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肿瘤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肿瘤患者1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8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8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包括艾灸、中药灌肠、穴位注射、中药穴位贴敷、穴位按摩、中药湿敷等,对两组患者在满意度、心理状态、临床症状改善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并得出结论。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临床症状改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评分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肿瘤患者在正常的治疗上,运用中医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肿瘤病人的临床症状、心理状态、极大的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体现了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肿瘤;中医护理;应用
随着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癌症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肿瘤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把独特的中医护理运用到临床,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明显提高,现将护理工作的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肿瘤患者160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89例;年龄最大的为71岁,最小的14岁,平均年龄为56.2±2.1岁;病程最长的6年,最短的1个月,平均病程8.1±2.5个月;经病理细胞学检验,证实均为肿瘤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癌症分类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其中实施艾灸62例;中药灌肠31例、穴位注射28例;中药穴位贴敷75例;穴位按摩36例;中药湿敷21例。其中有26例病人同时实施了2-3项中医护理技术。
1.2方法
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包括中药灌肠、艾灸、穴位注射、中药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等,由护士根据患者临床病症不同,制定出护理计划,具体如下:
1.2.1艾灸:用于出现恶液质、体虚乏力、食欲不振等肿瘤病人。使用艾条灸足三里、中脘、内关、阿是穴等穴位,激活机体内被抑制的免疫细胞,对肿瘤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1.2.2中药灌肠: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排便困难。因为肿瘤患者常常处于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状态,长期卧床致胃肠蠕动减慢,长期使用止痛药物引起便秘等副作用,对于此类患者,由医师根据病人的情况辨证选用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中药组成煎剂,过滤出药汁帮助患者灌洗,使患者排便通畅,提高生活质量。
1.2.3穴位注射:用于防治癌痛。常用穴位有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等穴,或根据病情不同选择病灶周围的阿是穴进行注射。
1.2.4中药穴位贴敷:具有中药制剂的药物作用和穴位刺激的传导作用两大效应。用于缓解癌痛、便秘、胃肠道症状等。根据不同病证取穴,常用穴位如内关、足三里、中脘及阿是穴。
1.2.5穴位按摩:用于缓解肿瘤疼痛、治疗各种便秘、改善睡眠。根据不同病证,循经选穴进行按摩。让患者尽量减少因临床症状引发的不适感,改善纳谷不佳。能解除患者因长期卧床,关节枢机不利,肌肉萎软不用,消除乏力,活血通脉,肌肤得以濡养。
1.2.6中药湿敷: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一种外用操作方法。用于下肢肿胀、化疗引起的神经毒性后遗症。采用祛风除湿、利水消肿的中药组方,如五皮饮、无苓散、鸡鸣散等,煎取后取药液泡洗四肢末端,每日1-2次,对缓解麻木、消除肿胀效果满意。
1.3观察要点
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临床症状改善、满意度等的变化,给病人和家属发放自制的满意度和舒适度调查表,测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生活状况的舒适度。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如果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中医护理减轻了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理状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观察组在心理状态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和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达到98%,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讨论
通过对80例肿瘤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家属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丽.癌症患者化疗毒副反应的中医护理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10):74-75.
[2]廖惠玲.恶性肿瘤病人的辨证施护[J].内蒙古中医药2013,33(10):132-133
论文作者:张敬,蒲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9
标签:患者论文; 穴位论文; 肿瘤论文; 中药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中医论文; 症状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0期论文;