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市民族医院;甘肃临夏731100)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各39例的两组,分别为试验组和参考组;参考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中医辩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状况。结果:采用西医治疗的39例参考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治疗无效;采用中医治疗的39例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显然高于参考组的总有效率87.2%;并且,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显然低于参考组患者的7.8%,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并且能够有效控制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内科
引言: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并且伴有喘证[1]。该病在老年人群体中发病率较高,而且随着病情发展,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甚至会发展为终年咳嗽,秋季和冬季更加严重,病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最后会逐渐演变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2]。就当前临床治疗状况来看,西医治疗是常用方式,然而起实际疗效并不理想。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本院特实施本次医学研究,现就此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各39例的两组,分别为试验组和参考组。其中39例参考组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范围在33岁到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2±7.1)岁,病程范围在3年到9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8±2.5)年。39例试验组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范围在35岁到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8±7.6)岁,病程范围在3年到1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1±2.9)年。通过将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做统计分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陆再英所著的《内科学》中所提出的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并且伴有喘息[3]。(2)每年持续发病三个月以上,发病史超过两年以上。(3)不包括其他呼吸道疾病;(4)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理解并自愿参加。
1.3 治疗方法
参考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主要以抗生素搭配糖皮质激素为主,再通过支气管舒张药实施西医对症治疗。连续治疗35天。
试验组患者给予中医辩证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种不同证型,给予相应的治疗。中医辨证治疗同样连续治疗35天。相关药方如下。
(1)肺虚证:临床表现为脉搏不振,舌苔薄白;治疗采用的中药包括,半夏15g、厚朴15g、茯苓12g、苏子12g、桔梗12g、陈皮12g、炙麻黄12g、百部12g、杏仁12g、炙甘草6g、紫菀6g、白前6g。
(2)肾虚型:临床表现为患者时呼吸受阻,痰多。治疗采用的中药包括,淮山药25g、党参25g、附子15g、熟地黄15g、半夏15g、泽泻15g、白术15g、陈皮10g、肉桂10g、茱萸10g、甘草10g。
(3)脾虚型:临床表现为不间断连续咳嗽较多,多痰且痰液粘稠,食欲不佳,治疗采用的中药包括,黄芪20g、山药20g、党参12g、白术9g、茯苓9g、五味子9g、防风6g、甘草3g。
(4)肺肾两虚型:临床表现为干咳、痰少或无痰,同时患者有晕眩现象。治疗采用的中药包括,太子参30g、茯苓6g、甘草6g、半夏6g、陈皮6g、五味子6g、熟地黄12 g、枇杷叶10g、麦冬15 g。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两组患者分别治疗35天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肺功能经过检查恢复正常,视之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肺功能检查有明显改善,视之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同时肺功能也无改善甚至有恶化趋势,视之为无效。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有效患者与显效患者数量之和,占全部患者数量的比例。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做数据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运用t检验,计数数据运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采用西医治疗的39例参考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治疗无效;采用中医治疗的39例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显然高于参考组的总有效率87.2%,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状况比较
采用西医治疗的39例参考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呕吐等不良反应,经过对症治疗后得到缓解,不良反应率为7.8%;采用中医治疗的39例试验组患者没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西医治疗的39例参考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治疗无效;采用中医治疗的39例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显然高于参考组的总有效率87.2%;并且,试验组患者没有发现不良反应,参考组患者中发生3例不良反应,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并且能够有效控制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志环.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8):77-78.
[2]刘素红.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探究[J].中外医疗,2015,(9):179-180.
[3]冯耀文,冯而标,伍尚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12):66-67.
论文作者:王恒刚,马孝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下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患者论文; 支气管炎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西医论文; 疗效论文; 两组论文; 中医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下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