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网络新闻专题的结构形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态论文,网络新闻论文,结构论文,专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闻网站的“千网一面”现象预示了网络媒体之间的生存较量要转向深度和差异化的竞争,网络媒体获取信源机会的相对均等和网络即时传播的技术特性,促成了网络新闻专题成为网络媒体展开差异化竞争的主要手段。这使网络新闻专题的学术关注在网络业务研究中日渐升温,相关论述不断面世,研究涉及到网络新闻专题的特性、形式、报道方式、编辑思想、原则和制作方法等,对于网络新闻专题的结构形态也略有涉及,但多是经验主义的观察。本文尝试以结构分析法较系统地分析网络新闻专题的结构形态,解释、探索网络新闻专题的规律,以期指导实践,并求教于方家。
一、结构分析方法
结构分析是研究成分的组成以及成分关系被组合的方式①,依托的思想资源是结构主义。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结构理论是结构主义的原始模式②。这一思潮包括众多流派,但这些流派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哲学流派,在从既定的语言结构(系统、模式、类型)及与之相应的思维结构出发来解释其所研究的领域的现象上,他们大致上是一致的。他们对结构概念的解释在以下四个方面有一致之处。一是结构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是按照一定的模式(规则、秩序)由许多成分(要素、单元)组成,其中任何一个成分的变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成分的变化,而作为系统、整体的结构正体现了这些成分之间的关系,通过揭示和阐释这些关系,就可理解所涉及的领域的各种现象。而在整体与它的各个部分(要素、单元)的关系中,整体处于主导地位。二是结构可划分为深层与表层等不同结构层次。深层结构是未受到外在的感性经验的影响,因而能体现现象的内部联系的无意识结构;表层结构只是事物和现象的外部联系,通过感觉可以知道。结构主义强调的结构是深层结构③。三是结构是无人格的,结构主义者认为结构作为一种理智和观念的存在具有超越主体的存在的意义。四是他们大都否认结构的历史性,认为结构超越时间性④。可见结构主义方法是一种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诠释问题的工具和方式。
网络新闻专题是网站编辑运用各种元素建构向一个复杂系统,与平面媒体的专题不同,网络新闻专题的构成元素包括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Flash、动漫、电子书、电子报、博客、播客、维客、电子邮件、BBS、滚动条、PPT、WORD文本、EXCEL文本、流媒体、网络调查、网友互动、搜索引擎等数字化传播样式,其中每一种元素又各有许多表现形态,比如文字元素不仅包含了诸如消息、通讯、评论、特写等新闻文体,还包括各种艺术字、不同的字体和字号等。这在技术层面上就赋予网络新闻专题无穷尽的表现形态,使专题成为网络媒体展开差异化竞争的基本工具,同时变幻莫测的专题形态也需要一种解释的工具,以沟通信息,传承知识。结构分析法能去繁就简,从复杂的表层现象中抓住本质,故用此方法分析网络新闻专题,能揭示专题的结构形态,增强人们对专题的认知。
二、网络新闻专题的静态结构分析
网络新闻专题的静态结构是指构成网络新闻专题的各要素在网络空间中的显性和隐性的组合方式,依据显隐程度的不同,可把网络新闻专题的静态结构形态分为表层结构、技术结构、意识结构和无意识结构四类。
1.表层结构
网络新闻专题的表层结构是视觉可感知的各种传播要素的组织方式。有限的传播要素有无穷的组合方式,构成变化无穷的专题形态,表层结构就是无穷尽的专题形态的集合体。在网络新闻专题的结构形态中,它是浮出水面的部分,虽有变化多端的组合方式,却受到水下的各类结构形态的制约。
2.技术结构
网络新闻专题是建构在开放、互连的数字化网络平台上的一种专题形态,网络技术是支撑其生存的根基,故有一定的技术结构。超链接和技术模板是专题的技术结构中的关键要素,超链接实现了新闻的聚合,技术模板框定了专题的基本框架,二者奠定了网络新闻专题的技术结构框架,其他的技术元素还有各类编辑软件。技术结构对编辑网络新闻专题的影响犹如地理环境对一个地区的文化的影响一样,隐蔽、无形却有强有力的塑造力量。技术结构在版面空间、版面结构、背景色、超链接等方面影响网络新闻专题的表层结构。对于网民,技术结构是隐蔽的;对于编辑,技术结构是可感知的。
3.意识结构
网络新闻专题的意识结构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专题,在头脑中形成的,可以用语言表述的,关于专题构建方式的结构形态。意识结构是对建构在专题的技术结构之上的表层结构的经验归纳。如果说网络新闻专题的表层和技术结构是可感知的,那么意识结构是可表述的,而无意识结构是不可表述只可意会。依据可表述的难易程度可把意识结构分为栏目结构、信息结构、新闻事实结构、倾向结构四种。
