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4岁的孩子成为绑架的主犯时,学校、家庭和社会又会怎样呢?_家庭教育论文

当14岁的孩子成为绑架的主犯时,学校、家庭和社会又会怎样呢?_家庭教育论文

14岁少年成绑架杀人主犯 学校、家庭、社会怎么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成论文,主犯论文,家庭论文,学校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来,各新闻媒体接连报道在校学生中发生的各类较为严重的违法犯罪事件。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学校、家庭和社会、与教育方法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昨晚报道了一名14岁的中学生绑架杀人,令人触目惊心的案件以及对其深层次的思考——

去年12月30日下午3时许,安徽省淮北市警方接到报案, 一马姓报案人称自己的儿子被绑架,对方索要10万元现金赎人,并说会有一出租车前来取钱。警方高度重视此事,刑警大队副队长和其他刑警乔装成打车人将此车截住,从两侧上车把前来取钱的犯罪嫌疑人夹在中间。让刑警吃惊的是,被控制住的竟是一个小孩。经审查才知道,这个小孩姓张,年龄刚14岁,是淮北市孙土楼中学的学生,而他即是这起绑架案的主犯。去年12月29日,张某伙同15岁的葛某和20岁的徐某将同学马宁绑架后,塞进郊外的一口深井中并用乱石活活砸死。

学校教育的误区

据孙土楼中学张某的班主任介绍,张某是出了名的“不是好孩子”,哪个老师也不要他,才交到这个班。孙土楼中学校长则说,这个学生一直难以教育,他从小就偷窃。也许是我们的方法不得当,没有尽到责任。

那么,对这样的学生,教育存在什么漏洞呢?淮北市教委的贾耀兰主任分析得十分透彻,这些年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受到很大影响,应试教育使学校注重智育,忽略了德育,特别是法制教育。

全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认为,犯罪者往往是人格问题。他的攻击性、与别人的亲和能力和心理上都有很多不健康的问题。总之,来自社会的压力使他发育得不正常。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重视如何做人的问题,最能制止青少年犯罪的是情感。

北师大教育与心理研究院的专家劳凯声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教育目标的取向上有问题,小学、中学不是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而是更多地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率。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则比较忽视。这是当前一个主要的问题。

家庭教育的失败

犯罪嫌疑人张某走上犯罪道路,除了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外,他的家庭教育也存在着严重失误。

提起这些,张某的父母十分后悔,说以前只看他的学习成绩,除了打,没别的办法。平时最惯用的就是用皮带抽,20下不行,再抽。张某小小年纪染上吸烟的毛病,当着家长的面不敢吸,就在外面偷着吸,被其父逮住后,二话不说,除了一顿暴打外,就逼他吃烟丝,一盒烟让他吞下半盒,典型的“恶治”。处于成长期的未成年人,各方面尚未定型,一些学习和品质方面的问题还是表面的东西,仍有可塑性,采取打骂和体罚,绝不是好办法。往往会使孩子产生抗拒心理,同时也阻断了孩子和家长沟通的渠道。

孙云晓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孩子是有多种需要的,如果在学习或品质上有问题,绝不能歧视,而要关心他。现在的父母大体上是一样的: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健康,第三是吃饭、穿衣,第四才是思想品德。真正的关心应该是从小身心的协调发展。

社会环境的影响

张某的家庭教育显然存在严重问题,但这不是他走向犯罪的惟一原因,那么在他作案前,又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呢?

据班主任介绍,张某曾向班里两个孩子要钱,这两个孩子回家后向自己的妈妈讲了,妈妈便来校找校长反映情况。张某看到后,知道自己犯了事。回家偷拿了其父两个月的工资跑了,交上了不三不四的人。

从表面看,张某是离家出走后的一二十天里学坏的,并走上犯罪道路。但是一个人的变化过程却并不是如此简单。

北京大学犯罪问题研究中心的专家康树华指出,青少年在成长期,生理、心理和成年人不一样,接受外界的影响,和好人在一起可以健康成长;和坏人在一起就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从全世界来看,二战后,黄色的东西泛滥非常严重,我国也是如此,黄色暴力图书、影片都出现了。

北师大教育专家也认为,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如果环境不好,学校周围有诲淫诲盗的文化娱乐场所,青少年很容易受到影响,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黄、赌、毒的社会丑恶现象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要扭转目前基础教育中的问题,不仅要依靠教师,要依靠学校、更要依靠全社会,共同来做这件事。

标签:;  ;  

当14岁的孩子成为绑架的主犯时,学校、家庭和社会又会怎样呢?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