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球信息产业化进程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进程论文,地球论文,我国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地球信息产业化的必然趋势
地球信息产业化的必然趋势一方面是由科学发展内在的必然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发展地球信息产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我国地球信息产业化已形成一定基础和推动力。
(一)地球信息科学的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地球信息产业化。
地球信息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地球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等的交叉和融合。地球信息科学是地球科学的一门新兴的重要分支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以信息流为手段研究地球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人流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它由三部分组成:“地球信息机理”是其理论研究的主体,“地球信息技术”是其研究手段,“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其主要应用研究领域。可见,地球信息科学产生的根本动因是,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应用地球信息技术,从信息流的角度来揭示地球系统发生、发展及其演化规律,从而解决资源、环境与社会宏观调控方面的协调与融合问题,而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其核心也在于地球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显然,理论实践表明,技术要广泛被应用必须发展成产业,也即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必须实现地球信息产业化,以产业化推动地球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地球信息技术应用中深化人类对地球信息机理的认识,从而提高人类调节、控制地球系统各种策略、方案制订与实施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我国地球信息产业市场巨大是地球信息产业化的前提。
地球信息科学产生与发展,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技术上,都将为地球科学问题的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指导与支持。陈述彭先生用人的双手形象地描述了地球信息科学的应用:一只手看作是全球变化,其中每一个手指分别代表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土壤圈和岩石圈,五个方面相互作用构成全球变化研究主题;另一只手看作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大拇指代表人流,其余四指代表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见,地球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其广泛,包括测绘、土地、建设、石油、地质矿产、农村、电源、电力、交通、水利、海洋运输、灾害防治及公安、国防等各个有关领域,社会对地球信息产业有巨大的需求,实现地球信息产业化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目前发展我国地球信息产业具备了有利条件与难得的机遇。
1.地球信息产业化作为我国信息产业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党的“十五”大江泽民同志的报告中,都多次强调积极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应用系统越来越多地列入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和发展计划;地球信息软件产业的发展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的“重中之重”项目,各有关应用部门在专业地球信息软件的开发和推广中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我国地理信息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通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地球信息系统在我国资源环境调查、灾害监测、城市规划管理、国土开发布局以及军事、通信等领域已经取得显著效益;所取得的这些成果不但为各个领域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建设和我国地理信息技术产业化奠定了基础,并为我国地理信息产品开辟了极其广阔的市场。
3.地球信息产业与相关产业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趋势正在形成。一些新兴高技术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酝酿;开发了一批水平较高的地球信息技术通用或专用软件,出现了一批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主要方向的高科技企业,推出了一批国产基础软件。
4.国际性的计算机技术及其产业更新为我国地球信息产业高起点地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9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计算机技术开始新一轮更新换代。在此进程中,与数据库管理系统融为一体,面向对象、支持各媒体信息、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新一代地理技术基础软件开始商业化。面对经济、科技、信息全球化的趋势,党的“十五”大确立了进一步加大我国经济政策开放步伐的方针,这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
二、影响我国地球信息产业化进程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地球信息产业化前景广阔,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及其产业化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对地球信息产业发展宏观管理薄弱。作为地球信息科学应用核心的地理信息技术软件产业,在我国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成果大多停留在试验阶段,投入实际应用、转化为生产力的较少。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在地球信息系统建设和发展上缺乏强有力的统一管理和协调的机构,对宏观布局和发展战略重视不够。现在的应用项目主要限于部门或地区的局部应用,国家未能在地理信息的标准化和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方面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许多基础性应用系统的开发缺乏国家的统筹规划和有效监督,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较为普遍,在国际竞争方面也缺乏统一安排和协调。
