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孔德玉

哈尔滨市阿城区玉泉街道中心卫生院 150322

【摘 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为寻求更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 年3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84 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 42例,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 ;观察组 42 例,给予心理、运动、饮食、服药、睡眠以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 6个月。 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观察两组生活质量。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改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应重视综合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2-012-02

前言: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心力衰竭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疾病本身的治疗问题,同时也开始关注患者的生活与心理问题。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生活质量因疾病原因而下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现将具体实施情况和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3月-2015 年3月我院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排除运动和语言功能有障碍的患者。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45-77岁,平均(63.2±4.9)岁,病程2.0-10.5年,平均(4.7±3.3)年。对照组患者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46-79岁,平均(64.2±7.1)岁,病程1.8-12年,平均(4.9±2.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基础心脏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患者均自愿合作,签订知情同意书;受教育程度在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无精神病史、无语言沟通障碍、无脑损伤或脑部疾病、无人格障碍以及智力障碍、无意识、听力以及肢体运动障碍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种类、心功能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 CHF 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个体特性综合评估患者,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病情掌握情况、对疾病的态度、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况和社会支持等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及健康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利用讲座、宣传栏、发放小册子等方式让患者了解心力衰竭发生的病因、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提高患者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知程度,通过患者对慢性心力衰竭具体了解,减轻患者对此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避免诱发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使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后根据其心理加强疏导,认真讲解心理因素与疾病转归的关系,让其保持乐观情绪及取得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家属沟通,为患者提供精神与经济支持。根据心功能分级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鼓励患者进行适当运动。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及家属制动运动计划,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洗漱、进食等,指导并协助患者下床活动,逐步到散步和生活资料,指导患者逐渐增加运动量,逐步提高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减轻家庭照顾负担。但避免劳累和过度活动。每日早餐前监测患者的体重,3 d内体重增加 2 kg 以上说明已有轻度的水钠潴留,要引起重视,吃低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多餐,以减轻心脏负担。应根据不同情况制订护理措施并严格有效地执行,包括保持环境安静,按时睡觉,右侧卧位,不紧张不激动,做到彻底放松,实在难以入睡或睡眠质量差时,适当给予镇静剂等。住院及随访期间反复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交代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使患者养成正确规范服药的好习惯以达到最好的疗效。出院指导:嘱咐患者出院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避免感染、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诱发因素出现,嘱咐患者减少钠盐摄入,指导患者严格遵守医嘱,让患者指导药物的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在使用洋地磺类药物时,要按时、按量服用,定期检查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出院后第 1个月每周随访 1 次,2-6个月每月由主治医生进行患者饮食、服药、运动、睡眠及避免诱因的健康教育 1 次, 有问题随时电话咨询联系,出院后 6个月进行生活质量相关测评采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当 P<0.05 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情况。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3.1慢性心力衰竭的简介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何侧心室或心房受累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左心衰竭最常见。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主要是由于左心房和(或)右心室衰竭引起肺瘀血、肺水肿;而右心衰竭的临床特点是由于右心房和(或)右心室衰竭引起体循环静脉瘀血和水钠潴留,在发生左心衰竭后,右心也常相继发生功能损害,最终导致全心衰竭,出现右心衰竭时,左心衰竭症状可有所减轻。疾病诊断为心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前者多见于中年以上,有心脏病史及心脏增大等体征,常在夜间发作,肺部可闻干,湿罗音,对强心剂有效;而后者多见于青少年, 无心脏病史及心脏体征,常在春秋季发作,有过敏史,肺内满布哮鸣音,对麻黄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氨茶硷等有效。右心衰竭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的鉴别三者均可出现肝脏肿大,腹水,但右心衰竭多伴有心脏杂音或肺气肿,心包积液时扩大的心浊音界可随体位而变动,心音遥远,无杂音,有奇脉;缩窄性心包炎心界不大或稍大,无杂音,有奇脉。

3.2综合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干预影响效果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优质护理时代的到来,使得我们的护理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心理和行为护理已逐渐得到重视自我效能理论是一种心理行为的思想和方法。该理论重视人的主体意识对行为的控制作用,强调从调动人的潜能入手来达到行为的目标,而个人自我效能的形成与改变受到直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以及生理情绪状态。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于其他心血管疾病和慢性病的患者。这是由于 CHF 导致患者体力、自理活动受到限制,并且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造成了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出院后的定期电话随访和指导将从医院到家庭的护理模式有效运用到患者身上,把护理措施从医院延伸至患者家中,有效地减少发生心力衰竭的诱因,让患者更加规律的服药,提高了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通过心理化疗可以舒缓患者情绪,减轻心理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增强患者自信心,使患者心理健康。通过出院指导,让患者了解在家里继续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结束语: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临床综合征,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重要内容。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患者的心理和心理均得到了有效改善,治疗的依从性有所提高,故综合护理干预应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芳.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吉林医学,2013,36:7726-7728.

[2]张连英,周国光.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06:80-81.

[3]曾成姚.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2014,36:107-108.

论文作者:孔德玉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  ;  ;  ;  ;  ;  ;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孔德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