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满泉 宋世杰
沈阳泛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商品混凝土已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商品混凝土就是预拌混凝土的商品化生产,其具有加速施工进度、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工程质量和节约材料成本等优点,并以集中搅拌、社会化商品供应为其重要特征,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本文主要就商品混凝土的相关技术要求和发展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技术发展;应用
引言:商品混凝土作为一个新型的产业,是随着建筑行业的兴起和技术的不断改进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种产业使得混凝土在工厂能够集中搅拌,实现市场化供应,提升了建筑行业的机械水平,使得工程的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规模化的施工成为可能,减少了施工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具有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商品混凝土的优越性
1.1 节约原材料。有资料显示,相对于现场搅拌,采用商品混凝土可节约骨料 10%,节约水泥 10%左右。
1.2 质量稳定可靠。采用集中搅拌的砼,由于其设备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及时调整配合比,同时其原材料供应相对稳定,具有较高的砼强度保证。
1.3 有利于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如泵送混凝土为提高混凝土流动性必须使用泵送剂和细掺料,这为开发砼制备新工艺及施工新技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4 解决了城市建筑施工现场狭窄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条件。
2 对于商品混凝土的技术相关要求
2.1 原材料方面的要求
当前,泵送混凝土已经成为主要的运营模式,在很多大型的现代化的施工项目中,为了加快施工的进度和缩短施工的周期,同时提升劳动的效率,就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不会受到施工现场的限制,而且在质量控制方面也更加容易,是现代化的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这种方式要求严格的施工管理和组织,对混凝土还有很高的要求,要其配合比以及材料性能和质量必须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
(1)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泵送混凝土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工程特点及施工环境,合理选择水泥品种及强度等级。例如:施工环境温度较高时,应优先使用矿渣水泥等水化热较低的水泥;要求早强、尽快拆模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普通水泥或硅酸盐水泥。选用外加剂时,应注意水泥对外加剂的适应性。水泥用量较低时,应优先选用低强度水泥,以提高水泥含量,若受条件限制不得不使用高强度水泥时,应掺加掺合料,以提高胶凝材料总量。水泥的强度应与所配制的混凝土的强度相适应。
(2)适宜的水泥用量。泵送混凝土适用于C20以上的混凝土,低于C20的混凝土不宜泵送。因为低强度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太少,混凝土和易性差,不能满足泵送需要,多加水泥可以解决问题,但不经济。泵送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一般不宜低于三百公斤,而也不宜超过六百公斤。
(3)集料的要求。粗集料粒经、粒形与颗粒级配对混凝土的可泵性影响较大。混凝土在泵管中的流动除了要克服自身的重力外,还要克服混凝土与泵管之间的摩擦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采用卵石比采用碎石更为有利。卵石表面光滑并趋于圆形,各种粒径的颗粒比例适当,所需水泥浆量较少,可泵性好,但界面粘结强度较低。碎石表面粗糙,细粉料及细小颗粒料较多,还往往含有针片状颗粒、表面多孔或质地疏松的颗粒,在压力作用下,水分大量进入集料内部,拌合物在整体上变得粗糙干涩,砂浆层与管道壁之间因失去滑润膜而使混凝土比较难泵送。但它的界面粘结强度一般要比卵石高。
(4)外掺物的选用。泵送混凝土中使用的外加剂主要是减水剂和泵送剂,根据不同的要求,工艺特点和施工环境,有时还应复合使用缓凝剂、早强剂、防冻剂、流化剂等。外加剂应满足以下要求:改善拌合物的流动性,减水泵送时的磨擦阻力,引入少量微小密闭的气泡,对水泥有较好的分散作用,有较好的缓凝效果,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尽可能小,在泵送压力下混凝土不离析、不泌水、不降低混凝土各个龄期的强度。在混凝土中最常用的掺合料是粉煤灰,在泵送混凝土中采用粉煤灰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可泵性,节约水泥,提高混凝土强度,延缓混凝土最高温升的出现时间,有利于高温季节施工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配合比