2.基础性地球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商品化和网络化程度低,不能满足许多专业领域应用的要求。加上缺乏数据共享机制,许多应用工程系统已经建成,但在实行运行却苦于数据不足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状况迫使许多单位自己想法解决,导致了地球信息系统应用领域中大量基础信息的不规范和重复数字化,不仅造成了时间、资金和人力的极大浪费,而且由于缺乏国内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将给今后的信息共享网络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隐患和后果。
3.产业发展的内生机制没有形成。产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而企业的发展取决于是否建立了内生机制——即企业的运行机制、经营机制必须不受非企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但是,目前在我国,所要求的机制并没有形成。一是从事地理信息技术开发的大多企业主要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因此这部分企业大多还处于由科研体制向企业运行体制转化的过程之中,基本上采取多种体制并存的运行方式,很不适应市场动作方式,缺乏发展企业大的思路,企业主管单位对于如何管理所属企业也大多缺乏经验,各种关系没有完全理顺。二是现有的软件技术为主的企业建立时间较晚,企业管理多未走上正轨,缺乏多层次的经营管理人员,经营观念和方法不能适应当前激烈市场竞争局面,企业经营能力不强,市场开拓能力弱,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力量不足,抗风险力量弱,发展速度自然缓慢。一大批企业不能发展壮大,相应技术就谈不上产业化。三是产品技术创新力度不够,产品开发基本上还是跟随着国外步子走,这也是由企业内生机制不完善所决定的。
4.产业发展的外在环境缺乏支持。首先是产业政策不完善,而这是政府是否支持企业和支持力度大小的主要标志。虽然国家对发展地理信息软件产业给以很大的关注,但在扶持国内有关企业、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方面不配套。如在如何解决地理数据共享和适当收费的标准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建立国内地理信息交换标准方面国家支持和协调的力度不够;如何针对软件企业的特点实施股份制改造规定不够明确;在扶持国内地理信息系统企业方面,软件销售征收所得税的问题,由于软件开发人力费用的投入是成本的主要方面,按现在的规定不能计入所得税抵扣,给软件企业增加了很大的负担;如何在同等条件下鼓励使用国产软件的有关措施也没有明确的说明;对高新技术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科技贷款问题,虽然有关科技管理部门十分关心和支持,但如何与金融部门协调则尚未制度化。其次,市场体系不完善,缺乏协调,构成企业发展一大制约。目前,国内地理信息技术市场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没有行规、行约可以遵循。不正当竞争现象时有发生。企业恶性竞争的直接后果是影响售后服务的质量,减少新产品开发的支持,削弱用户对地理信息技术软件的信心,最终会危及企业的生存。第三,由于缺乏明确和有效的政策,特别是激励政策,优秀的软件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流失严重,而人才正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线,人才的流失往往伴随着技术和市场的流失。
三、推进我国地球信息产业化进程的经济学对策
从经济学角度看,要加快我国地球信息产业化进程,必须在以下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一)扩大地球信息产业的需求
地球信息产业形成的根本动因是社会对地球信息技术的需要,这种需要的结果是地球信息技术商品(如软件的产生),商品在价值没有实现以前表现为产品,产品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因此需求→产业→商品→产品→企业流程的逆向,表明产业化进程取决于社会对该产业产品(商品)的需求。也即,要加快地球信息产业化进程,必须采取有效对策扩大社会对地球信息技术产品的需求。对地球信息产业而言,以下措施可有效扩大需求:(1)争取政府重视与支持;(2)提高公众对地球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3)进行应用示范与推广;(4)降低社会可接受的成本。
(二)增强地球信息产业供给能力
促使地球信息产业供给能力良性发展的主要对策:一是国家制订激励政策,对相关企业予以政策方面的支持与优惠;二是对现有以地球信息技术产品为主的企业进行改革,推进企业资本组合和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坚持集约化和规模经济的方向,促进地球信息产业向集约化发展;三是建立起知识结构合理的技术开发队伍,从政策、企业机制方面建立技术创新与技术储备机制;四是积极营造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使之可以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如在企业股份制改造中要充分考虑技术成果所占的股份,在企业内部确定合理的技术股、创业股、管理股的比例;再如要规范国内人才流动机制,保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等。
(三)提高地球信息技术产品竞争力
在质量、需求满足度一样的前提下,产品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价值高低,价格是产业化进程的综合性影响因素。因此产业要发展,产品供给要增加,当产品价格不变时,就必须提高需求量。但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产品价格能为大众所接受,也即在供给方面必须降低成本。在产业发展初期,为加快产业发展,可采取保护产品价格,提高社会需求的办法;当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便需要在竞争中降低产品价格,提高服务质量,以确保需求量的增长,从而促进供给增加,使产业发展。
(四)加强宏观调控
新兴产业的成长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实际上,从经济学角度看,无论是扩大需求、增加供给、提高竞争力都含有宏观调控的成分。对地球信息产业,国家应从以下方面加强宏观管理:第一,配备必须的资金,动员和组织有关部门、各级地方政府的力量,在统一的规划下,有计划地建设信息基础体系,如覆盖全国的各种比例尺的国家基础地理数据库;全国范围或重点地区的各类资源专题数据库;若干有代表性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大型地下信息应用系统等。第二,加快建立我国地理信息标准的进程,建立我国地理信息的共享机制;第三,拨出一定费用,建立常设的地球信息系统应用软件产品认定机构,与国家软件产品登记机构配合,对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品进行规范的质量管理和版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