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改高度重视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改论文,高度重视论文,提高教师论文,素质论文,国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少国家在大力进行教改时,都不约而同地把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作为突破口,或视为决定性环节。“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他们胜任本职工作的基础,不大力提高,就不能适应教改发展的要求,教改也将是不可能的。未来学校和教育的质量、人才的质量,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讲到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国外十分强调以下四方面:
科学文化素质
专业素质
身心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
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大多数国家,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大学毕业文化水平或研究生水平。
法国要求持有教育博士学位,美国坚持广博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有些国家提出教师要“文理兼通”,具有广博坚实的文理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文化修养。如果教师不掌握科学和人文学科二者代表着不同的,相互补充的思考模式,必将有损于自身的发展,对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其次,要求教师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世纪是信息社会,教师与信息、培养人才息息相关。
由于信息的迅速传播及电子技术的广泛使用,就使传统的教与学的内容不能适应今天——明天的需要。教师必须能够及时调整或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探求综合贯通新知识(或现代知识)学习计划。作为称职教师,迎接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不仅要学习,懂得信息和电子技术对社会、人的心理、世界观冲击所产生的影响,还必须跟着社会前进步伐,扩大视野,理解当代教改的深刻含意,学会如何发展电脑软件,以便使用直观媒介和电脑,从而使自身的学习和帮助学生学得更简捷、更多、更好。有关专家提出,“教育必须从学术狭角地带崛起”,教师必须兼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认清教育与各门科学之间的原动力交互作用,相互不断渗透与补充,如对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和哲学的理解,势必极有益于教育。
其三,教师必须具有美学知识和美育素养。
到新世纪,“美育课将成为必修课”,教育科学本身就包括“科学和艺术”。教育理论知识是科学,而将它运用于实际,就是艺术。美育和艺术教育并不在于培养艺术家,而在于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创造性,坚定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不具备美学方法论和审美观,就不可能完整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前苏联教育家曾强调指出,忽视美学教育因素,就等于培养无创造力的实用主义者。美学素质对于未来各种人才都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合格教师更是如此。
其四,必须具有未来意识和未来学知识。
国外专家认为,对于现代教育,仅仅面向今天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面向未来,“时刻准备未来的到来”。有关研究发现,缺乏未来意识的学生,发展后劲不大,且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这就给学校和教师提出一个十分严峻而紧迫的问题:如何才能使今天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未来?早在70年代,美国的一些教育家已认识到上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在部分学校开设了“未来研究课”,旨在使学生了解新技术革命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预测或发展的眼光看待所学各种知识,对未来社会有一些基本概念,同时培养批评性思考、预测、评价、决策和解决问题等能力。这些学校实践表明:只有具备应变能力和发展眼光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而仅有僵化知识是绝对不行的。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未来教育的重要性,并努力提高自身在这方面的素养。有关专家断言:“未来研究”这门课程,将会在美国中学里迅速地得到普及。这种趋势启示我们,作为“未来全权大使”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快进修步伐,先接受这方面的教育。
此外,由于一般知识和教育知识不断地更新与发展,教学教育日益心理化的趋势,教育体制经常发生变化,教师角色的多样化,以及教学教育活动创造特性的不断增加,这些因素也都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否则必将无法对付挑战,承担教学教育任务。
在专业素质方面,各国都非常重视,认为这是教师之所以为教师的本质因素,是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当行”素养;没有这方面的修养,也就不成其为教师了,更谈不上作合格教师。
专业素质高的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表现最为明显的特点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素养,讲述内容深入浅出,易为学生领会吸收;所有教学、教育活动和行为,都是自觉地在现代教育观指导下进行的;教学教育目标明确;能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因人组织不同活动,并机动灵活地优化组合多种教学教育方法,使学生高度参与教学活动并提高学习效果。
在专业知识素养方面,这些教师一般能够掌握以下五方面既独立又密切相关的知识:
①所教学科知识;
②所教学科的相关知识;
③广博的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智力概念和测试、人类发展及学习心理的知识;
④自我认识;
⑤由教育学术知识、教育临床知识构成的教育科学知识。
美国教育家通过电脑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微观研究后指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应该成为教学教育的“临床专家”。他们需要掌握多方面的基础能力,诸如教学能力、实验指导能力、科研能力、革新能力、与学生交往能力、学生升学就业指导能力、组织学生社会活动能力、教科书处理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示范能力、自我评价和控制能力、以及推理、判断、决策能力等。
日本人认为,高专业素质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五种能力:富有成效的教学和学习指导能力;对学生强有力的生活指导能力;理解和把握学生心理的能力;教育管理能力;独立自修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认为合格教师需要具备以下10种职业能力:理解学生的能力;通俗易懂地讲解教材的能力;劝说学生的能力;组织能力;教育分寸感;创造性工作的能力;迅速地反映教育情况并在其中保持灵活性的能力;胜任所教学科的能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以及预见自己工作结果的能力。也有专家再补充两条,即创造性运用教育科学和先进经验的能力。比较上述要求,当有助于我们拓宽思路,深入研究问题。
