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商务与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达国家论文,我国论文,电子商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电子商务出现以前,人们曾尝试使用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手段来改进商品交易的速度和效率。但是,EDI交易系统存在灵活性缺乏、系统构成昂贵、使用局限于客户和供货商之间等不足之处。而在Intranet和Internet广泛应用之后,形成了基于网站的电子商务,因其高效率、低成本、快速通讯、公平竞争及全天候服务等优点,得到广泛认同。
一、电子商务的内涵
(一)电子商务的定义
跨太平洋电子商务对话委员会1997年的白皮书指出,电子商务是以一种电子模式进行商务服务交易;世界上最富裕的29个国家组成的OECD组织将电子商务定义为:“指所有基于电子数据交换和处理的商业交易活动”。国内电子商务专家李琪教授认为,广义的电子商务是指把电子工具用于商务领域而形成的新型的商务方式;狭义的定义为:在信息社会里,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技术的人,系统化运用电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安全、可靠和方便地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种种经济事务活动。
笔者认为,电子商务是具备下面几个因素:第一,综合运用电子工具于商务和管理过程;第二,商务过程的电子化;第三,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易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
(二)电子商务的内涵
1.电子商务的前提是商务信息化,这是人类革命性的进步。从人类文明史来看,以往的技术发明和工具创造主要是用于对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的开发,而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是有限的,许多是不可再生的。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知识获取、智力开发等。它是对自然信息、人类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处理、分发和传输等的工具。在它的帮助下,人类可以不断继承、挖掘前人的经验、教训和智慧,可以极大地扩充人类知识,从而走出一条内涵式、集约化、节约型发展社会物质、文化的理想之路来。如美国信息产业总产值已占到总GDP的70%左右,率先进入了信息社会。
2.电子商务的核心是人。因为电子商务是一个社会系统,它的中心必然是人。以往的定义中只强调了电子工具及其电子流水线,而没有明确提出人的作用和人的知识、技能的变化。电子商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商务,商务的中心是人(或人的集合)。电子工具的系统化应用也只能是人,而从事电子商务的人就必然是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掌握现代商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3.电子工具必然是现代化的。所谓现代化工具是指技术成熟、先进、高效、低成本、安全、可靠和方便操作的电子工具。如:电报、电话、传真、电视、EDI、EOS、POS、电子货币、MIS、DSS等系列工具。从系统化方面讲,我们应将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等纵横相连,构造成支持微观、中观和宏观商务活动的安全、可靠、灵活、方便的系统。
4.对象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商务活动主要是针对实物商品进行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则首先要将实的商品虚拟化,形成信息化的虚拟商品,进而对虚拟商品进行整理、存储、加工传输。
(三)电子商务的类型
根据商务活动群体的业务性质不同可以把电子商务分成以下几类:
1.B to B(Business-to-Business)类型。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活动。
2.B to C(Business-to-Consumer)类型。是指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活动。
3.B to G(Business-to-Government)类型。是指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商务活动。
4.C to G(Consumer-to-Government)类型。是指消费者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商务活动。
5.C to C(Consumer-to-Consumer)类型。是指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活动。
二、中外电子商务发展比较
电子商务的出现,在具备前期EDI、Internet等成熟技术的同时,又能满足社会强烈的贸易需求。目前,在发达国家中间,美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最快,许多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是其他国家电子商务开展电子商务的标杆,因此下面就以美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历程为例,进行比较分析。
(一)电子商务产生的基础不同
我国电子商务始于被称为“电子商务年”的1998年,在此之前,虽说我国也采用的EDI技术,但更多的是国外电子商务技术的引进。
美国电子商务始于1996年,是建立在EDI、Intranet/Internet等成熟技术基础之上的。
(二)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度不同
我国从1993年开始实施“三金工程”,之后又实施了“十金工程”,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方面等因素,网络等相关基础建设还比较缓慢和滞后。国产软、硬件产品技术水平与市场占有率低,重大电子商务应用工程、应用系统所用的软硬件产品主要依靠国外公司,系统集成,信息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地区、年龄分布不均衡。
在美国,全球最著名的电子商务两大巨头——Ariba公司和Commerce One公司,耗资数10亿美元,历时五六年之久研制开发出一套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研究和开发一套完善的电子商务交易系统是一项耗时且投资巨大的系统工程,并需要IT顶尖技术,目前我国尚不具备这方面的技术。
(三)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诚信建设力度不同
1997年,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联合8个部委建立了中国电子商务数据交换技术委员会,电子商务开始在我国启动;1998年2月成立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2000年6月,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2005年4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但总体状况是法律规范和市场不健全,使得交易权利和信息安全缺乏有效的保护,重视力度有待提高。
美国从1996年开始,先后颁布了“全球电子商务选择税收政策”白皮书、《全球电子商务纲要》、“统一计算机信息交易法”、《电子签名法》。相比之下,美国有着完善的法令规章、健全的金融体制、弹性的货币与财政政策。
(四)电子商务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同
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占中国整个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的95%左右,2005年的交易额达到了6500亿元,较2004年增长了106%。IResearch预测,从2006年起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将会迎来第二个高速的增长期,iResearch预计2010年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将会达到14.47万亿元。
美国B2B电子商务市场起步较早,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也最为迅速。在最近四年中美国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始终占据全球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的50%以上,2005年达到了2.6亿元。据iResearch预计,美国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到2010年将会超过13万亿美元,达到13.5万亿美元。
根据《第1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我国互联网的渗透率为9.4%,美国为68.6%。
(五)物流发展的程度不同
1.我国物流企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绝大部分是传统的物流企业,数量规模供大于求,质量有待提高,相对较好的海尔、宝供等现代化物流,与美国的UPS、FedEx等物流公司的现代化程度相比,相差较远。
2.物流人才的现状
据初步预测,我国到2010年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0万~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量约100万~200万人,而目前普通高等院校多类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约1万人,在职人员培训规模约10万人。
根据美国奥尔良大学进行的全美物流业管理者教育程度的调查显示,大约92%的被调查者具有学士学位,40%的人具有硕士学位,22%的人具有从业资格证书。
(六)企业现代化水平、信用程度不同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阶段,普遍存在着信息管理水平低、信息结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运用计算机网络不充分等问题,国家企业中的信息处理能力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1%,国家重点企业中70%认为信息化投资不足,用于信息技术和设备投资累计仅占总资产的0.3%,与美国大企业8%-9%的水平相差甚远,有62%的企业还认为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商业信用体系不健全,系统和资源共享的商业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商业信用意识欠缺,电子商务发展缺乏良好的信用环境、规范的交易秩序作为保障。中消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涉及互联网的投诉达7189起,与上一年相比,增长幅度达到96.3%,增幅居各类投诉之首。相比之下,美国信用体系相对比较完善。
据统计,到1999年8月,已有23家国际大公司和CommerceOne携手建立了世界第一家致力于电子商务的全球贸易体系组织,大大促进了标准化进程,同时也为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三、结束语
无论我国还是美国,虽然在B2B、B2C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总量上于本国的传统的商业相比,仍然处于附属地位。据统计,美国三分之二的制造企业仍没有准备开展电子商务,大部分企业仅仅是将企业网站与内部的商业运作简单的集成在一起,真正使用互联网进行采购和销售的企业数量不多。并且共同面对诸如电子商务安全的安全、标准化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