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急救中心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后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我们急救中心出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409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急救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平均救治时间、平均到达现场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患者平均救治时间为46分钟,平均到达现场时间为22分钟,患者对院前急救护理的满意度为92.42%。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运用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并获得患方与社会的好评,推广价值较显著。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影响
人体冠状动脉出现病变后,使得持续性、急性缺氧和供血下降,导致发生急性心肌缺血的情况称之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表现为持久、剧烈的胸痛胸闷,口服止痛药物或休息后不能使疼痛感完全消除。同时会进行性改变患者的心电图形态,明显提高心肌酶活性,导致心律失常发生,甚者发生心脏功能衰竭和休克,对患者健康威胁极大[1]。本文为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后对患者产生的影响,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两年时间我们中心出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409人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我们中心出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共计有409人,男性312人,女性:97人。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94岁,平均年龄:63.62。其中危重患者323人,静脉输液:334人,静脉注射:28人,肌肉注射:4人,口服给药:56人,吸氧:400人,监测血氧饱和度:387人,心电图:153人,心电监护:180人,电除颤:1人,气管插管:2人。
1.2临床诊断标准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参考王吉耀主编的《内科学》。
1.3 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主要方法如下。
1.3.1急救出诊措施:接到120调度中心出诊电话后,急救车组人员需在1分钟内出车,途中打电话与患者家属积极联系,有效评估患者病情状况,嘱患者取半卧位或卧位休息,严禁情绪激动和体力活动,不可自行对患者进行搬动,如果有供氧条件,可以先给予患者吸氧。联系过程中确定患者的准确位置,并让家属做好接车准备。
1.3.2现场急救护理: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需要快速准确检查患者意识,生命体征,行心电图检查,询问病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此同时,急救护士要快速给予患者吸氧,吸氧浓度,氧流量和吸氧方式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护士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急救药物能够及时输入,最好留置静脉套管针,保证搬运患者过程静脉给药的持续性。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的意识,面色,生命体征严密观察,若发现不良情况及时向医生告知并予以有效处理。
1.3.3心理护理:通常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突发胸痛等相关症状,受 该症状的影响,患者及家属会出现各种不良心理状态,例如焦虑、紧张及恐惧等。急救护士除积极抢救患者外,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沟通,积极鼓励和支持患者,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安慰,使其不安心理和紧张情绪得到有效缓解,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安抚患者家属,避免因家属的不良情绪而影响患者病情加重及抢救治疗效果。
1.3.4转运途中护理:搬运患者时,让患者静卧在担架上,不要用力,医护人员对患者采取头高脚低位并做好安全约束后进行搬运。在转运过程中,维持各管道通畅有效,连接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提前准备好急救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随时除颤及心肺复苏准备。
1.3.5做好交接工作:转运途中与医院进行电话联系,根据患者病情及性别情况,让医院落 实好床位,提前做好抢救准备。到达医院后将病人安全交接给医院的医护人员,详细介绍患者疾病情况,用药情况及生命体征,院前急救护士要重点交接好各种用药情况和管道情况。
1.4数据收集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回访内容主要为患者及其家属对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其中0-100分为护理满意度评分标准,护理满意度分为不满意(低于60分)、满意(在60-85分之间)和非常满意(大于85分)三个等级。满意度结果为非常满意和满意之和与总例数的比值×100%。
1.5观察项目和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平均救治时间、平均到达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2结果
2.1观察所有患者院前平均救治时间、平均到达时间情况
研究显示,患者平均救治时间为46分钟,平均到达时间为22分钟。救治时间快速,急救用时较短。
2.2观察所有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409例患者中,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例数分别为258例、120例及31例,护理满意度为92.42%(378/409)患者对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较高。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急性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较为复杂的病情状况。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前区或胸骨后出现突然发作的持续而剧烈的压榨性疼痛,少数患者没有疼痛感觉,部分患者在上腹部出现疼痛症状,此外还包括神志障碍,发热、不适等全身症状,腹胀、呕吐、恶心等胃肠道症状,对患者生命健康影响较大。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过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烟及大量饮酒等,致病因素十分复杂。该病若治疗不及时容易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2]。
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及时有效救治,能够使患者病情稳定、治疗和预后得到明显改善。针对院前急救来讲,它能够有效、准确、及时的对院前急救护理充分开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患者获得有效救治,从而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同时更好的挽救患者生命,使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3]。
本文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后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予以研究,结果显示,46分钟为平均救治时间,22分钟为平均到达时间,92.42%为护理满意度,可见大部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较高。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运用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后,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生命安全有了更多保障,院前急救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其临床价值十分显著,值得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梁肖霞,周华玲,彭雪梅等.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15-16.
[2]王琼涛,彭清臻.87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8(1):31-32,38.
[3]陈晓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4):402-404.
作者简介:杨晓雪(1986-3),女,汉族,云南.昆明,大学本科,职称:主管护师,主要从事院前急救护理工作。
论文作者:杨晓雪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满意度论文; 平均论文; 情况论文; 时间论文; 病情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