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总统飞往莫斯科--兼谈里海的法律地位_时政外交论文

哈萨克斯坦总统飞往莫斯科--兼谈里海的法律地位_时政外交论文

哈总统急飞莫斯科——兼议里海法律地位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里海论文,莫斯科论文,总统论文,法律地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9日“闪电式”访问了莫斯科, 并与叶利钦总统举行3小时会谈。双方表示,两国28 日将签署关于划分里海海底和共同开发有争议区油气资源的协议。此间分析家认为,这次“非例行”访问有助于加强哈俄关系,促成里海沿岸五国最终达成里海法律地位协议,对开发里海地区能源资源产生积极影响。

此次访问背景十分微妙:与俄乌(克兰)、俄白(俄罗斯)关系相比,俄哈传统关系近来颇显冷淡;俄政局因新总理提名受阻陷于危机,令人关注;拟于本月底举行的独联体首脑会议前景难测,哈“石油富国”战略有些“油路不畅”。由此看来,以上情形与该次访问似有某种关联。

里海法律地位问题,是长期困扰哈俄关系和有关国家的“痛点”之一。1996年前,哈主张按“海岸等距离”标准划分海底,而海面“共同拥有”。其后立场有变,与阿塞拜疆观点趋同,主张将海底海面“一分为五”。俄罗斯态度强硬,认为里海是“海”,45海里专属水域外的部分理应“共享”。伊朗与俄立场趋同,而土库曼斯坦则摇摆不定。经过讨价还价,俄最终接受哈1996年前的方案,双方妥协对问题解决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但里海毕竟是五国共同的事情,由于哈俄协议牵涉到其他三国切身利益,故莫斯科之行的结果对里海法律总协议的达成起不了决定作用。有趣的是,俄领导人近几个月曾反复重申,反对沿岸各国以双边形式解决问题,更不允许非里海国家越俎代庖,意在敲打美国和土耳其等国不要染指此事。看来,哈俄赶在此时签署协议,似有更深一层原因。

对俄关系,是哈对外政策的“最优先方面”。但近来,哈俄关系显得冷淡,哈俄贸易额去年锐减20%。显然,这一切不利于哈总体经济形势改善,更使其“石油富国”战略面临严重挑战。

根据哈国家长期发展战略,到2015年,哈计划实现年产原油1.7 亿吨左右,其中大部分要投放国际市场,而专家一般认为,通向俄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的“北方管道”和“中国管线”最为可行。在可预计的将来,哈原油出口主要将依赖北方管线运输。此次哈答应将与俄在“有争议水域共同开发”,这很可能使该管线于年内开工,预计在2000年竣工,届时每年将有数千万吨原油被投放国际市场,哈的石油运输“瓶颈”现象将得以缓解。

此外,俄政局的诸多变数也令哈极为关注。随着2000年总统选举逼近,哈俄关系未必能保持现今水平。哈总统莫斯科之行也可说是“投石问路”的访问。10日,他与切尔诺梅尔金举行会谈。保持与有望问鼎下届总统的俄政治家的良好接触,是保持两国关系稳定的前提。 同样, 2000年哈亦将举行总统选举,近来纳扎尔巴耶夫政治威信直线下降,亲近莫斯科无疑将取得占人口一半的俄语居民的好感,巩固竞选连任地位。

在俄方看来,相互妥协也有利于国家利益。以里海为例。俄若固执己见,更多利益势必白白送给西方的竞争对手。哈领导人就多次强调过:油管走向的前提只有一个,谁先动工,谁就最优先。如果俄继续持观望态度,很可能会使绕过俄的其他运输方案变成现实,最终损害自己在该地区的“金钱和传统政治影响力”。

权威分析家指出,里海五国能否在年内解决里海法律地位问题,形势不容乐观。他们甚至还担心,哈俄单独签署协议,很可能会“刺激”有关国家,起相反效果。退一步讲,即使五国能签署协议,如何具体划分也非易事。

推而论之,我们还可以看到,在独联体多边合作机制面临抉择的今天,哈总统突然访俄似乎说明,该地区国与国关系正步入新一轮调整期。在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独联体多边关系和双边关系的嬗变是否太具“功利性”,这是值得人们思考的。

标签:;  ;  

哈萨克斯坦总统飞往莫斯科--兼谈里海的法律地位_时政外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