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中小学课程结构和内容处于不断变化状态。鉴于此种发展趋势,国外进一步要求合格的现代教师还需要具备“扩展能力”。所谓扩展能力,是一种非常灵活地适应科技时代迅速变化的综合性能力,包括信息处理、问题解决、创造性和决策四个主要方面有关的多种能力。
一些发达国家,采取开设相应专业课程的措施,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如教育技巧基本原理课程,内容包括教育技巧、技术、课堂教学艺术、教师语言、教育交际艺术、杰出教育家的教育艺术,以及教育活动中的“演员和导演”的艺术等。美国的一些地区,为了确保在五年内使教师通过在职进修提高教学和服务效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更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开了如下课程:
基本教学技能;
最新知识和技能;
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实习;
一周旅行进修等。
近些年来,教育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很多国家还为教师开了以下四类课程:
①技术性课程,如摄影、静画与美工、电影制作、电视制作、录音课、计算机课程(包括软件和硬件)、媒体使用、信息处理等;
②传播理论课程
如大众通讯媒体史、语言传播、传播理论、传播法律等;
③心理学及教育理论课程
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教育统计学、教育评价学、教育哲学、教育科研方法等;
④设计和管理课程
如管理学、系统工程媒体写作、信息设计等。
关于教师的身心素质,国外教育界认为,教师的行为,主要是通过他们在身心和教学教育方面的作用表现出来的。高教学教育质量,必伴随着教师的健康身心素质而产生,“教育的活力,继续来自教师身心素质的活力”。
英国教育家、心理学博士戴维·方塔纳经研究后指出:在学校环境中,学生所受到的最重要影响来自教师,教师的心理素质和特征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水平、使学生受到影响,从而向所期望的目标迈进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心理学家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现,成功的教师一般具有如下心理素质和特征:温和、理解、友好、负责、有条不紊、富有想象力、热情等。另外一些心理学家发现,信任学生、不但善于理解,而且也善于“倾听”,对每一个学生有兴趣、喜爱和爱护,以及灵活性等,也是成功教师具有的重要心理素质。如果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教师保守、拘谨,则易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国外专家还发现,光会教书的教师是无法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只有善于创新、进行创造性研究的教师才能迈向现代化与未来。在美国,教师的下列心理素质受到推崇:独立思考、好奇、幽默、体谅、勤奋、虚心、坚决、主动、诚恳、彻底等;在德国,受到推崇的教师心理素质为:诚恳、幽默、勤勉、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独立判断、好奇、自信、健康、敢于冒险;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比较推崇服从、定时工作、礼让、记忆力强、愿意接受权威判断等。比较看出,发达国家较重视与创造性有关的素质,如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幽默、冒险、好奇等。
关于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在国外,也是受到普遍重视的,认为它是教师素质整体结构的“核心”、“灵魂”、属于“动力”成份,具有“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功能,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两位具有同等智力、受到同等培训、对课题材料达到同等掌握的教师却很有可能在教学成绩上有很大差异。部分差异,是由于教师的思想品德对学生的影响而造成。
在国外,受到高度推崇的教师思想品德素质主要是:爱国精神,钟爱教育工作和自己的学生,不断改革与提高自己的工作效果,鼓励学生创新、超过自己、民主和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等。
国外对于提高教师的素质,虽然在某一个时期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从总体上看,无论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他们都重视教师素质的全面、整体而和谐地提高与发展——教师也必须是全面发展的人。英国规定,合格教师的标准有三条:
适当的人格品质;
适当的学业水平;
足够的教育专业方面和实践方面的知识、技能。
日本提出合格教师必须具备全面而广泛的素质:
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修养;
②学识广厚,一专多能;
③精通教育专业和教育技术;
④教育的使命感,热爱教育和学生;
⑤积极钻研,勇于进取;
⑥健康的体魄、开朗的性格。
美国规定中小学教师必须具有:
①广博坚实的文理基础知识,较高的文化修养;
②深刻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并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
③高尚的道德品质、理智的行为和坚定的专业信念;
④掌握教学教育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以及实际教学能力;
⑤健全的体魄。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所做的工作是认真而千方百计的。大体说来:
第一,严格把好师范招生关。
如英国,除提高师范院校入学标准外,要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查,研究他们是否适宜从事教师工作。德国规定,必须读完大学两年基础课程并取得应有学分的学生才有资格申报就读师资专业。
第二,提高教师任职资格标准。
美国规定,作为专业教师至少应持有文学士或理学士和教育硕士学位,具有相当的教学经验;聘任为高级教师的,需在获得“专业教师职称后,获得博士学位且工作成绩突出。
第三,大力推进在职进修,广开进修渠道。
如日本,就有五百余所全国性、地方性团体承担教师进修任务。近年来,教师中心、教育中心等机构不断涌现,成为教师进修的重要基地。其他如图书馆等机构也积极为教师进修提供方便。在进修内容、方式方法以及进修场所地点等方面,也都全面考虑,并为不同层次教师需求考虑,尽力做到及时、有针对性、方便、有实效。不少高校和进修机构还主动送教上门,为教师提供新信息、新经验、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让教师及时获得实惠。
第四,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积极进修。
如增加教师进修经费,把教师晋级加薪与进修挂钩,加发教师进修津贴和补助,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强化评定检查等。不少国家,还把教师进修提高规格法律化,供教师自行对照,自我进修。
目前,国外在深化教改、提高教师素质方面所作的种种努力,已在提高教学教育质量、培养人才、服务和促进当今知识经济发展方面起到显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