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研究综述_先进文化论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研究综述_先进文化论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思想论文,代表论文,科学内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研究,是随着这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断深化的。2000年以来,理论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作了大量的研究,发表了数以万篇计的专题论文和数以百部计的专门著作,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观点。认真研读和整理这些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对于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研究的历史进程

从整体上看,2000年以来理论界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研究,大体可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前,理论界主要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世纪党的建设理论的新发展,以“三个代表”要求为研究对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探讨。党的十六大之后,理论界以党的十六大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概括与理论界定为基本依据,以更宽广的理论视野,开展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研究,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和研究引向深入。

前一个时期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发表为界,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起始于2000年2月“三个代表”的提出。这一阶段主要是从党的建设的角度,展开对“三个代表”即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句话本身的科学内涵的研究。在第二阶段,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从科学内涵、基本内容、内在结构、具体要求等方面,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系统论述,之后《论“三个代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等重要著作先后出版发行,为理论界深入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有力地推动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这一阶段,理论界逐步开始了对作为科学体系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研究,研究的视角以党的建设为主,但同时也开始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联系起来,研究成果更趋丰富、多样。

后一时期以胡锦涛同志2003年“七一”讲话的发表为界,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党的十六大到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发表之前是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并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历史地位、根本要求等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经中央批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于2003年6月出版发行;同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宣传、研究、贯彻等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研究再次掀起高潮,更趋深入。2003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切实使广大党员和干部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讲话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丰富内涵、本质与实践要求等作了深刻论述。在这一讲话指引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更加活跃、更加深入的新的发展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研究的主要思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研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的一个重点。理论界认为,准确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需要我们从多视角、多层面上展开研究。

1.要从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的把握出发,开展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研究。论者认为:“三个代表”是着眼大局的战略思考,也是总揽大局的战略思路。大局,是提出“三个代表”的基础,也是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内涵的关键[1]。深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要从这几年党的建设的思想史方面来加以考察,更重要的是还要了解江泽民同志提出这一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2]。

2.要从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基础、实践依据等的探讨出发,开展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研究。论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实践和时代精神的结晶,它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理论根基,充分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勇气,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从哲学上深入研究“三个代表”的理论基础,对于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我们这些年取得的成就,以及我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和风险,不断解放思想,实现理论创新的,对于我们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很重要的[4]。

3.要从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和基本点的理解出发,开展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研究。论者指出: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必须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5]。还有论者认为:理论的内涵就是理论的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体现在江泽民同志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一系列重要著作和讲话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用十六个部分对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作了全面论述[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全部内容都属于其科学内涵的有机组成。研究者认为,除了从体系上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还要深入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点”。这三句话,也几乎直接和间接涉及马克思主义所有的基本理论和我们党全部的战略策略思想[7]。对这个基本点的正确理解是科学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的前提[8]。论者认为:准确把握“三个代表”的内涵,有一个方法论问题,首先应把它放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中、放在江泽民同志的整个论述中来理解每一个“代表”的内涵;其次,要从“三个代表”的相互关系中来把握其整体精神[9]。

4.要从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的准确判断出发,开展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研究。论者认为:一般地说,弄清楚一个革命的思想、学说、理论的历史地位至关重要,唯有如此,才能深刻地理解它,始终地坚持它,自觉地实践它。对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这样,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这样。特殊地说,正确理解十六大作出的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重大决策,关键在于弄清楚它的历史地位;当前部分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性质、意义和作用等还有一些不同的认识,症结就在于对它的历史地位的理解不尽一致。因此,在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研究中,历史地位问题是首要的第一位的问题[10]。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总体概括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总体概括,研究者从理论主旨、历史地位等不同角度进行过多方面的深入探讨,主要观点有:

1.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关于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科学理论。论者认为:“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基于对我们党全部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鲜经验的精辟总结,是基于对我们党所处环境和党的队伍重大变动的深刻分析,是基于对新世纪我们党将要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清醒把握而提出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11];“三个代表”的思想从根本经验、根本性质、根本宗旨、根本任务、根本方向五个方面,科学地回答了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12];从新的高度辩证地勾画出一个科学完整的党建体系[13]。还有论者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解决建党执政的历史课题为取向,着眼于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以“三个代表”的基本理念为核心,以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重要理论观点为内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形成了新时期建党执政的理论体系[14]。

2.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论者认为:“三个代表”思想是从加强党的建设方面提出的,但它不仅仅是党的建设理论,而且还是一个涵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局性的理论[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发展的系统的理论概括,形成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认识[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16]。另有论者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17](P9)。

3.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治党治国的科学理论,是建党治国的战略思路[1]。论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特点,是由治党及至治国。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是为了解决治党的问题。但是,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把握,决不能仅仅只看到出发点这一方面,还要看到它的内涵本身。它所论及的“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又是治国的根本问题。因为我们党是执政党,治党不是目的本身,治党是为了治国。而要治好国,又必先治好党[18]。还有论者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它从最初提出时的一个重要观点,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思想全面的理论体系;从指导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纲领,发展成为不仅指导党的工作,而且指导整个国家工作、指导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体系[5]。

