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双创”教育于专业教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论文_陈宁

融“双创”教育于专业教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论文_陈宁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摘要:在国家地方高度重视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积极地开展中,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要系统、有组织地开展“双创”教育,将其融于专业教育中,从实践教学体系、组织开展形式和监督保障机制等方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

关键词:创新创业;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前言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当前,鼓励创新与创业、发展创业型经济已成为许多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取向。我国也正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5年7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强调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各类高校正在积极推进实践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流于形式等问题。下面对融“双创”教育于专业教育中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二、“双创”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明显滞后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在沿袭着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近几年比较受关注的校企合作、师徒制等模式。虽然这些模式与“双创”教育有很多交叉,但是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双创”教育理论研究的滞后,使得当前没有可以值得借鉴的成功模式。

(二)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

尽管从国家到地方均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及保障措施,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把控,比如学校建立了“双创”教育的机制、平台,但是在过程中缺乏更加细致的监管,不能做到持续的跟进,另外也没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使得“双创”教育发展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发展。

(三)创新意识培养缺位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近年来在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但是当前的创新教育更多的仍是以课本为基础,缺乏课本知识以外的能力拓展。当然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一个难题,但是这一环节的缺失,对于创业能力的培养将会大打折扣对“双创”教育的影响会是深远的。

三、融“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专业系列双创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教育对实践教学体系要求高,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能够较好地促进高素质双创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应该由教学内容、质量管理、教学支撑等部分构成。其中教学内容为教学体系构建重点,该体系要既能达到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又能注重双创素质本体系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双创素质进行综合培养。第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与专业意识,第二阶段培养一定的专业开发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第三阶段采用项目引导、竞赛为辅的方式,多维度多渠道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第四阶段则借助各种平台、项目让学生能够参与实际项目开发与商业运营,全体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强化职业技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双创人才培养,始终是以课程为依托,因此必须构建更加合理的教学管理方法和教学考核方法。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学生必然存在与课程安排冲突的问题,因此在教学安排过程可采用柔性教学管理方法,部分教学环节可动态安排,保证学生能够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同时,有较充分时间参与项目管理。考核方式进行多样化改革,专业课程采用一定规模项目开发、课程答辩等方式考核,真实反映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学生可采用参与科研、发表论文、发明专利、创新创业项目等形式获取。

(二)组建面向竞赛的项目团队

项目实施是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最有效方式,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等各类项目的申报、执行、实施等环节训练,学生对项目实施过程有了充分掌握,对创新思维进行有效的锤炼和提升,也通过对项目完成过程所遇到专业问题的解决,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方向,主动对接参加专业老师的工作室研究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和科研创新、方案设计、实验测试等,在实践中学会了研究的方法、解决了问题,锻炼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而且加强了学生对专业领域和前沿知识的认知。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通过各类竞赛锻炼学生创新能力。比较大型的如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每个大赛均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大赛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示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与能力,并可以从中挑选优质的项目与团队进行市场化,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转化。

(三)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具有完备的评价机制,在充分利用上级政策的同时,要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抓到实处。首先要有制度保障,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协调各职能部门,以及对外交流。其次要给予经费支持,加快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增加设备的投入。再者,应提供优质的师资队伍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开展的活动也应计入教师工作量,并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考量指标。最后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给予量化考核,比如学生获奖、学生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可作为评价的指标,并作为指导教师的成果,在评先评优、职称晋升时作为条件。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此外,创新创业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为抓手的,前提是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否则创新也无从谈起。创业教育可以说是新提出的对学生教育的新概念,它不同于以往的校企合作,或是学生的企业实践,它是一种培养学生去寻找机会,主动创造性的去解决问题。可以看到创新思维是创业活动的前提,但是具有了创新思维也不一定就能够创业,两者是相互联系、交叉的统一。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要融合在专业教育中,踏踏实实地开展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6/16/content_ 9855.htm.2015-09-22

[2]陈玲等.地方高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0):182-186

[3]张其亮.创新创业引领下的高校实践能力体系重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07):17-19

[4]韩团军,聂翔,黄朝军,张志伟.工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育观察,2017(01): 71-72.

论文作者:陈宁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融“双创”教育于专业教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论文_陈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