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大放异彩——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大放异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唯一正确选择,当前,为什么会出现不少对马克思主与社会主义的冷淡思想呢?这是值得认真反思的一个问题。问题并不在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缺乏生命力和吸引力,而在于有人常常以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致使它失去活的魅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 页)所以,必须彻底清除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流毒,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还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以本来面目,并且从当今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和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在改革开放中大力发展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这样,才使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大放异彩。最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53万字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一书,正是探究这一问题的一部让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大放异彩的理论研究的力作。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社会主义学家高放教授的文集之一。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作者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左”防右的原则,重新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系列问题,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文稿,提出了众多新见解,被学术界誉为:“思想高度解放”的著名学者。这部文集正是作者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成果的集中体现。具体来说,这部文集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1.系统全面,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参考性。作者把115 篇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研究文稿,按照逻辑顺序为主编排,分为四辑: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思想史;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关于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从文集内容来看,包括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名词的由来,涵义的确定,体系的构建,理论的发展,学科名称的改变,当代应如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点和规律,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方向等等。这些研究成果,系统全面,内容丰富,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描绘了清晰的思路。
2.资料翔实,确凿可靠,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文集中的许多资料都是作者从外文版中直接翻译过来的,并对以往的译本进行了重新译校,特别是对涉及到关键性的词句进行了认真的译校,纠正了许多错误。例如,作者在《略评奈斯比特著〈大趋势〉及其中译本》一文中,指出:“遗憾的是,译者在中译本中把原书三次提到的‘马克思’和‘陈腐过时’都删去了,而且把‘知识是一种不同于马克思心目中的劳动’,改译为‘知识是一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劳动’。(见梅艳译、姚校中译本第15—16页)还指出:“如果吹毛求疵的话,也还能从中译本中挑出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例如,‘最低限度主义使我们的起居室变得毫无人性’(第48页),这样直译颇令人费解。如改为‘设计上主张最小限度的思想使们的起居室变得不合乎人性’,可能更好懂一些。”再如,作者在探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辞源”时,引用了多种外文资源,包括英、德、法、日和拉丁文等。所有这样,既表明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也表明了这集资料来源的可靠性。
3.见解独特,引人深思,具有大胆的创新性。作者在文集“自序”中指出:“科学研究贵在创新,不能只是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话。一篇给人以新鲜感的好文章总要提出新见解、新观点、新体会,或者新角度、新分析、新思路,或者新信息、新资料、新说法。如果在任何一方面都没有创新,读起来岂不味同嚼蜡?这样的文稿也不值得汇编为文集。可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强调统一的情况下,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这样显要和敏感的学科,要创新是有很大难度的。这不仅要有很大的勇气,要冒很大的风险,而且要有很深的功底,很高的水平。像一个肩挑双担走钢丝的杂技演员,要想每次登台表演都不失足摔跤,平时就要勤学苦练,临阵还要善于掌握好分寸”。作者正是遵循这一思想,提出了许多启人心扉的独到见解。例如,作者的《科学社会主义应该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来研究》一文,是国内最早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独立性和学科体系的一篇文章,在学科建设方面开拓了一个新领域。再如,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名称要改为“社会主义”的观点。作者认为,这“不仅是学科名称的变化,而且是要求我们用新的眼光考察、研究社会主义科学,为其发展开阔视野,拓宽道路”。这些独到见解,在文集的每一篇文章中都有所体现,让人读后,耳目一新。
这部文集,向我们明确了究竟应该怎样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应该如何言行一致地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办事,如何切实地按照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办事等思想。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作者几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研究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