栏目结构是指专题的子栏目间遵循某种关系建构的有机整体,一档栏目是碎片新闻信息的初步聚合和结构化,栏日本身的再次或多次结构化就能实现海量信息的整合,构成专题,故以栏目形式组织专题可使专题内容更完整、更有条理、更丰富。目前网络新闻专题常用的栏目结构有平行聚合式、层层递进式、观点争鸣式三种⑤。
信息结构是专题聚合的信息在其空间的有序化,只有信息的有序化才符合网络新闻专题的本意。信息无形、无质的特点使栏目结构成为碎片信息有序化的工具,故透过有形的栏目结构可把握无形的信息结构。据彭兰教授观察,专题的信息结构由核心、周边、辐射三层构成。其中核心信息是指直接针对新闻事件或主题的信息,满足受众对信息的基本需求,实现报道的主要目标;周边信息是指与新闻事件或主题相关的背景信息、相关知识等,有助于丰富人们对当前对象的认识;辐射信息是指从当前新闻事件或主题中引出来的信息,它可以帮助人们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通常这类信息只需提供相应链接即可对网络新闻专题信息结构进行分析,把握住网络新闻专题信息结构的主流,有利于从信息聚合角度构建专题。但是这种信息结构没有涉及到诸如广告等干扰信息,也没有涵盖所有的网络新闻专题的信息结构,比如它没有包含大量的与核心信息平行的小型集纳式专题。
新闻事实结构是构成新闻活动或现象的各要素在时空中的构成排列方式,这种构成方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遵循自然和社会运行规律,有无穷的变化形态。正如事实变动是新闻的来源一样,新闻事实结构是新闻信息结构的源泉,网络新闻专题仅是实现新闻信息结构的一种路径。一般而言,构成网络新闻专题的事实多是重大新闻事实或涉及面广的复杂事实,这类事实可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类。前者又可分为可预测和不可预测两类重大事件,后者主要包括重大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动态事实常遵循五个“W”的结构模式,有各种因果关系和发展过程。静态事实多是过去新闻事实的累积,其变化是缓慢的,但其结构模式不过是前者的复杂化和扩大化。分析新闻的事实结构,其目的是找到事实间的关键连接点,构建新闻信息结构,为构建专题创设条件、开拓思路。例如,重大突发事件已是网络新闻专题常规选题,其报道思路诸如“进程式”、“前因式”、“影响式”等也为编辑所熟知,这种情况下,要想创新可从报道角度入手,在标题制作、内容整合、手段运用方面取胜。
倾向结构是网络新闻专题的意识结构形态中最隐蔽的一种结构形态,它是指专题的表层结构所表现出的一种情感、态度、立场等方面的新闻倾向,其根源在于新闻的倾向性,而媒介制度和媒体观念、现实权力与利益的挤压和诱导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倾向结构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微观层面是指专题在文字或图片的线性组合秩序上首先提到或重点描述某个信源,以此凸显网络媒体在信源间的倾斜度。宏观层面则指专题的新闻倾向在政府、政党、公众、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倾斜度表现。倾向结构最接近网络新闻专题的深层的无意识结构,真实的倾向结构需要内容分析才可能揭示出来。
4.深层的无意识结构
这层结构常常是由无意识、潜意识、冲动、压抑等心理活动构成的心理模式,它既是结构主义探讨的中心课题,又是人类的心理结构在网络新闻专题上的表现。这层结构常常是固定不变的,但极其隐蔽,它的形成是编辑的家庭环境、人生经历、教育背景、从业经验、人群关系,及各种挫折、兴奋、成功所累积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网络新闻心理模式,其外在表现是近似偏见的新闻编辑的观念、态度和立场。这层结构制约上述三层结构形态的表现。例如,总编辑的个人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网络新闻专题的不同风格。研究表明,新华网总编辑和新浪网总编辑两人不同的新闻理念分别对新华网和新浪网新闻专题在选题、报道角度、报道时机、规模、报道对象等方面均有影响⑥。
这四层结构是相互关联的,一层比一层更远离人的感知,一层比一层更需要人的理性。而把握下一层结构形态要以上一层结构形态为分析工具,并参酌其他材料;反之,下一层的结构形态能诠释上层的结构形态。最底层的结构形态是最难把握,但若挖掘出来,其解释力更强。对网络新闻专题的结构作静态分析,旨在了解、认知专题,评析专题,并为构建专题提供智慧。
三、网络新闻专题的动态结构分析
网络新闻专题的动态结构原则是指从动态角度看如何用结构分析方法构建网络新闻专题,或者说构建网络新闻专题必须遵循哪些基本的结构原则。
