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圆合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省禹城 251200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十分重视乡村地区的发展,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方针,其目的是促进地区农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现代化转型,具体计划实施要求体现在产业发达、生态优美、风气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求是基于当前空间布局不断调节,创新乡村风貌,促进城乡一体化转型。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美丽乡村;规划策略
引言
在2014年,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公布,标志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入到实质性阶段。2019年3月,李克强在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2019年4月8日,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重点突出指明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未来方向。在未来的一段较长时间内,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核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就成为了必须要关注的要点,这是城乡统筹与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1美丽乡村建设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宜居、宜业、生产、生活、生态相统一的美丽乡村建设,其中包括生态振兴。农村产业发展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物质保障,而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是提高农村软实力的基础。在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乡村的田地、林地和水域是天然生态屏障,承载着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所需的众多功能,也承载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乡村绿地发挥着改善乡村环境、调节小气候、保持水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因此,乡村绿地景观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需求下,乡村建设呈现多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如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文化养生等都要围绕依托生态资源。良好的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生态振兴可以提升农村的“气质”,提升农村的“颜值”,凸显乡村独特的山色田园自然风貌,建设美丽家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全面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强调可持续发展,形成“生态+”的农业发展态势,依托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探索“生态+”复合型经济发展模式。乡村环境包括田、林、山、水,具有城市环境无法替代的特质。农田、树林、河流等风景形成的田园风光是人们追求田园之乐、回归自然的载体。乡村振兴,要体现乡村地域特色,遵循乡村的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绿水青山,厚植生态底色,突出发展特色,彰显乡村特色。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依托绿色生态资源,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做到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实现农村宜居、宜业、生产、生活、生态相统一。
2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策略
2.1以地方资源为主导,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第一要务,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应结合农村当地的地域特色,围绕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农业、旅游资源,大力开发第三产业。比如建立绿色生态食品加工基地,借助于当地的绿色农业,打造一条集产供销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此外,国内部分乡村依托于当地的山、水、石、林等天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和考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乡村的知名度,而且也为农村产业的招商引资奠定了坚实基础。文化产业一直是农村的弱势产业,主要由于农民的文化底子薄,加之宣传渠道有限,使一些传统的,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出现继承断代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城乡规划部门应不遗余力的将散落在民间的传统文化类型汇集到一起,构建一个具有文化底蕴的农村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以此吸引更多的外界投资者,兴建当地的文化产业,早日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的美好愿景。
2.2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从目前实际来讲,美丽乡村对于城乡统筹的体现并不到位,主要是城市近郊乡村可以受到实惠,而远离城市的乡村,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往往就较为封闭,未能和城市形成统一。所以,在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美丽乡村建设就需要着眼于城乡统筹。具体来说,就需要向全程化与多层次转变。要结合“农村、农业与农民”这三个方面的发展要求,立足乡村和城市之间的互补关系,对乡村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对相关的资源进行整合。同时,还需要在城乡之间构建起一条沟通桥梁,以文化、经济产业、民俗活动等为依托,将城乡联系起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
2.3农林业产业规划发展
结合现有农业资源,提出以下五点农业产业发展意见:①积极发展绿色种植、生态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等级,将农业生产转变为农业创业。挖掘当地农产品资源,重点开发油茶、红豆杉的生产与加工项目,逐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利用政府扶持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发展当地的自主农产品品牌,引进优良作物品种。通过品牌、技术等高转化率元素,提升农民收入。②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不断完善乡村卫生、环保等基础性设施建设,从物质条件和农民认知两个层面,对乡村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全面革新乡村面貌,打造生态村庄。③引进现代机械化农业生产设备,逐渐降低人工参与程度,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过度,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机械化生产设备及技术的融入使得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的优化,技术的普及也带动了农民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技术优化,以往利用率不高的土地找到了适当的应用途径,当地农业生产活动进行更为有效。④建立专业的红豆杉培育基地,打造品牌形象,向全国供应优质红豆杉种苗和产品,实现优势项目的纵深化发展。⑤利用当地土地资源及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带”。理念的实行需要配合一定的技术手段,分析林下区域的小气候特点,选取适宜的物种进行交叉化种植,实现作物之间的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发展综合农业项目(如图1所示)。
图1 植物资源示意图
2.4农业观光体验
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过程当中,为提高开发工作的可持续性与创造性,营造符合受众需求的乡村景观文化空间,必须遵循共生的原则,创造生物多样性空间,合理利用自然能源,着力打造涵盖农业园艺、农林乐园、以及高效农业等功能在内的农业综合体,构建家庭联合经营的农业种植基地,实现花卉农作物集中生产经营,并通过高优农作物的种植拓展本地区农业产业心功能,建立农业观光园,在第一时间将受众引入美丽乡村自然景观中,同时有组织有计划的规划设计安排涵盖采摘、观光、种植等在内的体验性农业项目,打造如诗如画的田园生活特色。
结语
美丽乡村,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全新阶段,尤其是在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系的背景下,打造美丽乡村已经成为各地农村发展的重头戏了。所以,对于有关人士来讲,就要认清目前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有效手段优化相关工作,最大程度提升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曹亮,尤德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主要指标研究———以长兴县为例[J].浙江建筑,2017(6):5-7.
[2]吴月琴,甘露.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贵州美丽乡村建设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贵州省天柱县地湖乡岩古村为个案[J].明日风尚,2018(14):335-336.
[3]李娜.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8(49):104-105.
[4]路培,王勇,刘贺明,等.区域资源整合背景下的“美丽乡村”规划实践与对策研究———以衡水湖区美丽乡村总体规划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为例[J].现代园艺,2019(01):110-111.
[5]徐杰.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规划探究———以扬州乡村景观规划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
[6]回奉宁.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8).
论文作者:孙晓丽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7
标签:乡村论文; 美丽论文; 农业论文; 城乡论文; 生态论文; 农村论文; 城镇化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