4.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20];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统一的科学体系[2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历史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第三大理论成果,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整体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到新阶段的重要标志[23]。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否形成为科学体系

理论界普遍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形成为科学的体系,主要观点有:

1.认为看一种理论是不是科学的理论体系,要着眼于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有没有一种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贯穿其中,有没有一个着力研究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否围绕着中心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精髓,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核心,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新创造[21]。

2.认为一种理论要成为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至少要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一是要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要有一个贯穿全部理论的明确的主题;三是要有一系列围绕这个主题的首尾一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基本观点;四是要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为实践证明其正确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这些要求,即具备了构成科学体系的上述各种条件[5]。

3.认为从理论体系的特征及其形成的要求来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全符合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的全部特征和形成要求:它回答新时期如何建好党、执好政这样的时代课题,以解决在新的形势下“什么是党的先进性、如何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一建党执政的根本问题为出发点,形成了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既有内在继承、又有重大发展的独特的理论视角和逻辑结构,使我们党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14]。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内在结构

研究中,不少学者从思想精髓、理论主题、核心内容、理论框架等方面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内在结构,主要观点有:

1.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思想基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串各个理论观点的基本线索是发展,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其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它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时代向我们党提出的重大课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24]。

2.认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主题。这一主题的核心内容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并特别突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理论主题和理论核心,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5]。

3.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其认识论基础;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是其核心内容;揭示当代历史条件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其理论框架[25]。

4.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执政党建设为重点、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16]。另有论者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执政党建设理论为主体,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指导我们各项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指针[26]。

5.认为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27]。

6.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提出到逐步展开论述,形成了一个科学体系,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即哲学基础、理论主体、主体的展开和应用。这一科学体系建立在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围绕着“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理论主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理论观点,构成了理论体系的主体部分。这一理论主体部分的展开,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第三个层次。这些内容主要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思想,集中地体现在2001年“七一”讲话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同时,一些重大理论观点在重大方针政策方面的应用,也属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不过处于较低层次,或者说处于理论创新向实践创新转化的中介位置[28]。

7.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精髓,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基本内容,以执政党建设为重点,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29]。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丰富内容

理论界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主要观点有:

1.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关于党的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至少包括:执政地位论,执政本质论,执政目的论,执政条件(资格)论,执政意识论,执政权力论,执政责任论,执政要务(任务)论,执政目标论,执政方略论,执政方式论,执政制度论,执政环境论,执政基础论,执政能力论,执政人才论,执政考验(风险)论,执政创新论。这一体系结构,立足于“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着眼于“建好党”和“执好政”这两大历史使命,传承于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侧重于在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如何通过建设好党,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的理论主题,彰显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14]。还有论者指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一核心,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相统一的角度,江泽民同志形成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主要是与时俱进论、历史方位论、第一要务论、目标纲领论、改革创新论、执政为民论、从严治党论[21]。

2.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核心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鲜明地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29],在理论上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诸多学科领域,在政策上涵盖了实际工作的各个领域。很多学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丰富内容主要表现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所概括的16个方面。有的论者认为,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阐述的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的10个方面,可以成为我们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性质和它的全面的思想内容的指导性线索[8]。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点及其内涵

研究者普遍认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最核心、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点。“三个代表”的要求,是一个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整体,其中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前提,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保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归宿,它们之间既不能彼此割裂,又不能相互否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30]。在“三个代表”中,首要的是做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代表,这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固有依据,是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物质基础,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保证[31]。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进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对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归结点和根本所在。如果离开了这个根本点,生产力和文化发展的主体就可能发生质的变化[32]。还有论者指出,“三个代表”要求之间的这种整体性,是由工人阶级政党的阶级性所决定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工人阶级阶级性的抽象和概括,集中了工人阶级的特点和优点,从整体性和内在联系上对其进行了抽象和升华,实现了工人阶级政党阶级性与代表性的有机统一[33]。

关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基本内涵,理论界高度认同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作的概括,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论者认为,这是以高度概括的形式阐明的关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基本点的科学内涵。论者指出:要对这一基本点有一个深入而准确的理解,还需要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什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等问题有更加明确的认识[8]。还有论者指出:要完整准确理解“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深刻内涵,首先要明确我们党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而不是中国落后社会生产力的代表。为此要搞清楚什么是中国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其次,要明确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含义[34]。还有论者指出:要科学区分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等概念。先进生产力及其发展要求本身是反映一种物质力量的概念,而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则是一个阶级概念、政治概念,要以经济和政治相统一的视角,历史地、具体地去把握“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科学内涵[35]。