对这一问题的解答若从专题的静态结构本身寻找答案不如从传播流程中寻找答案更便捷,这不意味着对专题的静态结构分析毫无意义,其意义在于解释、评析一则专题的优劣。从传播流程中把握网络新闻专题的结构原则,即从传者(编辑、网站管理者、拥有者)和受者(网民)两方寻找双方判断专题优劣的结构标准,这一标准是传者的构建能力与网民的信息需求长期博弈的结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双方达成的最大的共识是:要求信息结构最优化。其原因在于,网民始终遵循着“最省力的原理”,按照美国传播学大师施拉姆的“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选择的或然率”⑦公式选择新闻信息,因而在“获取信息的信息成为主要的信息”的网络时代,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所需的信息,始终是网民所关注的。谁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谁就能获得网民的青睐,就能分得网络市场中的蛋糕。这就给进入门坎较低的新闻网站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其施展各种“法术”开展各种尝试,最终发现网络新闻专题在满足自身价值诉求的同时能够比较好地解决网民的信息困惑,于是他们着力发展这一传播形态,并与网民形成了良性互动,经过数年磨合双方遂在社会心理层面形成了约定俗成式默契。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历程证明了这一点。自1994年互联网在中国出现至今,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观念大致经过了“粘贴—加工——组织——解读”四个层次的发展,专题形式大致经历了从编辑型专题到采访型专题、从事件性专题到非事件性专题、从客观性专题到主观性专题、从“堆砌式”多媒体专题到“混凝土式”多媒体专题的演变⑧。
追求网络新闻专题的信息结构的最优化,从专题的结构形态上讲,就是在专题现有的技术结构框架中和深沉无意识结构的范围内,追求把新闻的事实结构最大限度地、有序地用信息结构表现出来,同时隐蔽地体现出专题的倾向结构,亦要求专题的表层结构的各要素安排得恰到好处。从经验层面看,信息结构的最优化意味着新闻网站的特色与资源优势突出,专题栏目结构安排恰当,核心——周边——辐射及冗余信息在网页版面上实现有机安排,超链接最大限度地有序化以变平面堆积为深度拓展,保持主题集中、线索完整以克服信息的碎片化,强化与网民的互动特色以提高专题信息的有效性等。以此标准审视当下的网络新闻专题,在结构形态方面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各专题的内部基本做到了信息的有序化,但专题之间,专题首页与二级、三级页面之间的协调及专题风格与网站风格的配合方面有许多混乱现象,给网民的整体感觉还是海量信息的无序堆砌,这给搜索引擎留下了生存的巨大空间。二是核心信息基本做到了占据“屏幕版面”的关键位置,但周边信息、辐射信息的处理常出现过量或不足,广告、宣传等冗余信息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三是栏目的安排基本做到了逻辑化,但个别栏目的内容安排依然是碎片信息的堆砌,这主要表现在“最新消息”、“图文报道”、“视频报道”、“分析评论”、“相关消息”和“相关背景”等栏目内,这些栏目的内容常常属于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四是超链接基本做到了有序化,但也存在着链接过于频繁、或链接内容不符,及不能做到相关信息的全部链接等问题,比如各门户网站的相同专题基本上不做超链接等。
注释:
①[比]J.Mb布洛克曼著,李幼蒸译:《结构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②④刘放桐等编著,《新编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第411页,第412~413页。
③[美]伊·库兹韦尔著,尹大贻译:《结构主义时代:从莱维-斯特劳斯到赴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
⑤彭兰:《网络新闻专题编辑系列之二:网络新闻专题的内容策划》,载《中国编辑》,2007年第5期。
⑥参见杨志宏:《网络新闻编辑思想对比研究——以新华网和新浪网为例》,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5月。
⑦[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陈亮、周立方、李启译:《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第114页。
⑧彭兰:《网络新闻专题编辑系列之一: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发展及编辑原则》,载《中国编辑》,2007年第4期。
标签:网络新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