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代电网中,智能电网是主要的发展方向,其中智能变电站的构建就是智能电网得以实现的基础前提,而且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是进行智能变电站水平衡量的基础要素。本文就智能变电站的特点以及概念的介绍,探讨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构建方式。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构建方式;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智能变电站对我国实现低碳经济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继智能电网概念的出现,智能变电站的出现成为了建设智能电网的基础和支撑,而且智能变电站是电网中电压变化和调整、电能分配以及电流流向控制的重要部分,对电网安全性、稳定性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1.智能变电站的概念及特点
1.1概念
智能设备的提出是为了能够与智能电网建设相适应,将传统中一次、二次设备的划分取消了,集成了过程层和间隔层这两方面中包括的的功能,然后通过科学措施的使用进行智能设备实际运行情况的判断。在设备前期故障中,对其进行及时的分析,并进行处理和维修方案的合理制定。在很大程度上,智能设备的设计和应用都让站内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得到了改善,还能对站内情况加以有效评估和监督,为系统调度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1.2特点
1.2.1高度的可靠性
智能变电站性能方面的可靠性较优,但这种性质是在电网运行态势良好的状况下产生的。由于智能变电站运行中设备可靠性比较强,且自身在智能诊断性质上能体现出较高的水平,这就能预防不同类型的设备产生故障。当设备出现故障后,应采用对应措施完成设备的故障清除工作。由此总结,智能变电站的特点是高度的可靠性,这是智能电网的基础性要求。智能变电站的高度可靠性不仅要设备自身具有可靠性,更要变电站能做好这自我的防御和诊断,然后对设备的问题进行早期的预防和预警,在设备第一次出现问题后能进行快速的反应,最终的目的是将设备供电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1.2.2较强的交互性
故障产生后,要做好及时的处理,从而控制设备的安全性能,更需体现其性能的可靠性。同时,智能变电站现阶段运用最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其中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和传感类技术等。这些信息技术的使用与智能变电站之间产生相互联系,提升智能变电站的兼容性。为优化智能变电站的多方面性能,并形成全面的信息支持,就需要对智能变电站提供基础性的支持。智能变电器的使用交互性较强,其中交互性需要逐步转向智能化,那么就要逐步转向智能电网的运行进程中,要求其使用满足可靠与充分性要求,智能电网的信息资源需要满足资源共享的要求,使用过程中很多内部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决定的,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决定,所以信息共享就十分重要,且应实现电网与对应系统的对象间互动,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与稳定性。
2.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
2.1在线监测技术
智能设备状态的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变压器油色谱、铁芯电流接地、压力等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而且当前的在线监测技术已比较成熟,其测量结果也较为准确。不过其中监测开关行程和断路器接头温度等,还需要将其原理和实际情况进行结合,进一步开展研究。并且在智能变电站中应用在线监测技术的整体效果还较为普通,相对于一次设备自身可靠性来说,监测系统的可靠性会较差一些,这主要体现在容易受损的传感器的接头上,在进行长期运行的情况下,其监测精度势必会有所降低,进而不能保证之后数据的可靠性。同时在变电站中,各类电子设备和通讯设备运行的场地中,会有强电磁干扰的环境形成,外界温度变化、湿度变化、震动以及电磁干扰 对其产生的或多说少的影响,更容易受到损伤。所以目前的智能变电站在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绝大部分还属于试点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电子互感技术
国家电网智能变电站运行时,电子互感技术的使用,能将电子互联技术划分为两方面,分为分压原理电压互感器和光纤互感器这两类。结合当前的智能变电站试点效果可以获悉,电子互感器的可靠性还需强化。但目前中出现的切实问题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从光纤式互 感器角度考虑问题,若电流比较低,互感器的噪音会偏大,影响使用功率,超过规定的遭遇,不利于工人人员工作,同时也会带来大功率的运作;第二,分压原理中电压互感器,传感器上端有电气设置,所以一次供电不能满足其用电要求,需开展二次供电,更需将关注点集中在电磁兼容上面。同时,二次调理的线路装置在互感器上运行,会让部件的使用寿命与上一次的部件有误差状况存在。
2.3组网技术
智能变电站设备在进行组网措施的时候通常都会根据三层两网的设计严格进行。在汇控柜中根据间隔下方设置合并单元和终端智能,保护测控一体化设备的使用进而保护二次智能设备,并且在组屏的时候根据间隔进行。结合配置 110KV主变压器保护以及220V等级保护,将星型双网结构应用在交换机上,即通过直采直跳的措施的使用进行保护,并通过对GOOSE网络传输技术的应用,及时进行设备启动失灵以及间隔封闭等信号的反映。
3.智能变电站的构建方式
3.1系统架构
智能变电站的构建系统架构跟传统类型的变电站相比较而言,智能变电站的系统结构更加紧凑,而且功能完整,也跟以后变电站的发展趋势更加相符。智能变电站把传统变电站所使用的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进行融合,利用高压设备以及智能组件完成其设备层,这一层也是负责变电站内部的控制、测量、计量功能的。在设备层的设备一般采用高度集成的工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更改了变电站内部采集信息,共享信息的模式。而分散控制信息的设计理念也确保了设备内部各个模块之间工作的独立完整性。
3.2控制保护的政策
传统意义的电力保护一般指的都是先鉴定,之后再根据实时动作定期进行检验的工作特点,但是在现阶段来说这种保护政策已经难以满足参数不断变化的智能电网的基本要求了,特别是在接入分布式能源的方面,动态不但改变了电力体系的运行模式,也改变了它的运行状态,而传统类型的保护控制模式却难以适应该种多变的运行模式。为良好解决上述问题,智能变电站就必须使用新类的保护控制政策。
3.3信息安全制度
在智能电网的安全系统当中,信息安全问题是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而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构成部分来说,它本身独有的信息安全系统以及防护体系都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严峻考验。全面系统的安全防护智能变电站内部系统以及电网之间的信息交流,使用有效信息进行安全防护并解决安全隐患,科学有效的避免出现信息安全风险,上述方法都是智能变电站以及智能电网能够合理规避隐出现的合理措施。
一般在智能变电站内部都使用大量的应 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数据的传输运送,而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安全防御制度的商定也是其中很系统性质的问题,如果只利用单一的防御手段进行安全防御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基于上述原因,智能变电站必须要事先构建出一以实施政策作为核心,以评估手段作为基础,以实时监测,安全防护为技术工具,以安全管理制度为贯彻落实手段的动态多功能网络安全构架,这一安全构架可以用来保证变电站内部信息以及各类资源来往的有效性与安全稳定性。
4.结束语
智能电网建设进程中,智能变电站的作用不言而喻,能支撑智能电网的运行,传统的变电站内,多使用智能电网,其优势较多。电力企业发展中,智能化电网是其发展的新趋势,相较于传统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的优势颇多。所以要不断的做好智能电网的研究,研究中探究关键性技术实施手段,更要注意实施中的诸多注意事项,继而为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王少玄.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的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7,(01):125+255.
[2]张宏磊.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的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8):247.
[3]谢斌.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的探讨[J].科技展望,2015,25(01):84.
论文作者:李园萌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7
标签:变电站论文; 智能论文; 电网论文; 设备论文; 可靠性论文; 在线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