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安全管理中的风险评估是采用科学性的方法和途径,建立的作业风险管理系统,有效的占据了电力安全事故风险评估的主动性,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愈加依赖于电力系统,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与可靠性直接关系着经济发展与社会正常运行,在电力产业规模不断增加、电网结构日趋复杂的形势下,对电力系统自身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电网安全风险原因,提出了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的特点以及风险评估技术,对相关领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应用
电力系统的风险理论对深入了解与掌握电网面临的风险,提前采取措施有着重要作用,结合风险评估工作,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实现风险的超前控制,全面提升我国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综合实力的全面提高,加强电网运行风险管理是我国电网发展和安全可靠运行的必然要求。
一、电力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电力工业在管理上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管理体系,电力系统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电力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了许多探讨和研究,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做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在系统性和前瞻性方面与安全管理理念和实践有差距,偏弱于预防,偏重于事后治理,导致事故屡屡发生。
1、没有建立基于风险的管理机制。对人身、电网、设备的风险缺乏全面、系统的识别,对风险心中没底,属于就事故管事故的事后管理,使得管理层和执行层都提心吊胆,安全工作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2、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对安全生产管什么、做什么缺乏系统性思考,出了事故通过检查、整治不断地修补漏洞,造成安全生产抓一抓好转、放一放变差,难以保持持续稳定。
3、缺乏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对安全生产怎么管、怎么做,不同阶段的管理思路、方法不同,要求多、方法少,管理制度多而杂,操作性不足,导致管理和作业的经验化、差异化现象非常突出。
4、没有形成体系化的管理模式。对安全生产过于强调结果,忽视对过程的管控,导致持续改进的数据和动力不足,管理基础原地踏步。由于管理不到位及管理者很多方面没有规定清楚、交代明白,使各级人员不知道自己是否做到位,以至出现安全生产事故。
二、电力系统风险成因分析
我国各地的特点鲜明,不同地域下电网表现出的风险隐患可能不尽相同。
1、电网结构问题。由于传统建设及规划并不均衡,且没有考虑到城市发展与电力负荷分布及增长特点的关联性,使许多地区电网结构布局及负荷分布不科学,在某些情况下,一些地区极易发生大规模停电事故。
2、电力设备自身风险。电力设备在设计、制造、原材料或生产安装等环节都有可能出现质量问题。受负荷、外部环境及器件老化的影响,设备也可能出现问题,进而影响电网整体运行。
3、外部环境风险。外部的环境问题成为电力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要侧重点,防控与治理难度都相对更大。近年来全国极端天气增多,暴雪、暴雨、雷击、大风、雾霾等严重影响着输电线路的可靠运行。类似于电缆隧道等基础性电力设施,由于建设年代较为久远、标准较低等问题,造成现在结构产生了保护层脱落、钢筋漏出甚至部分坍塌等现象,都严重影响了线路安全。
4、电力系统体制机制建立不完善。从整体看,有些职能的划分并不清晰,
尤其是行业管理机构与监管部门在一些领域存在交叉监管问题与遗漏管理问题;各部门间仅落实自己单方面的职能,虽然工作能进行,但缺少了内部联动机制,使需要协调配合的区域有一定的发展限值,构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随着电网结构的扩张,使电力企业的巡线护线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困难,全范围、全时段的不间断巡视机制并没有执行到位,间断性的巡视工作加重了部分地区的安全隐患。最后,电力企业的职能效力有限,对某些运行隐患只能进行提醒与告诫,并没有真正的执法权,从而并不能有效保证电力安全。故电网企业与市区政府的联动机制应继续加强,使治理工作更加深入与高效。
5、外力破坏电网设施问题。电力系统遭到人为等原因破坏的现象至今十分普遍。类似在电力设施保护区进行施工作业、占地建房置物、汽车撞杆、偷窃电缆等电力设施及进行其他活动等现象屡见不鲜,是引发电力运行故障及引发停电等问题的主因。其次,类似老鼠等动物啃咬及攻击电缆等现象也时有发生。针对此类问题的防控是电网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
6、电力应急预案操作性有待提高。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整体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的大规模停电现象发生次数较少,电网运行也较为稳定。电力应急等预案处于常态的应急处置模式,操作性过于简单与理想化,并无较强的针对性,使在真正发生问题时的风险性增强。
三、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的特点及内容
1、风险管理的特点。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以及风险辨识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环节,一方面注重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能够清晰观察出企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情况;另一方面注重具体施工以及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控制,能够清晰看出掌控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整体情况。风险评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信念,且引入了对“人”的安全风险的管理,评估人员数值不仅强调了管理与作业人员安全技能及知识,还提出了心理、生理等安全适应性的问题;在评估作业这方面,强调了事故中表现出的人为因素。
2、风险管理的内容。风险管理的内容有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以及风险辨识三方面。风险评估是以防止认为责任事故及人身伤害为主线,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的程度,评估企业安全控制以及安全管理情况;风险控制是指在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过程中,根据专业特点及实际工作情况,针对施工情况进行实施、准备、布置及计划的全过程;风险辨别是针对企业生产的过程中时常出现的事故种类。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流程与方法在新形势下,随着信息化与智能化的不断发展,风险评估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中也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针对评估工作,无论从技术还是管理方面,都对电力企业有着新的要求。
四、电力风险评估技术指标及安全管理
风险评估的工作包括识别准备与计划、动态在线监测系统、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级、结果可能性分析及风险控制与承受力分析。为保证电力系统科学安全运行,风险评估的指标主要分为以下二类:运行状态指标与状态越限指标。
1.运行状态指标。运行状态指标分为正常、越限及事故三种运行状态,是对电力系统短期运行的风险评价。正常状态电力系统整体正常运行,且设备与状态量没有越限;状态越限虽然系统正常运行,但有一个或某些状态量已越限,可能有安全隐患;若运行状态为事故,则说明系统已发生负荷丢失情况。
2.状态越限指标。状态越限指标是对系统运行状态或设备的越限量的计量,类似于输电线路传输功率越限、变压器内温度或某些气体含量越限等。
3、电力企业风险评估安全管理。电力企业中,针对状态风险评价的结果,各相关安全管理部门需要进行有效配合,从而达到更好的安全管理效果。在各部门的联合作用下,对电力系统的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系统与科学地规划,有效地防止了各种对实际情况判断不明的错误操作,对电力安全有了更好的保障。
总之,在电力企业中,建立更为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保证电网更加安全稳定运行。电力安全关系到国家发展与社会稳定,对电力风险的研究能够及时发现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隐患并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罗凌霄.浅谈电力系统风险成因[J].华北电力大学,2015,(8).
[2] 卓志.安全风险管理体制[M].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
[3] 王昆林.供电企业风险评估与管理[J].云南电力技术,2016,(1).
论文作者:韩志祥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6
标签:风险论文; 电网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风险评估论文; 电力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