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 山东临沂 276023)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12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三组,各32例,A组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B组单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C组单纯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观察三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治疗后血压、血肌酐、24h蛋白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治疗后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治疗后血肌酐、24h蛋白下降幅度明显高于B组、C组(P<0.05),B组、C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B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6.3%、9.4%,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好于单纯用药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
主题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糖尿病肾病;疗效和安全性
糖尿病肾病属于糖代谢紊乱并发症,报道指出该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增加,国内45.8%透析患者均为糖尿病肾病[1],其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影响极大,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不单单是要控制饮食、控制血糖,控制血压对患者非常重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目前临床首选的降压药物,两种药物具有降压效果[2],同时可保护肾功能,延缓肾病的进展,本文对两者联合应用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
以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12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数字随机化法分组,A组32例,年龄46-72岁,平均(64.2±6.4)岁,男20例,女12例,糖尿病病程7-15年,平均(10.2±2.8)年,B组32例,年龄46-75岁,平均(65.2±7.2)岁,男22例,女10例,病程6-16年,平均(9.8±3.2)年,C组32例,年龄46-76岁,平均(64.8±7.0)岁,男21例,女11例,病程8-18年,平均(10.2±3.2)年,排除其他肾病可能,组间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自愿接受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三组患者入院后采取常规糖尿病治疗,控制饮食、降糖药物和运动锻炼等,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h血糖在11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在7.5mol/L以下。A组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贝那普利(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14),5mg/天,氯沙坦(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654),25mg/天,B组单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贝那普利10mg/天,C组单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氯沙坦50mg/天,8周/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肌酐、24h蛋白水平变化,血压检测3次,求平均值,平均动脉压=(收缩压+2×舒张压)/3,血肌酐、24h蛋白水平取早餐空腹尿进行检查。观察三组用药治疗中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和%表示,t和χ2分析,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治疗前血压、血肌酐、24h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三组治疗后血压、血肌酐、24h蛋白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治疗后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治疗后血肌酐、24h蛋白下降幅度明显高于B组、C组(P<0.05),B组、C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见表1;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1例皮疹,2例头痛,1例高血钾,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3%,1例头痛,1例高血钾,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4%,2例头痛,1例皮疹,上述不良反应随着用药治疗逐渐消失,组间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 1 三组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肌酐、24h蛋白水平监测结果
注:*所示指标同B组、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终末期肾病的第二位原因[3],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有关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一般认为是多因素作用结果,血糖代谢紊乱引起肾脏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导致肾脏损伤;多数糖尿病肾病患者均存在高血压,有报道指出血压控制情况同该病有着密切的关联。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肾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4,5],高血糖造成肾功能损伤,使血管紧张素Ⅱ异常增加,进而加重肾病病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桔抗剂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两种药物均可降低血压,保护肾功能,从而延缓肾病进展。贝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该药物进入体内后发挥作用的时间较慢,但其维持作用时间长,通过阻断肾素系统生成血管紧张素Ⅱ发挥抑制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机体内合成血管紧张素Ⅱ的途径多样,此药物阻断的只是其中的一条通路,因此其对血压的控制效果并不完善。氯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桔抗剂,其作用靶点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相较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桔抗剂的作用更为直接[6]。本文主要对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血肌酐和24h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说明单纯用药和联合用药的降压效果明显,三组治疗后血压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联合用药同单纯用药的降血压效果相当。A组治疗后血肌酐、24h白蛋白水平下降幅度则明显高于B组、C组,说明联合用药对肾功能的保护效果更好。两种药物不仅具有明显的降血压效果,对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也非常明显,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更加利于扩张出球小动脉,松弛系膜细胞,改善基膜通透性,降低肾小球高压,改善肾小球重吸收和滤过功能,进而减少尿肌酐、白蛋白的排泄[7]。单纯应用虽然取得了较好的降血压效果,但两种药物均是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一部分,肾功能保护效果可能比不上联合用药。目前尚未发现两种药物严重的不良反应[8],三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微头痛、皮疹和高血钾症状,上述症状对治疗无显著性影响,且随着药物治疗时间的延长,上述反应均可自行缓解,说明联合用药的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好于单纯用药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徐晶,翟立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农村卫生,2015,12(26):23.
[2] 王丽妍,刘文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桔抗剂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利弊[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12(9):880-883.
[3] 侯凤辉,吴慧敏.ACEI联合ARB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4):171.
论文作者:李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血管论文; 紧张论文; 受体论文; 拮抗剂论文; 血压论文; 糖尿病肾病论文; 酶抑制剂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