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特征与历史命运--马克思社会发展研究的主要方法_客观性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特征与历史命运--马克思社会发展研究的主要方法_客观性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特征与历史命运”笔谈——马克思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主要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论文,马克思论文,笔谈论文,社会发展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01)03-0005-03

任何一种理论的建立和完善都离不开一定的方法,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也不例外。同样是对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除了研究者本人的立场、观点外,研究者所使用的方法不同,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就不一样。马克思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方法很多,在这里主要论述科学方法和价值方法的统一。

马克思在吸取同时代思想理论精华的同时,也吸取了他们方法上的合理性。这里的科学方法是指从客观的角度,通过经验和实证的分析揭示客观规律的方法,又称实证方法。实证主义方法是从法国社会学家孔德开始的。他把自然科学的方法推广到社会领域,认为社会科学和物理学、化学一样,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上,要在经验事实中寻找不变的和先后相似的关系,寻找规律。科学的方法注重经验,注重研究的客观性,无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不考察规律对人的意义。英国的古典经济学主要采取实证科学的方法,从纯客观主义立场揭示了商品经济运行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价值分析。西方人文主义思潮,主要是运用价值的方法。所谓价值的方法就是指价值评价的方法,就是考察社会的发展对人的意义,或者是从人的角度考察社会发展。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是以抽象的人和抽象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评判现存社会,但是没有把价值评判的原则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如果对社会历史只从客体的方面,即把它当做无主体的客观运动去研究,这丝毫不能把握社会的特质,历史原本什么事也没做,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相反,如果对社会历史只从主体方面去研究,不把社会看做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又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马克思扬弃了古典经济学忽视人的科学实证方法的局限性,吸取其从经验事实中探讨事物发展客观性的合理性,扬弃西方人文主义忽视对客观规律研究的局限性,吸取其强调人的价值的合理性,在现实人的活动的基础上,既用像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的分析方法,揭示社会运动的本质和规律,又用关于人的科学的特殊方法来理解它的价值。

马克思的科学分析方法,是指他研究社会现象具有像自然科学一样的严密性、科学性。他从大量的历史事实中,经过实证分析,发现社会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社会纵向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就将该社会同其他社会进行比较研究,不仅研究了与资本主义社会直接相关的封建社会及奴隶社会,还探索了史前社会和亚细亚所有制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从何而来,并向何处去的问题。同时他还通过对同一时代不同社会的比较研究,揭示社会发展的重复性。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由于规律总是体现为重复性,因而这种重复性只有在比较了各国的生产关系之后才能发现。他分析了当时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阶级斗争的事实,找出各种斗争背后的物质根源,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和考察,就能得到像自然科学中的经验数据一样的“原始的方程式”。各个阶段的市民社会被理解为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市民社会又是在现实人的活动基础上产生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揭示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整部《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都可以说是以经验实证方法分析为基础的。如关于剩余价值的来源、剩余价值率、平均利润率等问题,都是像自然科学一样,经过事实和数字的量化分析而形成的。但马克思的实证分析同古典经济学的实证分析不同,其具体表现为:对社会客观性的理解不同。实证主义之所以拒斥价值分析,原因就在于他们认定这样的分析会干扰社会历史研究的客观性。马克思也讲社会历史研究的客观性,但他讲的客观性是尊重历史、尊重规律的客观性,而不是排斥人的目的、价值等因素的客观性。问题不在于要不要研究人的目的、价值因素的作用,而在于把这些因素的作用放在什么位置上,对其作出怎样的估量。其实,离开社会历史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而采取所谓“纯客观”的分析,是很难真正保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的。蒲鲁东关于路易·波拿巴的政变所作的历史说明,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对政变主人公所作的历史的辩护。坚持研究的客观性与坚持“客观主义”的方法是有区别的。同时,马克思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也不是离开人及其活动,只看到物的作用。古典经济学的实证分析,只是从事物的既成形态中考察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既不考察资本主义现象从何而来,又不考察物物交换背后的社会关系,只把它当做永恒的自然形式。严格说来,古典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方法只是现象学的直观方法,因而有很大的局限性。马克思是从物的关系中揭示出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凡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地方,马克思都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他还从量的关系中把握质的关系。对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来说,使他们发生兴趣的主要是生产交换中的量的方面,而非经济关系质的方面;与此相反,马克思自始就把分析的重点放到资本主义生产质的规定上,进而发现隐藏在量的关系背后的是生产者之间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马克思是从“自然形式”中发现“历史形式”。古典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生产看做永恒的自然形式,在马克思看来,抽象形态的生产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资本主义是由雇佣劳动与资本的特定关系所决定的特定的形式。正是这些区分,才为解剖资本主义社会奠定了基础。这样,马克思的科学分析方法就比古典经济学的科学实证方法深刻得多,彻底得多。

马克思的价值追求、价值理想,既是他的一种追求,一种原则,也是他考察社会的一种方法。马克思价值评判的尺度不是人的抽象规定而是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和对社会规律揭示的基础之上的。其一,马克思从现实人的活动出发,通过对人的现实的生存和发展方式的考察,揭示了人的价值本体论意义,揭示了评价社会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价值批判的尺度,批判现存社会。通过对人的自然史和社会史两个方面的考察,马克思真实地突现了人的主体性地位,赋予人的主体性以本体论意义上的价值含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一方面,人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展示自己的能力、价值和本质力量;另一方面,人作为主体,不仅是物质交换过程的能动者,而且使物上升为社会存在物,并进而使整个自然界成为人的现实的或潜在的客体对象和为人的存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自然界成为价值客体,人成为价值本体。这种价值本体地位只是马克思对人所设定的本然状态,也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所追求的应然状态。其三,马克思不是停留在这种应然状态中,而是进一步把人的价值实现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示放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中去理解。为此,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为真正理解人的“价值”提供了客观基础,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中找到评价社会价值的合理尺度,以及价值实现的可能与条件。离开了对历史必然性的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价值特征就无法理解和评价。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进行批判:一方面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反人道性,是对人的价值的否定;另一方面又从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必然性中找到这种异化现象产生的根源,并探索出克服这种现象的途径。在马克思看来,异化现象的产生“要用生产方式本身具有的历史的暂时的必然性来说明”,扬弃这种异化现象只能由生产方式的进步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来实现。这样,马克思把自己的价值评价建立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之中,为自己价值追求的实现揭示了具体切实可行的实现途径,即通过扬弃私有财产,实现人的主体本体地位,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可见,马克思的价值方法不是停留在抽象人的价值评价上,而是把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和实现放在客观必然性的基础之上。这就使他的价值评价原则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与人道主义抽象的价值原则划清了界限。

总之,马克思运用科学实证的分析方法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运用价值分析方法揭示客观社会发展特定阶段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把人的本质、价值实现建立在社会规律的基础之上,这样,他的社会发展理论既不是纯客观的描述,也不是离开社会规律的抽象的人的价值分析,而是二者有机的统一。它使社会规律既具有为人的意义,也使人的发展建立在社会规律的基础之上。

收稿日期:2000-12-18

标签:;  ;  ;  ;  ;  ;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特征与历史命运--马克思社会发展研究的主要方法_客观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