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AHP模糊评价_综合评价论文

中国区域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AHP模糊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产业集群论文,竞争力论文,模糊论文,区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产业集群主要指在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企业和组织等的空间集合体;在集合体内,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不同性质的组织之间,以及这些企业和组织之间具有紧密的合作竞争关系。[1]产业集群是在特定技术、资源、市场条件下历史演变的产物,它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地区企业寻求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的重要组织保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独特动力源泉。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介于企业自治与市场自由交易之间的组织形态,在竞争中显示出了一定的区域整体竞争优势。而汽车产业作为一种关联度很强、产业链非常长、产业带动能力非常明显的产业,非常适合以集群的方式来发展。这样可以提高产业效率,以及优化汽车产业各个环节之间的市场组织形态,从而有效聚集和配置各种生产资源,提高整个汽车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汽车产业集群的市场组织形态对于提高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现状

产业集群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某个产业集群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集群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能力,即在竞争环境中一个产业集群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产业集群竞争力是当代集群理论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几年来许多学者基于定性研究的大量成果,又在尽力探索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定量分析工具和方法。Padmore和Gibson在波特钻石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GEM(groundings-enterprises-markets)模型[2]。美国哈佛大学战略与竞争力研究所(Institute for Strategy and Competitiveness)在波特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发起了“集群分布测定项目”(Cluster Mapping Protect)。该项目应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和工具,对美国各州产业集群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从产业集群内的规模、劳动生产率等多方面的统计指标来比较不同集群的竞争实力。集群与竞争力基金会(Cluster and Competitiveness Foundation)这个非营利性组织也在编写大规模的产业集群竞争力调查研究报告(cluster competitiveness report)。该报告的特点是规模大、数据真实、来源可靠,评价指标科学合理、操作性强,因此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在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方面实现了实质性的突破[3]。投入产出法(Input-Output)则有效地揭示了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的量化比例关系,所以在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方面的应用也比较广泛[4]。另外,萨迪(T.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层次分析法也逐渐被学术界所认识[5]。

鉴于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民日常生活中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汽车工业发展规律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但专门针对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成果目前还较少。本文在研究了大量有关产业集群的文献以及其中有关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汽车产业的具体特点,主要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起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国内几个典型的汽车产业集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二、AHP模糊评价模型

1.AHP模糊评价方法

由于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问题的复杂性和多目标性,以及大部分指标的难以量化性和模糊性,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6]进行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法是近年来被逐渐推广应用的一种系统综合评价方法,是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数学方法(Fuzzy)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利用模糊隶属度理论把定性指标合理地定量化,较好地解决了其他方法中定性与定量评价不能很好结合的问题,使评价方法在综合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等方面得到了改进。

2.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建立和权重指标的计算

根据汽车产业的具体特点,在目前有关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如表1所示的由3个层面、11个要素构成的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体系。

表1 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指标评价体系

续表1 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指标评价体系

本文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方式,对上述递阶层次结构进行两两比较,并用1~9比例标度将定性的比较结果转化为定量的判断数据,形成以下成对判断矩阵:

表2 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权重计算结果

三、中国6大区域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测评

通过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地域分布状况进行详细研究,胡安生、冯夏勇认为我国的汽车产业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区域: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江苏、浙江3省)、珠江三角洲(主要指珠江入海口附近的平原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惠州、东莞、中山、江门、佛山、肇庆、清远等10个城市)、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3省)、环渤海经济区(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华中地区(主要指湖北地区)以及西南地区(主要指重庆、西安等地区)[7]。与其他地区相比,汽车工业在这些区域相对集中,竞争力较强。本文以这些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利用前文建立的指标体系和模糊评价模型对它们各自的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比较这些汽车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强弱,以便对我国不同地域的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有一个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分析了产生竞争力差异的原因。

1.计算有关的模糊集

2.确定评判矩阵

(3)第三层次综合评价。通过第二层次综合评价运算,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4.对目标层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如下:

由于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案层指标比较抽象,所以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应的评语集为V={好,较好,一般,较差,差},评语加权系数矩阵为F=(9,7,5,3,1)。调查的对象来源于所评价区域的从事汽车产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和专家,参加调查对象的地域分布见表3。

表3 调查对象的区域分布

根据评语集V和加权系数矩阵F,若P>9,则所评价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很好;若7<P<9,则所评价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在好与很好之间;若5<P<7,则所评价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在一般与好之间;若3<P<5,则所评价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在差与一般之间;若1<P<3,则所评价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在很差与差之间;若P<1,则所评价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很差。详细评价结果见表4~表6。

表4 二级指标的模糊评价结果

表5 一级指标的模糊评价结果

表6 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四、评价结果分析

从表4~表6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同地区之间在区域资源条件、文化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和政府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造成区域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差异的根本原因。

(1)我国6个主要汽车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强弱的顺序为:长三角地区>东北地区>珠三角地区>华中地区>环渤海地区>西南地区(如图1所示)。

图1 各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结果

(2)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直接表现层面由3个要素构成,包括汽车产业集群的形象竞争力、主导产品竞争力和关键企业竞争力。该指标能够直观地体现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表现,因此其在三个指标中的权重最高(0.648)。其综合评价结果为: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集群最高,其次是东北地区汽车产业集群,而华中地区、环渤海地区和珠三角地区3个汽车产业集群则较为接近,最差的是西南地区汽车产业集群(见图2)。这个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集群中整车企业和部分重要的零部件企业的生产率以及设备自动化程度、各种汽车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市场占有率以及由于集群产品的较高的性价比所形成的良好的集群市场评价等各个方面都领先于国内其他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作为国家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的汽车产业物质基础雄厚、技术背景强大,汽车集群的市场评价也很高,所以该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西南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由于地处中国西部地区,整车企业跨国技术背景较弱,汽车(主要是轿车)产品档次相对来说不如其他地区,整车产品和企业乃至汽车产业集群所在区域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评价与其他集群相比均较低。

图2 各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直接表现层面评价结果

(3)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外部影响要素层是从集群外部来考察集群竞争力的影响要素,该层面的影响要素包括资源要素、文化要素、机遇要素、政府支持要素和辅助产业要素。其评价结果为:长三角地区发展汽车产业集群的外部环境最好;珠三角地区由于近年来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汽车工业的政策向导,导致日系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聚集投资(相继落户该地区的著名企业有本田、丰田、日产等),加上该地区发达的经济和完善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原因,使得该地区的汽车产业环境大大改善,表明该地区的汽车产业发展后劲很足;东北地区虽然有较长的汽车产业历史,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也曾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经济、人才及资本资源、政府服务能力及地方产业文化等方面的不足,其发展环境仅列第三位;华中地区、环渤海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相似;西南地区则最低,表明该地区的汽车产业发展环境有很大的改善余地(见图3)。

图3 各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外部影响要素层面评价结果

(4)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形成机制要素层是从集群内部来考察集群竞争力的影响要素,由汽车产业集群的资源配置竞争合作机制、群体技术创新机制和集群的经济性效应3个要素构成。从图4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的综合评价得分是最高的,这表明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集群无论主导产品(汽车及主要汽车零部件、总成)的市场销量与市场占有率,该集群内汽车产品的系列与品种的丰富程度以及不同汽车产品零部件的互换性程度,还是集群内部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根植于集群内部的产业链各节点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频度,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东北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由于有较好的重工业基础,集群内部存在着密切的传统协作关系,这使得集群内部各网络节点间的互动性很强,汽车集群中的企业聚集所产生的综合竞争力较强,因此该指标的综合评分排列第二;而华中地区、环渤海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集群竞争力形成机制层面指标评价得分相近;西南地区的评分最低,该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汽车集群内部企业之间还远未形成产业的聚合效应,企业之间的合作度很低,产业链不完整,从而影响了整个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发挥。

图4 各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形成机制要素层面综合评价结果

标签:;  ;  ;  ;  ;  

我国区域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AHP模糊评价_综合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