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的“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论文_李军

谈谈我的“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论文_李军

李军 四川省宜宾县古罗镇邱家小学 644000

【摘要】小学数学的几何图形概念多数是通过对给出的大量的具体模型和实例的分析、综合、归纳出它们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几何图形概念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它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图形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8-050-02

小学数学的几何图形概念多数是通过对给出的大量的具体模型和实例的分析、综合、归纳出它们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几何图形概念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它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鉴于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以及几何图形概念自身的复杂性和抽象性特点,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此类概念的掌握不理想,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几何图形概念的基本特点,依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引导,以利于学生正确掌握几何图形概念。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利用有趣的数学材料,让学生玩中学。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数学几何图形教学是一个空间思维很强的内容,需要孩子在生活中先建立好相关的空间观念,所以通过让学生在玩中操作,把几何图形具体形象在脑海形成抽象思维。这样,学生就觉得几何图形是那么的真实,那么得可爱。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然后让学生帮图形找好朋友(分类)。这样不仅使学生在玩中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而且把几何图形的知识深深地刻进脑海,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在教小学一年级数学几何图形时,我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吸引学生,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寻找在生活中的几何,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生活中。如:上完《立体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后,我让孩子们寻找我们的学校里家里和街道上有哪些物体是学过的立体图形,他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例如:在“圆柱的认识”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针对圆柱形象来举例说明一些生活中相似的物体(如铅笔与油桶等)。如:书本、长方体纸盒等,通过演示道具,使学生直接观察到几何图像的特征。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家里都有哪些物品是圆柱形的呢?教室里呢?操场上呢?”学生们自然会想到如卷纸、水管等。从而把圆从书本上搬到了生活中,让学生感到“圆柱”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生活中。

二、采用直观操作,促进学生理解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学时,几何图形概念如果只借助看、听、说等方法肯定是不够的,学生也难以理解它的本质属性。因此,我们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实例,并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然后采用直观操作等实践活动的形式,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如:教材中的“体积”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首先,“空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不易理解;其次,“物体”如何“占空间”,学生难以想象。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通过直观操作,促进学生理解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下面是我在教学“体积”概念的片段:第一步,播放“乌鸦喝水”课件,让学生感受乌鸦的“数学智慧”。第二步,实验――让“看不见”的空间“看得见”。先在一个玻璃杯里装大半杯水,用红笔标上水位标记,再往杯里放一块鹅卵石,让学生观察到水位的变化,并思考:水为什么会上升?接着,引导学生交流得出:鹅卵石放到水里,要侵占水的位置,即“占空间”,于是把水“挤”上去了。第三步,比较――体会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不同。在另一个同样大且装同样多水的玻璃杯里放一块更大的鹅卵石,让学生观察水位上升的幅度,并思考:为什么杯里的水上升得更多?接着,引导学生交流得出:这个鹅卵石更大,在水里占的空间也更大,水上升得就更多。第四步,联系――唤起学生生活中的相关体验。引导学生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与上述实验相似的经历?(教学时,学生想到“把脚放进盆里,盆里的水位会上升”,“夏天把西瓜放入装满水的盆里”,水会溢出……)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归纳“体积”的意义。这样的教学,充实了学生概念建立的过程,强化了对体积与容积异同的体验,便于学生理解几何图形概念的本质。

三、通过表象作用,为学生理解几何概念提供帮助。

小学生在思维方面,多是表现为形象思维以及直观思维,因此,教师在几何图形的教学期间,借助一些直观的工具,对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可起到一定的帮助。以“长方体”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期间教我对一些相关的道具加以利用,首先,在教学期间为学生准备相应的几何图形直观感知材料,使学生通过材料直接取得几何图像的表象。其次,适当对形成表象采取加工处理,为学生建立起表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描写直观材料所具有的特征。在建立起几何图形的表象后,将会为学生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与解题中提供很大的帮助。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借由长方体的模型让学生直接观察到长方体在面与面之间的特征,接着,由此引出正方体中的“棱”,进而通过“棱”将“顶点”引出。通过模型,学生可更快速地理解长方体的概念。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对其形成的表象进行加工,指导学生对相似物体的特征查找出,通过回想,表达出圆柱体的特征,自然而然地形成圆柱体图像的概念。如“平行四边形”的教学,老师们都明白:平行四边形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后进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学习平行四边形的上位知识。教师只有充分了解知识背景,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复习,让学生建立起表象,再通过一系列活动猜想、操作、验证等,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比较、观察、动手操作等手段探索这三种图形之间的关联,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分散的图形串联起来,动态地构建认知结构,让学生经历从部分到整体、由易入难的过程,进一步丰富概念的外延,明确概念的本质。

四、注重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老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新学的“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数学与生活的沟通。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发展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解决问题中强化运用,才能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提高。如:在上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后,我组织学生测量身边物体中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相关长度,再计算它的周长。学生马上开始自由活动,有的测量地砖的边长,有的测量文具盒的长和宽,有的测量窗玻璃的长和宽……课堂上,人人都在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带给自己的力量和本领,也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促进学生发展是概念教学永恒不变的追求。教师只有根据几何图形概念的本质属性,从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现实起点出发,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发展的观点开展教学活动,并在概念的系统中教学几何图形概念,建立起各类概念之间的联系,紧扣几何图形概念的本质,帮助学生在观察、探索、体验、实践中深入剖析理解概念本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李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8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  ;  ;  ;  ;  ;  ;  ;  

谈谈我的“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论文_李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