与审计信息传递的程序两个方面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的信息传递机制;从完善干部管理、健全制度政策以及提升政府治理效率叁个方面论述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运用机制。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政府管理与公司运行的一项制度安排,理应有助于改善政府治理与公司治理,从而提升政府治理效率与公司治理效率。本文从完善参与机制、沟通机制、监督机制与问责机制四个方面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作用于政府治理的机理,并以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责任审计的情况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经济责任审计对政府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数量与政府治理效率显着正相关,审计人员提交的报告、信息的数量与政府治理效率显着正相关,审计机构移交司法检察机关案件的数量与政府治理效率显着正相关,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显着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同时,本文还从促进委托代理合同的有效履行、预防和制止市场短视行为、保护利益相关利益与强化对权力的运行监督四个视角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作用于公司治理效率的机理,并以央企下属213家上市公司经济责任审计情况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经济责任审计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显着提升公司治理效率。最后,本文总结了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研究的相关成果,指出了经济责任审计推动审计基本理论在审计动因、审计关系、公共受托责任内涵以及审计理论框架四个方面的创新,并从重构经济责任审计委托制度、建立注册经济责任审计师制度以及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叁个方面对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治理效率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叁个方面:(1)构建了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的理论框架。本文以审计委托人、审计人、审计对象以及审计信息使用者四个审计行为主体为逻辑起点,分析了审计委托人与审计对象之间、审计委托人与审计人之间、审计人与审计对象之间、审计人与审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方式以及制度安排,对应构建了由审计动因、审计委托机制、审计执行机制、审计信息传递机制以及审计成果运用机制五大部分所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理论框架。(2)探讨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治理效率。本文剖析了经济责任审计作用于政府治理的机理,并搜集了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经济责任审计对政府治理效率的影响。同时,本文剖析了经济责任审计作用于公司治理效率的机理,并搜集了央企下属213家上市公司经济责任审计的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责任审计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3)提出了整合审计行为主体、审计运行机制和审计理论要素于一体的审计理论框架的设想。审计行为发生涉及到审计委托人、审计人、审计对象、审计信息使用者四个行为主体;审计功能的充分、有效发挥有赖于完善的审计运行机制;审计基础理论的研究离不开审计理论结构。本文在总结有关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审计行为主体为逻辑点,以审计运行机制为依托,将六大审计理论要素内嵌于运行机制之中,即将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内嵌于审计动因之中,将审计假设内嵌于审计委托机制之中,将审计规范、审计信息内嵌于审计执行机制之中,将审计控制内嵌于审计成果运用机制之中,将审计环境作为影响审计行为主体、审计运行机制以及其它五大审计要素的共同因素,从而提出了整合审计行为主体、审计运行机制和审计理论要素于一体的审计理论框架的设想。

杨玲英[8]2017年在《J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运行研究》文中提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在加强干部监督,助力反腐倡廉建设,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政治、经济及社会建设的新常态下,该种审计模式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审计范围不断扩展,深度逐步加强。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审计一方面为政府及数据需求部门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审计,可以管理和制约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J区审计局作为浙江省辖下的县级基层审计部门,在充分学习审计署及省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基础上,根据J区特点,制定了符合J区的制度及运行规则。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和制度分析法,以J区审计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为依托,通过分析J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制定主体、执行主体、评价主体及被审计对象的现状,梳理制度运行的方式、流程及执行效果,全方位展示当前该制度在J区的运行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归纳J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运行过程中凸显出的制度设计层面、制度执行力层面、制度评价层面叁方面的不足,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今后J区该制度执行和修改提供现实分析依据的同时,丰富该制度的研究成果。本文以J区2000年以来各个已完成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为散点,以J各个时间点执行的制度串联各项目并从中分析制度运行的现状,从而达到全面分析前提下合理化的意见,点线面结合,挖掘J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拓展空间。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有叁点,一是数据来源完整可靠,本文所用数据及理论依据均来源于J区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践及存档数据;二是实际结合紧密,本文以J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文件及本人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依据,完整还原J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全貌;叁是以问题为导向提出的对策具有可操作性,本文对J区该制度运行中凸显的问题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这些办法紧密联系审计实践工作,因此具有可操作性。

蔡志娟[9]2016年在《基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经济责任审计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体制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开展起来的,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的审计类型,在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的完整性、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规范干部的行为、维护财经纪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经济责任审计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县(区)级行政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局限性。因此,本文结合了自身从事基层政府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以所在县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案例,充分运用文献研、历史分析及案例分析方法,对基层往下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内在局限性及解决途径进行了研究。第一,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历史背景、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从现阶段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开始分析,结合国外绩效审计相关文献和国内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理论,来阐述我国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第二,采用历史分析和文献分析方法,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拓展和深化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使阅读论文的读者能够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历史有一个总体把握,并了解经济责任审计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基层审计机关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所占的地位。第叁,简要介绍了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准则及指南,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基础、实施依据以及具体实施方法、程序等进行了介绍。第四,以基层往下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为基础,结合自身从事审计的工作经验,分析现阶段基层往下党政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思想认识偏差、审计对象责任不明、先离任后审计导致审用脱节、评价指标有待规范、审计方法不够完善、审计结果未能有效利用等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五,在上述分析基础之上,剖析其原因,主要有:环境因素造成审计风险、自身因素制约审计工作开展。第六,根据上述几章的阐述,提出了创新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健全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科学运用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叁大方面的制度创新建议。