关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科学内涵,理论界高度认同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作的概括,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论者认为,这是以高度概括的形式阐明的关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基本点的科学内涵。论者指出:要对这一基本点有深入而准确的理解,还需要对为什么要把先进文化的发展问题摆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其根据和意义在哪里;什么是先进文化和中国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系等相关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8]。还有论者认为,“先进文化”范畴的提出,更加明确地回应了三个紧密相关的文化理论问题,即文化的发展性、文化发展的方向性、文化的先进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正是基于对这些理论问题的回答,确立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坐标。判别一种文化是否先进,要坚持历史的尺度、科学的尺度和价值的尺度。一切先进文化,都必然是站在时代前列、合乎历史潮流、符合客观真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文化[36]。

关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科学内涵,理论界高度认同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作的概括,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论者认为,这是以高度概括的形式阐明的关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基本点的科学内涵。论者指出,要对这一基本点有一个深入而准确的理解,需要对“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基本点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另外两个基本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现阶段的各种利益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相关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8]。还有论者认为,要完整准确理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深刻内涵,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当代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人民这个概念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一切拥护祖国统一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公民,都属于人民的范围。所谓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然而,在这些公民中,工农大众仍然是主体,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所以,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首先要代表这个主体的利益。如果不能代表主体的利益,就谈不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共产党始终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者,而不能只是极少数人群利益的代表者,更不能只是某些小集团利益的代表者。否则,党就可能变质,就不会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其次,要明确什么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一般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要引导人民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努力做到三者兼顾。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决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最高体现。所以,要忠实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34]。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点的科学内涵,还有不少论者从三个基本点的整体上进行了探讨。有论者认为,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不仅每个方面都具有新的深刻内涵,而且三个方面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揭示了我们治党和治国的内在联系,并形成一个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认识的新的理论体系。第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的层次上、从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逻辑层次上,诠释了党的先进性的最深刻本质和永远保持先进性的目标取向。第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起了党在思想上精神上保持先进性的旗帜。第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结合社会变化的新实际,对党的根本宗旨作出的新的理论概括,是对党和人民群众之间血肉联系作出的深层的本质揭示[23]。另有论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升华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论,体现了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新要求;“三个代表”升华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导向论,拓展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思路。“三个代表”深刻反映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真谛,科学展现了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深刻反映了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的群众史观的本质,科学展现了共产党人根本宗旨的哲理根基[3]。还有论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放在首位,集中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实践的新要求;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深刻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实践日趋智能化的新要求;把“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本质要求,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政治实践发展的新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的科学提炼和升华。它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主体的新变化、新要求[27]。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特征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特征,研究中有多种不同的概括,主要有:

1.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品格主要表现为统一性和实践性。“三个代表”的统一性,表现在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统一,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代表人民利益的一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它源于实践,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150多年和我们党80年建党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扎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的理论之树,同时也需要用以指导各方面的工作,贯彻落实到党的一切工作中去[37]。

2.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显著特点是它的时代性、实践性和创造性。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时代条件看是基于对国际形势的马克思主义分析,是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命运,我们社会主义的命运,我们党的命运的问题,具有很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其次,从实践性看,它立足于变化着的中国实际,继续沿着毛泽东、邓小平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前进。最后,从理论思维来看,它最充分表现了理论创新能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当代、面对未来,以我们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其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永远镌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38]关于时代性,还有论者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反映了现时代的时代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用“世界眼光”观察时代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时代发展的大局,坚持时代精神,科学地回答时代提出的课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具有这种时代精神和时代特色的重要缘由[39](P54~55)。

3.认为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两个理论特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在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纲领方面,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方面,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展现了“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这四个方面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点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正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一脉相承”的特征,是属于马克思主义体系之内的思想,所以它能够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也正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是有自己独特理论贡献的思想,所以它才有必要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16]

4.还有论者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基础来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特征,认为: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全面性,这就决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和发展是整体性的。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开拓性、探索性,这就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很强的创新性。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也是尊重群众创造,集中全党智慧的结果。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很高的自觉性,这就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理论性。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继承性、连续性,这就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开放性,它不囿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直接实践,而是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及各国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广泛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这就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有现实实践的基础,更有历史实践的支撑,不仅有直接实践基础上的认识升华,也有间接实践基础上的深刻思考,蕴含了极为丰厚的历史经验[40]。

此外,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特征还有多种概括,如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特征主要是时代性、创新性、系统性、实践性、人民性[29];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四大鲜明的思想特征:坚持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统一,坚持指导党的建设和指导国家建设的统一,坚持反对“左”和警惕右的统一,坚持知和行的统一[41];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特征在其世界眼光,对世界历史的准确把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方位的基础和前提[42]。还有论者分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维方式方面的特征,认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学风问题入手,从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高度来划清教条主义与辩证思维的界限,为提出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3]。

以上我们对近年来理论界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研究的情况作了一个大致的梳理与概括。可以看出,理论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研究,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切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点为中心,对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科学内涵的全面探讨,已经形成了极其深入、极其精致、极其丰富的研究态势,推出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等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整体上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研究,还有进一步深化的必要。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研究,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回应结合起来,是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研究过程中始终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从整体出发加强对作为科学体系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研究,注意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研究,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以真正马克思主义的阐述。

标签:;  ;  ;  ;  ;  ;  ;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研究综述_先进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