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电力行业也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变化。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创新应用有效保障了供电质量,增强了供电稳定性;但要保障配电自动化系统良性运营,就必须不断优化管理策略。本文首先分析了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存在的配电管理问题,然后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优化配电管理的具体策略,希望通过以上研究分析,为电力行业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逐步提升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配电管理效率。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管理;问题;优化策略
伴随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从家用电器、电动车到工厂机器生产均离不开电力供应,电力行业在电力需求与日俱增的情形下快速发展,配电系统自动化是促进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创新,但配电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电力行业相关工作人员要提升专业素养,加强问题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推动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健康运营。
一、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存在的配电管理问题
(一)区域管理标准不统一
目前配电自动化系统发展不成熟,缺乏统一的配电管理方案。首先,配电管理工作人员职能划分不清晰,责任主体不明确,团队协调性不足,处理紧急配电管理问题的应急能力较差。其次,区域设备管理界面的划分标准随意性较强,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划分标准:电压等级、管理区域、设备类型等。最后,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配电管理职责认定不明确,部分区域将电路通道的清理及巡视作为核心管理任务;部分区域将相关配电管理检测、电力试验、系统缺陷修复、紧急故障处理等纳入工作范围,配电管理工作范畴差异性导致管理规范难以统一,统一管理难以推进。
(二)设备运行规程缺乏科学性
国家颁布的《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为电力行业周期性开展设备检查、试验、监测等提供了依据,能确保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电力设备科学管理、经济效益逐步提升。如今电力行业发展日新月异,简单的预防性规程已经无法准确指导实际配电管理工作。如配电网络中采用的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SF6绝缘变压器、GIS气体绝缘开关等新式设备,如果仅根据预防性试验结果指导实际工作容易出现供电不稳定、电力质量差等问题[1]。
《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规定1-10KV路线定期巡视,市区一般每月一次,郊区及农村每季度至少一次[2]。但目前电力技术发展较快,电缆等设备的技术水平、绝缘性能和免维护性能也逐渐提升,如果继续按照原本的运行规程开展定期巡视工作,可能导致资源浪费。设备运行规程还规定,对于重负荷及污秽地区应该进行特殊巡视,增加巡视频率;对于外界环境影响较严重的区域可以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控。但目前的巡视周期不灵活、巡视重点不突出,安全隐患不能完全排除。
(三)信息化建设落后
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需要配套信息化建设支持,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信息化数据建设平台,配电自动化系统设备转型过程中也还存在较多的接口不适配问题,造成数据信息处理规范性不足,分析管理效率低。此外,电力子系统中的功能重叠交叉性问题比较严重,如配电自动化系统、电力调度系统等,导致系统兼容性差,信息传递延迟阻塞,资源利用效率不足,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三、优化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前期工作安排的科学性和协调性
配电自动化系统相比老式配电系统而言,一方面自动化系统优势明显,综合性强;另一方面自动化系统程序复杂,建设难度大,因此统筹安排前期工作是保障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管理高效运行的基础。首先,与时俱进更新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方案,形成全面协调统一的自动化人员管理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加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特性分析,根据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际运行程序分步开展配电管理工作,加强分工合作,明确岗位职能[3]。最后,建立应急处理方案,加强突发紧急情况应对效率,重视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重难点问题,避免建设缺陷。针对自动化系统中不可避免的数据信息冗杂问题,可以构建高级管理系统科学分配任务数据,保障自动化系统稳定运行。
(二)提升配电网架规划和建设的科学性
配电网架建设是配电管理的基础,目前配电网架结构主要有以下类型:树状、放射状、环网状、网状。其中环网状配电网架结构不仅能更加科学高效的处理不同的线路需求,如10KV馈线;还能应对突发电路故障问题,有效转移负荷保护主干线路[4]。配电网架规划应该加强实地考察,根据施工区域的实际状况,配电运输方式等,以负荷测算和电源规划为基础,在保障电压质量、供电可靠性、容载比、线损率等指标的前提条件下,有效降低系统建设费用,同时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合理衔接管理系统和实时监控系统
配电管理系统结构复杂、管理任务繁重,要充分发挥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配电管理优势,就必须加快相关设备系统的技术更新速度,但电力设备系统建设资金投入巨大,因此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管理效率滞后。针对此问题,应该注重突出管理重难点,将精力和资金投入重要的配电管理环节,加强管理系统与实时监控系统的统一性。如积极健全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中心的自动绘图与设备管理功能,促进GIS系统与配电管理系统有效对接,实现数据信息统一性管理,不断提升配电管理的效率和质量[5]。
(四)优选通信通道
通信系统建设是实现配电自动化功能的关键之一,配电自动化系统以通信系统为媒介,将中心控制命令有效传达到远方终端设备,再将远方终端设备的运行数据回传到控制中心,应该重点关注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完整性。目前还不存在能够全面满足不同规模配电自动化系统通信需求的单一通信手段,只能多种通信手段混合使用,以资源共享、分层配置为基本原则,同时保障主干线通信效率和一次设备运行稳定性。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通信方式:无线通信、有线通信、光纤通信、工频控制技术、脉动控制技术、电力线载波通信等[6]。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家经济发展引发电力需求量日益增长。我国的电力系统只有积极创新发展,才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电力需求。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积极完善与推广配电自动化系统能够有效解决社会电力需求问题。但目前配电自动化系统还行存在区域管理标准不统一、设备运行规程缺乏科学性、信息建设落后等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前期工作安排的科学性和协调性、提升配电网架规划和建设的科学性、合理衔接管理系统和实时监控系统、优选通信通道等策略日升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配电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建设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佟光君.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02):191.
[2]李博士.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管理研讨[J].中国高新科技,2017,1(10):91-93.
[3]杨玺,刘霁.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管理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OL].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11):267-268[2018-07-03]. https://doi.org/
10.13535/j.cnki.11-4406/n.2017.11.134.
[4]陈国华.试论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J].科技风,2017(11):200.
[5]张洪源,李若菲.探析电力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12):28-29.
[6]牛培峰,刘振平,尹昌新,周春霞.配电管理及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施中的关键问题[J].电网技术,2000(11):37-40.
论文作者:李旭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自动化系统论文; 电力论文; 网架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规程论文; 设备论文; 科学性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