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的建筑工程领域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建筑材料当属混凝土,这种材料的出现及应用极大地增加了建筑的牢固程度。但是目前,单一的混凝土已经无法作为主要的承重结构被应用在房屋建筑施工中,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钢筋混凝土走入人们的视野,应用范围逐渐广泛。本文正是基于此种背景,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探究了这种技术在房屋建筑领域的应用,以期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工艺;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途径
引言
任何一门新技术的出现,都有其现阶段不可代替的优势和超越传统技术的突出特点,钢筋混凝土也一样,这种建筑材料相对于传统的单一混凝土而言,不仅强度大,而且抗压能力极高,具有明显的减震效果。但是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否完善,将直接决定在建建筑的质量甚至整个建筑领域的发展水平。
1钢筋混凝土的优点
首先,将钢筋与混凝土相互结合,事实上就是将两种材料的优势结合在一起,使其发挥出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一方面,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稳定性极高,对工艺技术的要求十分严格,只有相关专业人员对施工技术的各个环节的具体应用都能把控好,才能确保充分发挥这种材料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这种材料的抗拉伸效果好,承受能力较强。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对钢筋和混凝土二者进行有效搭配,却是摆在相关施工人员面前的一个挑战,只有科学合理的配比方案,才能在发挥钢筋混凝土材料的优势性能的同时,保证工程质量。
其次,人们对房屋建筑的要求,一是要确保安全稳定,二是要保证有基本的能力,如抗震、保温、防潮等。而这些需求正好是钢筋混凝土能够满足的。房屋的建设需要用到很多材料,这无疑为施工过程增加了难度和很多繁琐的步骤,为了减少能源消耗,简化施工流程,人们便研发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这种技术不仅可以使整个施工过程更加简化便捷,还不会对建筑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尽管这种材料的优良性能很多,也要保证施工过程的规范化,确保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都能够科学合理化。正是因为如此,强化施工队伍建设已成为建筑领域的一项突出且重要的工作。
2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
2.1对工程建设方案进行合理设计
在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或者前提基础就是对整个施工过程的合理规划,这是影响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的核心。首先,设计师要对施工方案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规划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站在全局的角度,将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考虑在方案中,还要对建设场地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如建设周期内的气候变化、当地的地形特征等,同时还要注意保证建筑的抗压减震效果的维持[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材料质量的控制
上文已经提及,钢筋混凝土是两种材料混合而成,一旦两种材料的材质选择不当、两种材料的配比粘合度未达到标准,都会直接影响其应用效果,甚至会降低整个建筑的抗压性,为居住者带来更多潜在的危险。因此,要想对这种混合材料的质量加以控制,就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原材料的采购环节要格外关注。相关采购人员自身要有足够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采购前要与工程设计师沟通对接,了解所需要采购的原材料的具体尺寸、规格等信息,避免源头危机。其次,原材料的运输工作也应当是相关负责单位关注的重点,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对原料造成损耗。因而运输人员要提前做好隔离措施,对材料进行充分的保护。第三,材料在运送至施工现场后,相关负责人要指派专人采取专业的技术手段对这些材料进行二次检验,再次确认材料的质量。第四,当这些材料被正式应用到工程施工阶段时,相关人员还要对每个施工环节的材料用量进行管控,在管理的同时也要对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再次确认,避免上一步抽检环节有所遗漏。
2.3后期浇筑技术
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的收缩情况较为常见,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这种材料的表面会出现裂缝,影响工程质量,这就需要采取后期浇筑技术,保证此种材料的稳定性[2]。在浇筑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做好防水工作,还要使用专业的浇筑模板进行操作,确保混凝土的自身结构不会受损。
2.4模板施工技术
这种技术的操作包括三个环节,一是按照模板来设计图纸,对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模板的尺寸和规格进行确定,同时还要对与模板相配套的零件进行检查,如螺丝型号是否一致等。二是要根据设计好的图纸内容安装脚手架。三是对模板的安装,确保模板位置不会产生较大的位移。
2.5钢筋绑扎技术
首先,钢筋分为好几种,在绑扎前需要对这些种类进行区分,还要保证钢筋质量。其次,在绑扎过程中,如果钢筋需要弯曲,则要注意不能使用焊接的钢筋,避免焊接处断裂[3]。第三,钢筋绑扎工作要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不能盲目绑扎。
结语
总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在整个房屋建筑环节中占据重要地位,这种材料性能好,功能全,应被广泛利用。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加以重视,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庞玉栋.Z建筑公司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控制对策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7.
[2]张东方,方翔,李佳蒙,范志宏,熊建波,王胜年.双向电渗对钢筋混凝土耐久性提升效果研究[A].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2018第五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暨海洋新材料及防护新技术展览会论文集[C].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2018:9.
[3]高彦,张富强,张鹏.基于BIM软件对型钢混凝土柱与框架梁钢筋节点的探讨[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质量安全检测鉴定专业委员会.绿色建筑与钢结构技术论坛暨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质量安全检测鉴定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质量安全检测鉴定专业委员会:,2017:4.
论文作者:刘胜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材料论文; 钢筋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混凝土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