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孩子亦需特殊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殊教育论文,聪明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你遇到过这样的孩子吗——一个年仅4岁的孩子,能进行广泛阅读,其识字量远远超过一般的小学2年级学生;一个被认为可能是“多动症”的孩子,原来智商是那样的高……这些孩子聪明而与众不同,也因此有了特殊的经历,可能是曾受到鼓励的,也可能曾经被无端地拒绝或限制。他们需要怎样的教育呢?先了解一下他们吧——
1.爱“学习”的4岁孩童
楠楠是个4岁的姑娘,短短的头发,亮亮的眼睛。这么个“小人”,引起了大人们极大的好奇:
小楠楠的外公带她走进咨询室,她不像别的孩子对玩具那么热衷,而是先环顾周围的文字宣传板面,在外公的鼓励下,念念有词:“把健康赋予每一个儿童。健康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躯体状况良好……”她一边读,外公一边为她解释相应的词汇,如:赋予、标准、躯体等。
一般家长来咨询,多数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性格、情绪或行为等某些方面需要矫治,小楠楠外公此行却是因为小楠楠很强的学习能力。虽然不到4周岁,但楠楠已认识相当数量的汉字,走到哪,学到哪,看到哪,读到哪。楠楠的家人一方面非常高兴,另一方面又担心:楠楠以后进了小学会不会厌烦一般的课堂教育?怎样才能更好地使小楠楠健康成长?
楠楠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能够将字的“音”、“形”统一,甚至理解相应的“义”。她已经可以自己阅读幼儿园给小朋友订的报纸,不用爸爸妈妈或外公外婆再转述;即使在家里,妈妈一边讲童话故事,她也要一边看书上的文字。总之,小楠楠对“学习”有着极大的兴致。目前还加入了英语的学习,她也同样好学、肯学。她学数字可以顺利数到100,已有了基本的“数”的概念。
应该说,小楠楠从智能表现上看,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是不是小楠楠比别的小朋友说话早呢?其实小楠楠2岁前的表现与同龄孩子不相上下,只是在她2岁后的言语发展过程中,家里人发现她对学说话非常感兴趣,外公又是从事高等教育的,于是抓住了小楠楠的“好学”特点,不断在生活中扩展其词汇量,不但教她说,还教她理解意思,认识字形。
小楠楠学得好,得到不断的好评,好评又强化了小楠楠的好学,这就是“学习”的基本规律——成功能产生更大的成功!但令父母不安的是,小楠楠目前的兴趣、爱好、是非观念等都与同龄小朋友差别较大。她不喜欢夸张的动画片,认为是“不可能”的;她不会与别的小朋友抢东西,因为“不值得”。在小朋友群体中,她显得“孤单”,显得不合群。
儿童是发展中的人,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而学会学习、学会适应、学会成长是每个儿童的共同任务。从小楠楠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
1.儿童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者本身。教者兴趣浓厚,方法灵活,儿童也会配合默契,其乐融融;否则就可能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小楠楠的家人在开发小楠楠能力方面做得很好,能尊重孩子好奇的天性,把握孩子的发展规律,将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既增长了知识,更激活了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2.儿童的发展是其个体成长与社会适应的综合表现,任何一方的偏颇,都可能影响另一方,也就限制了整体的发展。怎样使小楠楠目前的“特殊”与群体化的生活相适应,怎样发展孩子的与同伴交往,怎样与以后的系统性集体化学习教育衔接,都是值得深思与讨论的问题。
因此,建议小楠楠的家人将学前期的引导着重放在思维开拓与个性培养上。一方面鼓励提问,鼓励假设,鼓励“异想天开”,让孩子不仅会积极思考,还能勇于探索,并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要促进孩子的人际交往,教导她勇敢面对同伴交往中的矛盾冲突,学会积极的应对策略,培养团体合作精神,增强环境适应力。
2.特殊的“多动症”
小凡,是个机灵的一年级男生。与父母一起进入咨询室,他显得很“老练”,东看看,西瞧瞧,一点也不拘谨、害怕。爸爸妈妈说,他就是这个样,到哪都适应得很快。入学不久,他就与老师“混”熟了,敢在上课时与老师争辩,一点也不怕老师。来咨询的主要原因是:老师说他上课很少能安安静静地听讲,只听几分钟就要动了,而且爱与周围的同学说话,影响课堂纪律。父母担心小凡患了“多动症”。
经过一系列的测试,我发现小凡智力过人,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喜欢探索新事物,而且注意力集中;他的功课也很好,并且没有运动功能不协调或技能较差等现象。这些都说明小凡并非“多动症”。他的爸爸还说,如果教小凡玩电脑,小凡可以坐上几个小时。那他为什么上课不能安静,总要“动”呢?
原来,小凡是个思维非常敏捷的孩子,而且在学前已经学了许多东西,现在已经可以自己运用电脑了。课堂上老师教的东西他一听就知道了,于是他开始寻找别的“新奇点”,就选择了与小朋友“说话”。
可见,小凡根本不是“多动症”,而是太聪明。这使得他的学习过程与别的同学不协调。但是课堂是为大多数孩子设的,不可能只根据他的发展需要进行教学。那么如何既保证集体教学,又考虑到个体差异呢?
作为咨询者,先与小凡做了一次“角色扮演”,将他的行为表演给他看,目的是让他“看到”自己的行为,明白自己对他人、课堂的影响。结果,他笑着同意上课尽量不去影响别人。此外,我也给了小凡及其父母以下几点建议:
1.与其让孩子克制自己的行为,不如让他有所为。也就是给小凡课堂上留一些“做”的任务,让他的注意力有“用武之地”。比如:小凡不是爱动脑筋吗,干脆让他上课不断地去想问题,根据老师讲的、他听的,提出新的问题;然后可以适时与老师、同学,甚至父母讨论,好的提问要鼓励与奖赏。我们在思考的时候,是很少分心走神的。当然,至于如何提问,是要有所训练的。
2.争取环境支持。建议小凡的父母向老师说明一下小凡的实际情况,增强老师对孩子的理解,配合家长给予必要的监督与鼓励。如果能对小凡的积极思考、善提出新的问题因势利导,以此作为班里其他同学的榜样,就能增强小凡的自觉性,并促进其他孩子的学习与进步。
小楠楠与小凡虽然处于不同年龄,一个在学前期,一个在学龄期,但表现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智力发展良好,学习能力强,喜欢思考;有着不同于其他同年龄孩子的思维方式与兴趣、爱好,表现得“非常聪明”;在知识面、学习主动性、求知欲、钻研精神等方面,有着其他同年龄孩子没有的优势。
这些“聪明”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前期所受的家庭教育:良好的早期能力开发,积极鼓励的家庭氛围,广阔灵活的学习空间等。如果您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那么就不要将“聪明”寄托在“天生”上,用您的智慧与投入去造就“聪明”吧!
儿童的发展是连续的,前一年龄段是后一年龄段的基础。只要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就可能使孩子的潜能得到发展;而当孩子得到充分发展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他有着“与众不同”的优势。当然,在造就聪明的同时,也可能造就出一些“与众不同”的问题,比如:小楠楠与小凡所面临的同伴交往、集体学习方面的适应性问题等。因此,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孩子的健康成长正反映了成人教育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