黄忠莉[10]2012年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特定政治经济体制下的一项经济监督制度,是在当今中国的一种创新的审计制度。目前,经济责任的内容不断深化,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审计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审核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责任范围内的违法、违规和损失浪费等问题时,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将腐败扼杀在“摇篮”里,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和力度,有利于帮助政府和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科学发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高等院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已经由从前单一的教学运营方式过渡到教学、科研、服务叁者并重的运行方式,现在的高校已经是一个特殊的、独立运行的组织机构,在高校筹资渠道的多元化的前景下,国家财政对高校的投入和学校自筹经费不断增长,高校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其经济责任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是对财政资金的使用与管理上,而是扩大到对自有经营项目的经营及管理方面了,使得当今的高校不仅要保证教学质量,还必须加强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科研的水平,与此同时,高等院校也履行与之相应的经济责任。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高校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和实践,其经济责任审计也逐步发展起来了,总体而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仍还处于待补充的阶段,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还存在诸如规则制度、思想认识、原则问题、审计工作独立性差、审计工作规划缺失等普遍问题,除此以外还存在审计方法和技术有待完善、审计评价难,责任难以界定、信息来源不够真实和全面、审计工作软件配备不达标、审计潜在风险大、审计成果难以转化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策略研究”作为研究命题时,是从以下叁个方面进行考虑的,一是有利于强化高校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水平;二是可以促进高校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第叁是可以维护经济及高校财务的正常秩序,因此,笔者选择以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策略作为研究的命题是极其有必要的。审计策略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审计目标而安排的关于审计计划与流程的设计、审计技术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审计报告体系的构建等的一系列措施。为节约审计成本、保证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效率就必须选择合适的审计策略。本论文在对目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即研究高校经济责任的审计计划和审计流程,高校经济责任的审计方法,构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所产生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内容的应用、审计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策略的选择必须符合其审计目标,因此,科学合理地选择一套与实现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相适应的审计策略是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所需要的,本文相对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研究范畴上具有创新性。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通过基于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现状的分析,针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策略研究的命题。其次,围绕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策略,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计划与流程、审计方法、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审计报告、审计结果运用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最后,针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在实际操作的层面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建议。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介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文献综述及研究路径。第二章,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了现状分析,提出目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普遍存在及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当今国内各高校的经济审计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总结和探析,以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理论为依据,提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策略的研究命题。第叁章,深入阐述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策略的具体内容。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计划与流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方法、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及审计结果运用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第四章,研究结论与建议。对研究结论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践提出后续研究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第一,通过对目前发表的有关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文献的分析,且统计总结出目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的现状,确定了研究高校经济责任策略这一命题。如今,我国还很欠缺针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策略的研究课题。笔者提出的高校经济责任策略研究的命题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而且也是对经济责任审计内沿的一种扩展,特别是在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的理论方面具有创新性。第二,通过归纳、整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文献;统计、分析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系统研究,初步构建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模式。在笔者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过程中,初步提出了一些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学术观点:(1)对2006年以来,已公开发表的有关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2)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概念体系作出了更为具体的界定;(3)对目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并以此为出发点,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策略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讨和分析;(4)初步探索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策略的具体应用问题,即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计划设计和流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的评析、构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和结果运用等具体应用问题进行探讨。第叁,全面分析评述了目前有关发表的有关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文献,及系统归纳分析了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文献基础。笔者对已发表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文献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对2006年至2011年期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有关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文献,运用规范研究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并对这些文献研究主要内容、观点、方法、特点和不足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回顾和评述。

参考文献:

[1].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 董楠. 武汉大学. 2017

[2]. 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D]. 汪立元. 东华大学. 2013

[3]. 我国行政问责制建设中的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 唐小琴. 海南大学. 2016

[4].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 王坤. 南京审计大学. 2018

[5]. 浅谈经济审计的独立性[J]. 熊洁清.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1

[6]. 国家治理角度下的经济责任审计研究[J]. 曹瑞娟. 现代经济信息. 2016

[7]. 经济责任审计的运行机制及其治理效率研究[D]. 刘更新. 西南财经大学. 2010

[8]. J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运行研究[D]. 杨玲英. 云南财经大学. 2017

[9]. 基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与对策[D]. 蔡志娟. 华南理工大学. 2016

[10].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策略研究[D]. 黄忠莉. 贵州财经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