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2例分析论文_朱云霞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22200

摘要:目的:通过对近年来诊断和治疗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6例梅毒中12例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病期、就诊原因、血清学检查及治疗阴转情况的特征因素。结果: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2例占治疗梅毒的11.32%;其中一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例占8.3%,二期梅毒血清固定3例占25%,潜伏梅毒血清固定8例占66.7%。结论:梅毒的分期和类型不同则血清固定发生率不同,潜伏梅毒的血清固定发生率高,研究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的影响因素和对策是提高梅毒防治效果的关键措施之一。

关键词:梅毒;血清固定;临床分析

为了探讨梅毒的发病特点、治疗效果和“血清固定”的 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我们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性病门诊106例资料完整的 梅毒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血清反应素试验随访观察,共发现12例“血清固定”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性病门诊确诊的106例梅毒患者资料,诊断和治疗依据性病诊断标准(卫生部颁布),所有患者均进行HIV抗体初筛。治疗后定期复查梅毒血清反应素试验RPR(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及TPP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制剂),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第2年每6个月复查一次。潜伏梅毒患者均否认曾有梅毒病史、无任何梅毒症状和体征。对合并其他性病症状的患者,分别给予实验室或临床确诊并给于对症治疗。

1.2 方法

对106例梅毒患者的诊断分型、性别、年龄、发病趋势、就诊原因、血清学检查、合并其他性病情况、治疗及与血清阴转情况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2 结果

106例梅毒患者中,显性梅毒86例、其中一期梅毒 58例、二期梅毒 28 例,潜伏梅毒20例;性别为男性65例、女性41例,男女之比为1.58:1;年龄最小为16,最大为70岁;主动就诊82例,体检发现24例。性病合并情况,其中淋病8例、衣原体感染(尿道炎、宫颈炎)24例、尖锐湿疣 29 例、生殖器疱疹2例。以合并尖锐湿疣最多占27.35%;治疗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106例梅毒在2年内RPR阴转94例、血清固定12例,其中一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例占8.3%;二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3例占25%;潜伏梅毒血清固定患者8例占66.7%。治疗前后梅毒血清反应素实验阴转情况见表1、表2。

讨论

经规范治疗的梅毒患者多数能够取得满意疗效。评价治疗效果有多种方法,但血清反应素抗体实验是非常有效和常用的指标,一般正规治疗后,患者血清反应素抗体在2年内转阴,但是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血清固定”或“血清抵抗”。有关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率的报道各地不一,朱俊波【1】等报告为25.72%,本组资料显示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率为11.32%,还显示潜伏梅毒的血清固定较一期、二期梅毒的血清固定发生率高。这可能与各组梅毒的性别、年龄、治疗情况、梅毒分期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还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判断标准有关,以2年为限还是1年为限,没有严格标准,根据吴志华主编现代皮肤性病学定义为:早期梅毒治疗2年按规定时间随访如血清反应素试验仍不阴转或超过2年不阴转就称梅毒血清固定。梅毒血清固定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梅毒的治疗阴转率与病期有关,有研究表明,梅毒的病期越长,治愈时间也越长,阴转率也低,时间也长 [2]。Podwinska等认为梅毒患者存在免疫失衡或免疫抑制,使有些患者短期内不能有效的进行免疫反应所致。只有当患者机体存在有效力的免疫系统,再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时才能有效的治愈梅毒。有研究用头孢曲松钠加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梅毒血清固定,取得良好的效果,这给梅毒血清固定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3].。其次是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分型等有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此外,规范的早期治疗也 非常重要,有些患者由于没有及时确诊,可能使用不少抗生素或其他药物,造成机体免疫机制改变,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合并其他性病也影响治疗效果,Smith等,对31例合并HIV感染的梅毒进行治疗,有5例发生血清固定。有研究表明,血清固定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失调与免疫抑制,主要表现为CD4+淋巴细胞明显下降,CD8+明显升高,使得梅毒螺旋体清楚下降,造成其残存引发血清固定。由于梅毒患者的免疫学变化复杂,梅毒血清固定现象的形成原因估计也是多元性的,对于其研究都在不断深入,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和总结其基本的影响因素,以便今后更好的认识梅毒的发病及治疗提供依据。因此,要重视梅毒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特别是潜伏梅毒,由于无症状容易漏诊延误治疗。研究梅毒血清固定的影响因素和对策是提高梅毒治疗效果的关键措施之一。梅毒转阴与否远期观察,对内脏器官及神经系统的影响及程度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特别是女性血清固定者应进一步随访,是否影响婚后生育等问题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朱俊波,孙习俊,等潜伏梅毒82例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9,25(10):780-781.

[2]周平玉,顾志英,徐金华,等.早期显性梅毒治疗预后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6:366~368.

[3]谢海莉,赵进,李伟,等.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5):325-327.

论文作者:朱云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  ;  ;  ;  ;  ;  ;  ;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2例分析论文_朱云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