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趣味教学研究论文_魏春霞

小学高年级数学趣味教学研究论文_魏春霞

梅州市五华县棉洋镇阳光小学 广东 梅州 514000

摘 要:趣味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是为了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实践应用效果。为了提高我校高年级数学教学成果,对趣味教学形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趣味数学

引言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知识、未知世界的探索时期,不仅需要教师引导其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帮助其养成知识学习的基本素养,而且需要教师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对生活争取的思考方式。趣味数学是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而推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让课堂成为欢乐的海洋,愉悦学生的身心,更重要的是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开展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虽然没有形成数学思维,数学素养水平也较低,对数学知识有着初步的认知但并不成熟,亟待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首先是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需要按照教学大纲来操作,导入、讲解教学内容即可,而趣味教学则需要教师根据课堂内容来设定具体的教学方式,并且保证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需要教师对学生有着深度的了解,对生活有着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其次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较弱,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和事物,通过游戏、故事、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学内容,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化处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数学知识。再次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教师通过理论讲解的方式,学生不仅接受理解慢,而且掌握不牢固,无法让知识形成一个系统,而趣味性教学可以让教师将综合学生所学的知识,既是复习也是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将知识穿成线,形成一个系统[1]。最后是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水平,学生可以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难题,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充满智慧。

2.趣味性教学的实施方式

2.1创造趣味性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的设置会形成一种氛围,趣味性的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例如在讲解《鸡兔同笼》的教学内容时,首先是教师在课前准备小鸡和小兔子的玩偶各一只,用玩偶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其次是教师要富有感情地讲解鸡兔同笼的相关知识,问题的解法等,用自身的情感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情感中来认识到本节课程内容所具有的魅力。再次是将学生分成小组,一组扮演小兔子,一组扮演小鸡,教师说出腿的数量之后,由小兔子和小鸡自由组合成合适的答案,通过答案来深度思索鸡兔的数量,答案之间存在的差异等。最后是教师引导学生讲解鸡兔同笼的问题。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解析数学教学内容,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掌握了问题的多种解决方式。

2.2让实践来丰富课堂内容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将其应用到实践生活中,所以在数学课堂上要融入实践的内容,进而丰富课堂的形式。例如在讲解《比较图形的面积》的课时内容时,首先是教师预留作业,让学生测量家庭中房屋、桌面等物体的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并且用纸张制作出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图形。其次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和制作的图形,并且由教师指导学生拿出两张一样的长方形图片,让学生将其做分割和平移处理,让学生组成新的图案,然后让学生计算新组成的图案各个部分的面积,以及整体的面积,找出图形变化之后面积的变化规律。再次是教师在PPT上摆出新的图案,让学生自行裁剪和组合,得出与PPT上相同的图案内容,并让学生讲解具体的操作方式。最后是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进行总结,并深度引入图形面积变化的相关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学内容,用实践来将抽象的图形变得更加形象和具体,进而掌握图形边长、面积等多方面变化所产生的不同结果的内容。

2.3教学要贴近生活

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知识,而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所以教师要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设定要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着手。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知识内容时,要引领学生将其应用到实践中。首先是教师在抛出长方体的定义之后,并用PPT播放多个长方体的图片,让学生对长方体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同时教师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品。其次是教师拿出自己制作好的长方体图形,一边演示一边向学生说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这些基础知识内容,并指出这些点、面的对应关系。再次是教师在知识讲解完成之后,让学生动手折叠长方体,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让学生对长方体的基础知识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在折叠工作完成之后,教师在让学生将长方体打开,查看各个部分之间的对应连接关系,并用PPT来展示图片,判断其是否能够折叠成长方体。最后教师预留作业,让学生测量家庭中常见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计算出面积。

2.4小故事导入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不成熟,很难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所以教师要通过引入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通过解决故事中的难题来学习新的知识[2]。例如在学习《分饼》的知识内容时,教师要在课堂开始之前设定一个小故事。有四个小伙伴在听说山中有恐龙的故事之后,就要到深山中进行探险,但是走了两天之后并没有发现恐龙,反而发现所带的饼不多了,只剩下三张了,但如何划分才能让每个小伙伴获得相同的饼成为一个难题,让同学们帮助其平均分配。通过故事导入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为了帮助探险的小伙伴纷纷想出分饼的方式。学生们利用分割圆形的纸片来完成分饼的教学要求,纷纷尝试不同的分割方法,并保证其平均性。然后教师让学生到讲台上来分饼,有的同学是根据有四个人出发,将每张饼分成四份,让每人获得其中的一份,通过三次分完;有的同学是将三张饼看成一个整体,将其分成四份,每人取走其中的一部分。在饼分割完成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写出分数,指出分子和分母之间的关系,并讲解真假分数的关系。同时为了让学生深度掌握分饼的知识,教师需要调整饼的张数和分饼小伙伴的数量,让学生数量分饼并独立思考分数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5拓展数学教学活动

丰富多彩的教学生活可以让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数学知识更有魅力,因此教师要不断拓展数学教学活动。首先是开展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学习知识,回答问题等;开展数学接力赛活动,让学生接力回答问题;开展课堂游戏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为问题的假设和解决提供真实的道具资料。同时游戏、接力赛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愉悦,教学中高度集中,让课堂做到松弛结合。其次是开展课外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数学实践活动,参加与数学相关的多种比赛,参加科技博览馆,了解科技作品中所应用到的数学知识,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科技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而且能够让知识作为引导的力量,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探究精神。再次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学习奥数知识,并参见大型的奥数竞赛,让学生与更优秀的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奥数知识与普通的数学知识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以让学生通过奥数学习来从另一个维度来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3]。最后是校园内部要配合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年级组为单位,定期举办与该年龄段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数学竞赛活动,让学生通过竞赛来检验知识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且通过竞赛来感受到学习知识所带来的欢乐,进而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3.结论

小学教学是为学生一生的教育工作打下基础的阶段,所以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小学阶段就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为了让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需要采用趣味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欢乐的课堂中学习知识,并在欢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进而成为有益于社会和家庭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广腾. 小学高年级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研究[J]. 教师, 2017(5):31-32.

[2]温其珍. 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的研究[J]. 魅力中国, 2017(48):26-28

[3]李贇.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试析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J]. 读书文摘, 2017(1):126-127

论文作者:魏春霞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  ;  ;  ;  ;  ;  ;  ;  

小学高年级数学趣味教学研究论文_魏春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