(1)水灰比的限制。低强度的泵送混凝土要考虑其耐久性,水灰比不得高于0.7,对于高强混凝土,水灰比的大小应保证混凝土有较好的流动性,同时还应有足够的水量供水泥水化,一般不宜低于0.26,水灰比太低时,外部水不能及时补充水化用水时,混凝土必裂无疑,并且水灰比低于一定限值时,会影响水泥的正常水化和混凝土强度的增长。
(2)砂率。为保证混凝土混合料不分层、不离析,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应比普通混凝土提高5%左后,有时甚至更高,一般为40%左右,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或水泥用量较大时宜采用较小者,反之,采用较大者。在一定范围内,砂率越高,可泵性越好,但强度也随着降低,所以应统筹兼顾。
2.3 和易性
泵送混凝土除具有足够的流动性以外,还应在泵送压力下不离析、不泌水,并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粘聚性。一般入泵坍落度不宜小于160mm,扩展度不小于350mm,出机坍落度还应考虑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经时损失,经时损失率不大于15%时,一般为18~22cm,在1.5小时之内应具有良好的可泵性。
2.4 施工
商品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要控制坍落度的波动在允许误差的范围以内,如果混合料在到达施工的现场之后,出现较低的坍落度,那么会使得泵送出现一定的难度,这时候应该返回搅拌站,或者是在施工的现场将水泥浆加入,使得在重新搅拌之后达到泵送的要求,但是要避免任意的加水。另外商品混凝土在达到施工现场后,如果需要卸料,避免离析现象的发生,混凝土不可以丢失任何原料,也不可以混入别的成分或者水分,如果需要加入水或者其他成份,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商讨签证后方可执行,执行后进行二次搅拌,使得其能够均匀。为了能够避免混凝土拌合物发生浇筑之前的凝结现象,以及坍落度的损失,这就必须在运输和卸料之前的过程中注意搅拌筒体必须时刻保持运转,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基础的模板上不得有积水的存在,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在为搅拌运输车提供商品混凝土的过程中,注意配合比要设计得当,在运输车中残留的积水要清理干净,否则可能影响到混凝土的整体质量,使得其整体的配合比例发生变化,当然,在运输车行使的过程中更加不可以随意的往搅拌筒内加水。
3 商品混凝土的发展趋势探讨
3.1 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HPC)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一种经专门设计适用于一定工程结构和使用环境的,具有高施工性能,高耐久性与高强度的混凝土。HPC 在性能上对传统混凝土是一个重大突破,而且在节能、环保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被称为绿色 HPC。工程界普遍认为HPC是21世纪最主要的工程结构材料,也是21世纪预拌混凝土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3.2 相关材料技术
高效减水剂和优质矿物掺合料是制备高性能混凝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分和功能性材料,应与混凝土技术同步发展,加快外加剂产品的升级换代,在以萘系为主的基础上,逐步开发蜜胺树脂、聚羧酸系列,使外加剂向着低掺量、高减水、高保塑等方面发展。
3.3 注重环保节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是使社会经济同资源、环境实现良性循环,是社会活力与自然关系的变革。绿色环保-高性能是今后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主题。
3.4 改进工艺设备
由于环保、节能方面的要求,促使搅拌站生产工艺设备也不断改进。采用液压自动润滑系统,噪音小、密封性好,安全、可靠,生产效率高;改进生产工艺,使搅拌站可同时储存多种原材料,可根据需要实现不同材料的相互转换和组合,以满足不同的工程需要。
3.5 生产管理进一步科学化
采用先进的工艺和科学的管理是发展预拌混凝土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智能化自动操作系统,数据自动采集、存储、传输系统,车辆自动排位和GPS卫星定位系统等新技术,已逐步在预拌混凝土企业中推广应用。不远的将来生产管理必将进入更加科学化的先进领域,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品混凝土的发展,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混凝土质量的相对稳定、施工速度的大大加快、环境污染的减少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推广商品混凝土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
参考文献
[1]王爱勤.商品混凝土对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与带来的问题[J].商品混凝土.2016
[2]朱昀申.浅谈远距离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
[3]戴爱荣.浅谈商品混凝土企业的创新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
论文作者:胡满泉,宋世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水泥论文; 强度论文; 商品论文; 水灰比论文; 水化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