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指标联合检测对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的作用分析论文_仲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分析多指标联合检测对于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的作用。方法:入组的持续性的心房颤动疾病患者均在入院后的第二天的早上进行空腹抽血,借助免疫比浊检测法检测患者的脂蛋白(a)及C反应蛋白(CRP),通过检测患者食管的超声心动图(TEE)来观测其左心房的最大直径。结果:研究组中的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疾病患者的CRP为11.07±2.64mg/L,脂蛋白(a)为0.30±0.05g/L,左心房的直径为48.13±5.04mm,分别较对照组的CRP、脂蛋白(a)及左心房的直径高约6mg/L、0.15g/L、11mm,经t检验数据分析,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CRP、脂蛋白(a)及左心房直径等多指标的联合检测能够有效预测心房颤动疾病患者是否合并有脑栓塞疾病,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关键词:多指标;联合检测;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作用分析

心房颤动在实际临床中为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1],其中血栓和中风等并发症都是因房颤而引起的,上述两类疾病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2]。脑栓塞主要是指不同的栓子经过血液流动而流进患者的颅内动脉,最终使得其血管腔发生了严重的狭窄或是急性的闭塞,从而使得供血区内相应脑组织的功能产生一定障碍性或是发生缺血性的坏死[3]。随着我们逐步进入老龄化的社会阶段,患有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疾病的病患也在逐渐的增多,同时其病发率和致死率也呈现增长趋势[4]。本文主要分析多指标联合检测对于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的作用,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本院的100例持续性的心房颤动疾病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持续性的心房颤动疾病患者中包括52例高血压疾病患者、10例稳定型的心绞痛疾病患者、18例瓣膜病疾病患者、20例缺血型心肌疾病患者,上述所有入组的持续性的心房颤动疾病患者全部按照相关的诊断标准进行精确诊断。将100例入组的持续性的心房颤动疾病患者按照患病类型随机分为研究组(合并脑栓塞疾病)、对照组(未合并脑栓塞疾病),每组持续性的心房颤动疾病患者各有50例。研究组中的持续性的心房颤动疾病患者当中,男女的比例为12:13,年龄均在55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7±1.8岁;对照组中的持续性的心房颤动疾病患者当中,男女的比例为13:12,年龄均在57岁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4±1.6岁。所有上述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晓病情,且上述持续性的心房颤动疾病患者均未存在有其他血液疾病、免疫系统性疾病、脑出血、急慢性的感染、脑梗死等疾病,以及在入组前,未曾使用过相关抗凝、调脂、溶栓、降压等药物,另外本次研究均不违背伦理学原则。

1.2 研究方法[5]

1.2.1 左心房的直径检测

通过检测患者食管的超声心动图(TEE)来观测其左心房的最大直径,上述操作由专业地心脏超声医生进行。

1.2.2 脂蛋白(a)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

上述全部入组的持续性的心房颤动疾病患者均在入院后的第二天的早上进行空腹抽血,借助免疫比浊检测法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持续性的心房颤动疾病患者的CRP、脂蛋白(a)的含量以及左心房的直径。

1.4 统计分析

对对照组和研究组中的持续性的心房颤动疾病患者的CRP、脂蛋白(a)的含量、左心房的直径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CRP、脂蛋白(a)的含量、左心房的直径为计量资料,应采用t检验,若两组数据之间P值小于0.05,则代表研究组中的持续性的心房颤动疾病患者的CRP、脂蛋白(a)的含量、左心房的直径较对照组的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CRP、脂蛋白(a)的含量以及左心房的直径对比分析

研究组中的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疾病患者的CRP为11.07±2.64mg/L,脂蛋白(a)为0.30±0.05g/L,左心房的直径为48.13±5.04mm,分别较对照组的CRP、脂蛋白(a)及左心房的直径高约6mg/L、0.15g/L、11mm,经t检验数据分析,其t值分别为13.146、9.487及14.055,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3.讨论

心房颤动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症状,房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丧失了正常心肌规律性的收缩和舒张活动,取而代之的是较快的且又极不协调的微弱的蠕动,使得心房颤动疾病患者丧失安全有效的收缩能力[6]。心房颤动的危害除了给患者带来心功能不全或心悸等临床症状,还会带来更为严重的脑栓塞疾病。

脂蛋白(a)为一类特殊的脂蛋白,其是由较低密度的脂蛋白与载脂蛋白A结合而成的一种二聚体[7]。其中LDL为血浆中含有丰富胆固醇的一类脂蛋白,这种脂蛋白的颗粒通常很小,极易被氧气氧化;而当这种脂蛋白的含量增加时,使得吞噬细胞增强了其内部的胆固醇的酯化作用,进而大大促进了泡沫细胞的聚集和生长,进一步导致患者发展成动脉的粥样硬化[8]。另外,脂蛋白(a)还会使平滑肌细胞得到进一步的增殖,而该细胞会进一步促进动脉的粥样硬化形成[9]。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中的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疾病患者的CRP为11.07±2.64mg/L,脂蛋白(a)为0.30±0.05g/L,左心房的直径为48.13±5.04mm,分别较对照组的CRP、脂蛋白(a)及左心房的直径高约6mg/L、0.15g/L、11mm,经t检验数据分析,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总而言之,CRP、脂蛋白(a)及左心房直径等多指标的联合检测能够有效预测心房颤动疾病患者是否合并有脑栓塞疾病,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许友升,孟令波,杨德忠,等.多指标联合检测对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的相关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2,46(6):604-606.

[2]黄春,朱飞,胡细灰.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6):39-41.

[3]刘玉珍.房颤致脑栓塞3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494-495.

[4]吴章薇,梅丽平,赵军,等.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和出血转化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16,11(1):47-53.

[5]王津生.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5):110-111.

[6]王琴,张丽.心房颤动并发脑栓塞60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9):73-74.

[7]刘艳新.心房颤动惦记合并脑栓塞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1):203-204.

[8]郭宁,谭秋波.43例心房颤动致脑栓塞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3,13(4):318-320.

[9]吴志勇,肖瑾,王峰,等.心房颤动伴脑栓塞患者行不同治疗方案的复发情况[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5,18(15):497-499.

论文作者:仲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7

标签:;  ;  ;  ;  ;  ;  ;  ;  

多指标联合检测对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的作用分析论文_仲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